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會啟聾學校校長吳育珍在該校工作20多年,面對政府連年削資,校方為了節省資源,直言連彩色影印也要限制﹕「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寧願左慳右慳,請多個人幫手。」(陳智良攝)

 


輕度失聰被迫讀主流校 遇學習困難



【明報專訊】繼心光盲人學校縮班問題引起社會關注,全港唯一聾人學校路德會啟聾學校,早前也接獲教育局「縮班令」,要求下學年起由11班減至10班,經校方爭取後暫緩縮班。啟聾指出,近年屢受收生不足問題困擾,歸咎教育局嚴格限制收生資格,使不少較輕度失聰的學生無法入學、被迫轉讀主流學校,衍生學習困難等難題。


教育局回應指出,上月通知所有特殊學校下學年的班級結構,當局經檢視路德會啟聾學校的額外理據後,下學年維持開辦11班。教育局解釋,推行融合教育,並非要求全部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入讀普通學校,嚴重或有多重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當局會繼續轉介入讀特殊學校。


全港現時約有1000多名聽障學童,但只有一間聾童學校。成立42年的路德會啟聾學校,為聽障學童提供中小學共12年主流課程和發音、手語等特殊培訓。校長吳育珍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90年代學校約取錄200學生,隨着人造耳窩和助聽器等科技進步,政府大力推行融合教育,令部分輕度失聰學生轉讀一般學校,至03年跌至約100人,現時學生減至72人。


收生下跌,學校即面對縮班問題。吳育珍說,除心光盲人學校,啟聾早前也接到「縮班令」,要求下學年起由11班減至10班,按比例裁減兩名教師,經校方連番爭取,教育局才答應暫緩縮班一年。她批評,校內共有21科中小學課程,教育局不能單看學生人數而縮班﹕「現在唯有讓老師進修多一個學科,學多幾張刀,就算再裁員都不影響學生。」


雖然融合教育目標是消除特殊學童的標籤,讓學生提早融入社會,但吳育珍憂慮部分在主流學校的輕度失聰學生,自小缺乏特殊聽障訓練,「接收知識、書寫表達、說話用字等較一般人少,聽不到等於學少一半」。



怕標籤 不戴助聽器



她分析,政府嚴格限制啟聾學校的收生,必須為雙耳其中一隻完全失聰,另一隻耳達深度失聰。若弱聽學童自幼在主流學校上課,即使戴上助聽器,往往「只聞其聲不明其意」,無法聆聽學習詞彙,尤以中文學習能力最弱。有些學生怕被標籤而不願戴助聽器回校,課堂上只懂點頭「虛應」教師提問。


啟聾學校教務主任李漢明表示,該校現時為約110名聽覺受損的外校生提供課後輔導服務,包括中英數及言語治療。吳育珍強調,該校可提供輔導的人手有限,服務僅屬輔助性質。



校長促降讀聽障學校門檻



吳育珍建議政府應把入讀聽障學校的門檻降低,協助聽障童發展基本克服聽障的技巧,打好基礎才在小學畢業或完成初中往一般學校升學。


關注特殊教育權益家長大聯盟主席趙張麗文認為,政府不應硬銷融合教育,「用共融的態度,篩走特殊學童真正需要」,促教育局能尊重特殊學童的基本教育權利。


明報記者 彭美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