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美國手語之父 威廉 C.斯多基
(發表在:廈 門 特 教 2003年第1期(總第5期) 2003年3月出版 第46頁)
(100034)北京市第四聾校 楊軍輝(聾人) 編譯
威廉 C.斯多基 (William C.Stokoe ) 於2000年4月不幸與世長辭 。他一生最大的貢獻是給美國手語在語言學界奠定了合法地位。他通過科學研究方法使聾人使用手語與其他語種同樣得到語言學界的尊重和認可。美國手語可以作為美國聾孩子的第一語言和他們學習書面語(和口語)的基礎;也可以作為美國中學和大學的一門外語或第二語言。




斯多基教授在1955年到美國加勞德特大學(世界第一個和最大的聾人大學,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英語系執教時還不會手語,直到他1984年退休時手語還不夠嫻熟。不管怎樣,他對手語研究有極大的興趣,用盡他的職業精力和業餘時間鑽研手語,分析總結手語的語法規律。



早在1955年,美國聾人用的手語(也就是美國手語)被誤認為壞(corrupt)的視覺接受英語口語的代碼(手勢)。手語法在聾教育和教學應用中的地位低於口語法和唇讀法。但是很多人包括一些教育家輕視聾人的手語。但是,斯多基教授對手語的看法與之截然不同。他提倡推崇聾人的語言和教育的權利。他從1955 年起觀察他的聾人學生和聾人同事用手語談話交流,從而認識到美國手語是一種完全的符號化的人類語言,與任何口語語種一樣相提並論的。在他之前,每個手勢被誤認為是無法分析的整體和沒有內在結構的。


 1960年斯多基教授發表了第一篇美國手語研究專論:Sign Language Structure( 手語的語法構造)。在這篇論文裡,他第一個提出手勢和口語中的單詞一樣能被分解成小的(音素級)單位進行分析。


他還提出每個手勢同時包含三個要素:(1)手勢的方位;(2)手的形態或指式;(3)手的移動或動靜變化。他創造了第一個描述手勢動作的符號系統,稱為 “斯多基系統”,一共55個記號,其中(1)有12個符號表示手的方位,例如:分別在臉、前額、鼻樑,唇、下巴、脖子(記作II)、上身(記作[]),手腕,前臂等;(2)有19個符號表示手的形態或指式,比如:A、B、5.C、E、3.Y等字母和數字指式;(3)有24個符號表示手的移動或動靜變化,例如:向上移動(記作…),向下移動(記作V),上下反覆移動(記作N),朝自身移動(記作T),交叉移動(記作X),等等。這三類符號組合可以用來記錄手語,就像手語的書面符號系統。後來,斯多基教授又補充第四個要素:手掌的朝向。


 1965年他與2位聾人同事(Dorothy C.Casterline & Carl G. Croneberg ) 合作編撰出版第一部美國手語辭典:“ A Dictionary of American Sign Language on Linguistic Principles” (美國手語語言學規則辭典),每個手勢有圖片,英語單詞,和用“斯多基系統”記錄每個手勢的符號編碼。1972 年斯多基教授在美國加勞德特大學創立了第一(美國手語)語言研究實驗室和第一家手語研究雜誌“Sign Language Studies”。



威廉-斯多基成為公認的美國手語之父。現在美國手語被廣泛認可為適合聾人學習的語言,也是適合廣大健聽學生在美國高中和大學學習的第二語言(外語)。威廉-斯多基掀起的手語語言學運動影響超越了美國國境,遍及世界。在丹麥、瑞典、和泰國等在法律上肯定手語的地位和價值,推廣聾人雙語(手語和書面語)教育,手語翻譯職業化,這些國家的聾人已經贏得重要的教育和人類文明的權利。



威廉-斯多基在辭世前留下遺囑說捐贈他的25萬美元成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聾人語言和文化人種學研究基金。美國加勞德特大學教育系教授卡羅琳 - 爾汀 ( Dr. Carol Erting) 教授是第一個獲獎者。她研究在家庭和學校雙語環境成長的聾孩子的語言習得方面很有建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莉娜手語工作坊 的頭像
    莉娜手語工作坊

    超有趣手語廣角鏡--莉娜手語工作坊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