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 2016/07/12 09:10(10天前)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聽力是語言發展的開端,先天性聽損如能在出生3個月內診斷,於 6 個月大前就開始配戴聽覺輔具與接受聽語療育,將來就可以達到接近正常之語言和身心發展,依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新生兒先天性聽力損失發生率約為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國民健康署自101年起,全面補助本國籍出生未滿3個月之新生兒進行聽力篩檢。

1成7沒有確診 恐錯失治療黃金期

但有約1成7新生兒聽力篩檢未通過者,沒有接受進一步的確診,可能讓孩子錯失治療的黃金期,恐會造成終身遺憾,聽力篩檢如未通過先不要緊張,儘快帶寶寶至醫院進一步做診斷性的檢查,才能確認是否有聽損及聽障情形與嚴重程度,醫師會依據個別情況,建議進行聽語治療及復健等療育或配戴助聽器、人工電子耳等輔具。

高危險群:聽障家族史、早產兒

聽損之高危險群包括有聽障家族史、母親懷孕期的前三個月內,有無感染過像德國痲疹或其他病毒性的疾病、服用或注射耳毒性藥物、出生體重小於1500克早產兒、出生時缺氧、出生後曾住加護病房、出生後細菌性腦膜炎、頭頸部先天畸形(如小耳症)等。

注意力不集中、學習障礙

重度聽障幼童影響語言遲緩十分明顯,在3歲前大多已經被診斷,但輕、中度聽障幼童卻不容易被發現,有些兒童至6~7歲時,才被診斷聽障者,主要二大原因是輕、中度感音神經性聽障及中耳炎導致,因症狀不明顯,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學習障礙,再加上幼童自己不會表達,又無明顯語言溝通的障礙,故經常為家長及師長所忽略,這些輕、中度聽障幼童大多需經由篩檢發現。


 

資料來源:uho優活健康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