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9日 14:50:17  來源: 時代信報


12月15日,重慶將以全國首個“信息無障礙”試點城市的身份,吸引第四屆中國信息無障礙論壇入渝。之前,重慶在建立公共設施、科技助殘等方面率先作了許多探索和嘗試。


    截至目前,重慶170萬殘障人士在參與社會生活時,是否真能做到無障礙交流?重慶離信息無障礙城市的目標還有多遠?

    50厘米———昨日,市殘聯給出了最精確、最出人意料、最發人深思的答案。

    殘疾人出行仍需“跨欄”

    家住渝中區的何美鳳和王心碧一個肢殘、一個聾啞,她們是一對相互扶持的殘疾姐妹。何美鳳不願出門,王心碧最怕去醫院看病。

    每次出門,何美鳳都需要人陪同。她不逛商場,也基本不乘公車,商場入口處的臺階總是擋住輪椅的齒輪,公交車雖設有“老弱病殘孕”座,但要上車,卻至少需要兩個壯小夥為她抬起輪椅。重慶的輕軌開通後,何美鳳去乘過一次輕軌,為她推輪椅的妹妹先去跟工作人員交流半天後,工作人員再打開殘疾人通道的鐵鎖,她才得以進入候車廳。比常人多花了半個多小時候車,出站也同樣再多花半小時,何美鳳再也不願去乘輕軌了,“麻煩別人,挺不好意思的。”

    比起何美鳳,四肢健全的王心碧似乎要幸運得多。自從手機問世後,短信和振動功能讓這個女孩子有了能夠與外界交流的渠道。但女孩一生病,總是自己強忍著病痛的折磨,也不願意去醫院。“沒有聾啞人醫院,醫生不懂手語,她怕看錯病、拿錯藥。”何美鳳代她道出了聾啞人群的顧慮。

    雖然偶爾也會被盲道上“突然冒出”的報刊亭或小攤撞一下腰,過天橋時還需要路人指引,但家住大渡口新山村街道的盲人姑娘小羅憂心的卻是精神世界無法得到滿足:靠著專門的盲人上網軟件,小羅順利地在網上開通了自己的博客,通過將文字轉換為語音的軟件,徜徉在互聯網的世界中。但除了市殘聯設有專門的盲文網站,小羅上其他網站時幾乎都要通過他人幫助。因為目前各種網站在驗證身份時推出的字型怪異的“驗證碼”根本無法被盲人上網軟件識別。市殘聯信息中心主任李清安說,“這是目前盲人上網遇到的最大難題。”

    公共助殘設施形同虛設

    其實,在幫助殘障人士無障礙融進社會生活方面,重慶走在全國前列,也做了不少工作。“比如在道路、公共場所等建設設施中要求修建殘疾人無障礙設施等。”李清安說。

    但這些設施到底有沒有發揮作用?

    記者昨日對部分殘疾人專用設施進行了走訪:大溪溝輕軌車站殘疾人通道緊鎖,長城酒店的殘疾人專用衛生間無人問津,江北茂業百貨對面人行道上雖然鋪設了盲道,但中間突然“冒”出個報刊亭,開設在沙區天星橋街道石碾盤社區的康復訓練器具上坐著小孩,大渡口新山村街道的盲人閱覽室沒有幾個人使用,人民廣場愛心亭內ATM機壞了好幾個月,店主智障人士李波(化名)憂心忡忡,但無人前來修理……

    所有公共場所負責人的回答如出一轍,“基本沒有殘疾人使用。使用率不高。”

    既然設立了這些公共設施,為何會無人使用?這些現象也引起了市殘聯的高度重視。李清安說,“這可能是我們在設置這些設施時,更多地從自身考慮,而沒有以殘疾人的角度考慮有關。”而這樣的教訓將引入在下一步工作中,“對殘障人士進行需求調查,更多地了解他們的需求,從他們的角度來提供公共服務配套。”記者 龍丹梅 見習記者 楊宗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