前言引述台北啟聰九十年校慶記:以前把聾啞混為一談,是因為聾聽不見聲音,不知如何說話而導致啞。但啞不一定是聾。由美國開始帶頭,聾(Deaf)這字因常帶有鄙視的意味,所以常用聽障(聽覺障礙; Hearing Impaired)來表示聽不見的生理障礙。但是現在更進一歩,用聽損(聽力損失; Hearing Loss)來表示這個事實。這樣的涵義是:我只因聽力損失造成不方便,並不表示我心理上產生障礙。
----------------------------------------------------------------------------
4月28日是台北啟聰學校的九十週年校慶,NAPA邀請我參予盛會,希望我在部落格寫點感想,讓更多人認識這個無聲的國度,不巧那天我俗務纏身,錯過了為孩子們加油打氣的機會,辜負所託,甚感汗顏。
翌日,我專程拜訪北聰,校址位於重慶北路三段,與保安宮、孔廟毗鄰而居,三者在文化、歷史、教育的氛圍中相互薰陶。踏進樸實的校門,「北聰90歲」斗大的四個字映入眼簾,警衛伯伯笑容可掬的說:歡迎參觀。
.
.
.
學校不大,新舊建築並列,現代和過去輝映。
.
北排教室的長廊,響起年代久遠的的跫音。
.
看著牆上的海報,想像前一天園遊會的熱鬧盛況。
.
花台盛放著鐵砲百合,如喇叭狀的花瓣彷彿向世人宣告:對我們說話只要以普通音量即可,不必刻意大聲,並請正視著我們的眼睛交談。
.
這座名為「心鐸」的藝術作品,涵?#92;著學校對學生的無限期?#92;:願學生們在師長用心栽培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將來蓬勃發展,欣欣向榮;讓鐘鐸從核心散發生命力,引領學生謙卑向上。
現代的知識傳播迅速發達,但?#92;多人對於聽損者還停留在讀唇語、比手語的粗淺印象,拜醫術和科技發達之賜,「聾」在生理上已構不成嚴重的障礙,一般都可藉由助聽器矯正聽力,像電影「快樂頌」的貝多芬在耳後戴著好大一片的鋼板、藉以將彈琴聲音集中的集聲器,與人交談則將一支長長的喇叭放入耳內當揚聲器,才聽得見對方說話的聲音,從電影看到那一幕會覺得那些器材很可笑,卻是那時代唯一能幫助聽損者聽音辨位的工具。現在的助聽器分為耳內型和耳掛型,美觀又實用。
聽損者的生理障礙藉助科技克服,心理的重建、和智力的啟發則仰賴教育,建校九十周年的台北啟聰學校擔負起百年樹人的重任:
「本校是集中式的教育安置場所,提供聽障孩子在普通班級內所無法提供的設施。例如:住宿的提供、專業教師(心理諮商人員、臨床心理師、職能治療師等)的服務以及設備完善的聽能訓練師資。並提供聽障學生實用技能教學,培養一技之長,畢業之後協助輔導學生就業。」
聽損生從幼稚部到高職部,接受完整的教育,得到完善的庇護,在離開學校跨入社會後,與聽人之間的相處,常因溝通不良被漠視,應得的權益受到剝奪,但他們仍克服萬難,在各行各業皆有優異的表現,帶給其他聽損生莫大的鼓舞。
據說大黃蜂是一種飛行速度極快的鳥,翅膀每秒鐘拍動二百次,像一枝迅疾飛射的箭,轉瞬間已錯過牠的蹤影,在眼底停留不超過千分之一秒的身影。
在生命之前,儘管自己是一隻翅膀細小的大黃蜂,乘載著不成比例的笨重身軀,照理是飛不動的,但在勇往直前的力量驅使之下,竟能振翅飛起,而且還能飛得又高又遠,在天空劃下一道美麗的弧線。
大黃蜂是從意志裡飛出來的。
有一天我們都會老,我們的聽覺也會減退,或因生病、職業傷害而聽力受損:看電視的音量超出正常、和人說話過於大聲、經常沒聽見有電話聲、門鈴聲。那麼,請以同理心對待週遭聽損的朋友,請給與他們關懷與讚美,讓這群勇敢的大黃蜂飛得又高又遠,在天空劃下一道美麗的弧線!
出處:網路城邦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