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的場合中,常會聽到他人稱呼我們為「手語志工」、「手語老師」或「手語師」,究竟確切的稱呼是什麼?其實,和手語有關的服務相當多元,除了上述的,還有手語翻譯員、手語視訊服務和以手語這個語言授課的老師……大眾因為搞不清楚,常會對不同位子的人寄予錯誤期待。這 圖/Tank
和手語有關的服務相當多元,一般人因為搞不清楚,常會對不同位子的人寄予錯誤期待……
●多元的手語服務
在工作的場合中,常會聽到他人稱呼我們為「手語志工」、「手語老師」或「手語師」,究竟確切的稱呼是什麼?其實,和手語有關的服務相當多元,除了上述的,還有手語翻譯員、手語視訊服務和以手語這個語言授課的老師……大眾因為搞不清楚,常會對不同位子的人寄予錯誤期待。這回就來簡單地解釋這些差異。
手語志工,本質上是志工,差別在他會基本或流利的手語,可以提供聾人朋友一般協助。
手語翻譯員,如同其他語言的翻譯員,他們也同樣因服務場合、領域不同,而面對不同的翻譯難度。
手語老師,就是教手語的老師。除了教手語、手語的結構,有時還包含聾人文化。手語歌教學的老師也屬於這一類,不過多半只有教授手語單字並跟著歌曲舞動。
這幾年各地方政府推動手語視訊服務(1999),提供聾人朋友視訊諮詢,接線的服務員程度不一,多以手語和文字協助解答。與手語翻譯員不同的是,這類工作人員需具備客服技巧,那又是另一項專業。
以手語授課的老師,這裡指的是啟聰學校的老師,以手語對聾人學生授課。不過,要找到會流利手語,且能以其授課的老師其實沒那麼簡單。在大多數老師手語不流利的情況下,要將一般聽人學生該學的全教給聾人學生,相信是很不容易的。
●專業背景如調味
上述的角色們都有其專業,「手語」雖是共通且必備的,但有程度上的差異,如果被人們模糊或錯誤地期待,工作起來是十分吃力的。
舉例來說,手語翻譯員需要專注、忠實、中立傳達,若被當作志工,賦予包山包海的任務,那他們就很難完成最初也最重要的傳達使命。早期還沒有專業且分級的翻譯服務時,在警察局或法院裡遇到聾人嫌疑人,聽聞都是去啟聰學校找老師代為翻譯。不過,這麼一來便會出現「師生關係是否影響中立」的問題。換個角度來看,優秀的手語翻譯員也不一定能勝任手語視訊服務、不一定會教手語,能不能為聾人學生傳道解惑更是另一回事。
要我比喻的話,這些不同的角色就像各式各樣的咖啡,有的是濃縮咖啡,有的是對水後的美式,這些基底再加上鮮奶、奶泡,變成拿鐵,而鮮奶、奶泡的比例不同,又有卡布奇諾和歐雷的差別;若是裡頭含酒,則變成愛爾蘭咖啡。好不好喝的核心雖在主角咖啡(手語)身上,但調味(專業背景)也影響風味。
有的人喝咖啡當作日常,有的人當成解渴的飲料,有的人則會更進一步辨別一杯咖啡的好壞。專業背景的深度和廣度,一直都是手語作為視覺語言在轉換聽覺語言的過程中,所會遇到的挑戰,不管擔任什麼角色,兩者的比例拿捏都很重要。
既然我們平常點一杯飲料,都怕點錯而再三確認,那麼我們對手語工作者的稱呼,是不是也不要輕易認為乍聽下都一樣、不必堅持,而是反過來正視其背後的專業,以正確的稱謂來稱呼這群工作者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