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采多姿的特教世界
我不想進教室
台南市勝利國小 林和秀
最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不論是低、中、高年級的導師,都曾向我們反應過,孩子在下課時間結束,上課鐘響時,有晚進教室或是不進教室的困擾,在不同孩子的身上,我們也找到不同的原因。
就低年級而言,多是上課鐘響還流連忘返在遊樂區,或是與同伴玩得不亦樂乎,而「選擇性」的未聽見上課鐘聲,中高年級的問題則較複雜了,除上述問題外,其實,孩子在原班學習的課程也較難了,許多我們特殊的孩子根本聽不懂,也無法參與,於是,下課變成他(她)們最快樂的時光,再加上對於「規範」的遵守較無意識感,於是,導師在第一時間發現孩子未進教室時,就常會請我們幫忙在諾大的校園協尋孩子,當然,就會常常在遊樂區或是某個樓梯轉角發現孩子的身影!
在處理過數次類似經驗後,我們將自己及導師使用過的「撇步」,和大家分享:
1. 低年級導師的「撇步」:
(1) 請一個小老師提醒或注意,在上課鐘響時,提醒迷途的小羊進教室。
(2) 故意請孩子擔任班長,請他在上課鐘響後,站在教室講台記錄晚進教室的孩子。(聽說可以上講台記名字是低年級小朋友認為莫大殊榮的一件事)
(3) 導師規定,最後進教室的小朋友禁止下課或抵扣可以下課的時間。(這一招對孩子是莫大的懲罰)
(4) 找到晚進教室的原因,如果是不知道何時該進教室?則必須教導「鐘聲」就是代表上課了!或是看到小朋友都要進教室了,就要跟著別人一起進教室。如果是想多玩遊樂器材,就可以此作為增強!
2. 中高年級導師的「撇步」:
(1) 請一個小老師提醒或注意,在上課鐘響時,提醒進教室。
(2) 增強上課動機:讓孩子在上課時有參與感,比如說:發簿子、活動中容易的部分請他(她)優先發表、找機會在全班面前鼓勵他(她)的正向行為(邀請一定要真誠)等等。
(3) 訂定契約:與孩子約定,白紙黑字記錄清楚,若是都有主動進教室,可以兌換中午可以到資源班玩電腦,或是得到他有興趣的增強物或活動。
(4) 其他:包括計時器的提醒(下課時請老師定時)、明確告訴孩子不進教室的後果等。
其次,要提醒夥伴的是「校園危機意識」,一定要隨時掌握學生的動向,尤其是應到資源班上課的時間,若是孩子未到,一定要馬上與任課教師聯繫,所以,資源教師手邊一定要有孩子的課表,以便聯繫。任課教師也一定要確實點名,否則,任課教師以為孩子在資源班,資源教師以為孩子在原班,若是發生什麼意外,我想,都是我們不願意看見的!
提醒孩子遠離危險地點,例如:頂樓、欄杆、廚房、電梯等,尤其是對於較無危機意識的智能障礙孩子,更是要從平時的反覆教育累積,讓孩子在學校真的能享受在學校的樂趣!
聽障與聽常同儕間的溝通策略
南師特殊教育系 李芃娟
聽障與聽常同儕間要有良好的溝通,教師扮演重要的指導角色,教師要指導聽常學生對聽力損失性質有所認識,瞭解何謂聽覺障礙,知道聽障同儕因聽不清楚聲音而顯現的特質,以免因不瞭解而有所誤解,導致人際溝通上的困難,再者,教師的接納態度常在班級中扮演示範角色,聽常學生觀察老師對聽障同儕的態度並加以模仿,所以老師在聽障與聽常學生的溝通上,有其重要角色,老師的身教往往重於言教。然溝通不能一味的要求對方配合自己,因為溝通是互動的,是雙方的,所以聽障學生也要善用一些溝通策略,以協助自己與同儕的溝通。以下本文述及如何協助聽力正常學生認識聽力損失性質、聽力損失同儕的特質、教師與聽障學生的相處與輔導技巧、聽障學生與同儕的溝通技巧等,以供教師輔導聽常與聽障學生溝通之參考。
壹、如何協助聽力正常學生認識聽力損失性質
如何協助聽力正常學生認識聽力損失!首先,老師必須對聽力損失性質有充份的瞭
解,並以學生能接受的方式,向學生說明,以增進其正確的認知。一般所謂的聽力損失,是指個體因為聽覺損傷,而在聽覺功能上有所限制。例如,正常個體可以聽到的最小聲音是0分貝,聽障者卻必須放大至80分貝才聽得到,則此個體的聽力損失值為80分貝,除了音量之外,聽力損失還包括不同頻率的聽力損失,例如,有的個體是高頻率的聽力損失者,有的個體則是低頻率的聽力損失者。另外,一般計算純音聽力損失值時,都是取頻率500,1000,2000Hz的閾值,加以平均所獲得,所以應瞭解個體的聽力損失值,並不代表他的全部聽力狀況。
聽覺障礙
聽覺障礙是指個體因有聽力損失,而導致對聲音的接收困難,以致影響其生活與學
習者。個體在聽力上有所損傷(impairment),可能導致聽覺功能方面的缺失(disability),而使得其在生活、學習、社會適應上產生限制,造成個體心理上的挫折或社會適應不良等障礙(handicap);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個體有聽力上的損傷,但是他能使用各種輔助措施,因此能克服聽覺功能上限制,他有很好的生活與適應,則此個體就不能說他是一位聽覺障礙者了。
依教育部「身心障礙與資賦優異鑑定標準」的規定(教育部,民91),聽覺障礙指由於先天或後天原因,導致聽覺器官之構造缺損,或機能發生部份或全部之障礙,導致對聲音之聽取或辨識有困難者;其鑑定標準如下:
(一)接受自覺性純音聽力檢查後,其優耳語音頻率聽閾達二十五分貝以上者.
(二)無法接受自覺性純音聽力檢查時,以他覺性聽力檢查方式測定後認定者.
而依內政部衛生署「殘障等級」的規定(衛生署,民86):指由於各種原因導致聽覺機能永久性缺損而言。聽力損失程度可分:
–輕度:優耳聽力損失在五十五至六十九分貝者。
–中度:優耳聽力損失在七十至八十九分貝者。
–重度:優耳聽力損失在九十分貝以上者。
以上在內政部衛生署「殘障等級」的規定(衛生署,民86)中,依個體聽力損失程度加以分類為輕、中、重度聽覺障礙者,故我們可以在學生的「身心障礙手冊」上看到學生的聽障程度,但這是做為提供社會福利服務的參酌,而教育部(民91)對聽覺障礙的界定,則指出學生符合接受特殊教育服務的聽力損失條件,其並未依其聽力損失程度而加以分類,所以我們必須瞭解為聽障學生提供教育上的服務,是依個體獨特的需求而定,另外,必須認知到重度聽障學生的溝通能力未必低於輕度障礙者,這與其早期教育、聽能輔助工具的使用、智力等因素有關。
貳、聽障學生的特質
因為聽力損失而導致聽覺障礙學生在生活、學習上的特質是如何呢,請參見以下說明,並輔導聽力正常學生對其有正確的認識。
一、聽覺能力
聽力損失 | 聽覺能力 |
55-69 dB | 聽取一般語音有困難,對近距離、大的聲音有反應;聲音音量較小、距離較遠、或未在視線內,聽取上有困難,說話同時出現不清晰現象,配戴合適的助聽器及聽語訓練,聽語能力可獲得不錯的效果。 |
70-89 dB | 對日常生活聲音反應遲鈍,必須是很大的聲音才能聽到,說話不清楚,配戴合適的助聽器,及做聽能和說話訓練,情況才能改善。 |
90 dB以上 | 對日常語音幾乎無反應,助聽器的幫助很有限,只能幫助其察覺聲音的存在,口語能力差。經過謹慎的評估或可接受人工電子耳植入,以改善聽力及學習口語,或考慮接受雙語教學,先以手語建立溝通管道,並同時學習口語。 |
二、心智能力
◎心智能力和聽常同儕相似。
◎在智力測驗上,語文部份成績不如聽常生;而在非語文部份成績則與普通學生沒有太大的差別。
◎抽象概念能力較差。(認知思考不一定依恃語言符號,但概念的獲取卻有賴語言作為媒介)
◎國外學者指出填鴨式的教學、過多記憶性的問題、強調背誦、超過聽障學生認知能力的教材、教師中心的教學情境、學生缺少獨立思考機會等教學狀況會妨礙聽障學生的心智能力發展(取自張蓓莉編著,民89)。
三、學業能力
◎學業成就常較聽常同儕落後。
◎閱讀、書寫、拼字能力受限。
◎在諸多學業領域中,潛能和實際表現之間有落差。
四、社會-情緒方面
◎社會成熟度較低。
◎退縮行為 –感覺自己是局外人。
◎可能有社會適應問題。
◎抱怨配戴助聽器或使用其他聲音擴大輔具。
◎協助下可獨立。
五、人格特質與適應能力
聽障者的人格特質表現常有固執性、自我概念較低、缺乏自我控制、衝動性、挫折容忍度力、易受他人暗示、聾人團體等特性。溝通能力和周遭人對聽障兒童的接納態度是影響聽障兒童人格特質的主要因素。在溝通上,由於有語言方面的障礙,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在成長過程中,各方面的學習也因而受到影響,如知識的獲得、抽象思考能力的學習,並導致在學校學習生活與生活適應上的困難。
六、溝通能力
◎口語溝通
◎手語溝通、指語、音標指文字
◎綜合溝通
七、學習特性
◎視覺性學習
◎偏向非語文材料的學習
◎閱讀水準低
◎文字表達能力差
◎溝通管道受限
八、使用聽能輔助工具
◎助聽器(Hearing Aids)
個別式助聽器、團體式助聽器、FM調頻系統
◎人工電子耳(Cochlear Implant)
參、與聽障學生的相處及輔導技巧
與聽障學生相處並輔導他們,除了對其身心特質有所瞭解外,適當的接納態度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整理對聽障學生教學管理與溝通上的策略:
一、 教室管理方面
1. 和其他學生的要求是一樣的。
2. 教師要確認學生瞭解班級規則。
3. 教師要建立同儕支持系統,此系統主要為安排聽力正常學生協助聽障學生。例如,在講課過程中協助聽障學生做筆記。
4. 在座位安排上,確認學生的座位可使殘存聽力發揮至最大,最不會妨礙其對視覺訊息的接收。建議:
(1) 接近老師或口語訊息呈現的位置(較前的位置)。
(2) 班級討論時能看到或聽到他人說話的位置(較旁的位置)。
(3) 能看到視覺指示的位置。
5. 在教室中允許學生移動位置以參與進行中的活動。
6. 降低教室中的環境噪音。例如,舖地毯。
7. 注意教室中的光線照明適中。
8. 提供視覺提示,讓其知道課程或活動的結束。
9. 使用合作學習,促進與聽常同儕的互動。
10. 使用視覺性教材,以增進他們對口語的瞭解。
11. 使用家庭聯絡薄,使學生確知他們的作業。
二、 課程與教學
1. 上課時配合使用FM調頻系統或使用麥克風。
2. 鼓勵學生配戴助聽器並注意助聽器的基本狀況。例如,是否開機、是否有電。
3. 清楚、一般的話語,不要有誇大的口形或特別放慢速度的說話。
4. 教學時確定學生注意教師的指導。
5. 面向學生,不要讓麥克風、課本、教材等擋住教師的口形或臉部表情。
6. 在教學中避免經常走動,不要站在照明燈前(擋住照明)。
7. 使用表情動作。
8. 男教師修剪鬍鬚,讓讀話的學生能看清你的臉。
9. 與學生保持視線接觸。
10. 檢視學生是否瞭解討論或課堂的內容,可以詢問其學習的內容。
11. 重述其他學生所說的話,因聽障學生可能無法瞭解同學的發問或教師的問題內容。
12. 需要時寫下關鍵字及不清楚的話語。例如,同音異義詞或字。
13. 協助學生更有組織性,例如,做綱要。
14. 上課前預習新的字彙和概念。
15. 可能的話經常使用「示範—指導練習—獨立練習」的策略。
16. 瞭解學生容易疲勞的事實。
17. 提供摘要、綱要,及所使用幻燈片、影片等的口語稿。
三、 社會-情緒方面
教師應協助學生發展適應真實社會生活能力,讓他們更有責任感及更獨立,與同
儕有適當的互動,增進自我概念及自己為社會一份子的感知。
1. 創造一個正向、支持及自然的班級環境。
2. 如果學生有社會-情緒問題,需要溝通協調,適時給予支持與指導。
3. 協助聽常學生認識聽力的性質,及幫助聽障學生。
4. 使用小團體、角色扮演等活動,指導、練習互動技巧。
5. 鼓勵及協助聽障學生參與課外活動。
6. 幫助聽障學生面對各種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7. 幫助聽障學生發展適當的期望。
8. 幫助學生思考及規畫未來生活及成人期的生活。
肆、聽障學生與聽常同儕的溝通策略
一、聽常學生如何與聽障同儕溝通
1、 叫聽障同學名字時,最好在他的視線範圍內,或可輕拍其肩膀,以示有事要找他。
2、 提示要討論的主題,方便聽障同學抓取口語重點及讀話。
3、 在面對面情境下溝通,說話以正常速度說出,不宜太快。
4、 不要邊吃東西邊說話,或把筆放在口中說話。
5、 可以多用自然表情、手勢、身體動作幫助溝通。
6、 多問聽障同學「剛剛說的內容,你知道嗎」,不懂時再說一次,或用其他
方式再說一次。
7、 容許多一點時間進行溝通,讓聽障同學有充份時間表達。
8、 聽不懂聽障同學的話語時,可以使用筆談。
9、 當溝通過程中,在與第三者快速交談時,應重點式告知聽障同學交談的內容,以避免猜測與誤解。
10、 遇見聽障同學似有不懂或不清楚老師與同學的意思時,給予提醒與協助。
11、 看待聽障同學如一般同學,不需要過度的保護他,也不要有歧視的心理。
12、 以同理、接納的態度對待聽障同學,必能擁有愉快的互動與溝通。
二、聽障學生如何與聽常同儕溝通
1、 向聽常同儕作自我介紹。
在老師或家長的協助下向同儕作自我介紹,介紹自己的特質,與他們相處時可能會有的行為反應,讓同學能進一步的認識自己。而需要教師或家長協助的原因,在於聽障學生或許口語不甚清楚,或聽不清楚同學的語話,與同儕初接觸時,家長與老師可協助避免,因表達或接受語言的限制而引起誤解。
2、 告知同儕在生活與學習上,自己常會有的特質。
例如,當同學叫我的名字時,我有時不理會,那是因為我沒有聽到的緣故。
互動溝通時,我會一直看著對方,那是因為我同時在讀唇的緣故。
3、 參與班級活動
當同儕邀請,一同參加活動時,能主動參與。例如,自己對球類運動有興趣,則可主動參與班上的球類活動,下課時也可主動邀請同學一起打球等。
4、 善用肢體語言
當口語表達不甚清楚時,適當的肢體語言表達有助於溝通。
5、 善用筆談
與同儕使用筆談,可以緩和自己聽不清楚和說不清楚的限制。
6、 與同儕間平等相處,不可要求特別待遇
不可因自己有聽力上的限制,而要求別人要讓自己,或一定要為自己服務,侍特殊需求而驕縱。例如,要勞動服務時,不要認為自己是聽障者,就找理由不做。
7、 與提醒的同儕建立誠懇友誼。
若有同儕願意在學習和生活上擔任提醒自己的工作,應誠懇相處,不可指使,或有主從態度,良好的溝通來自誠懇的互動,即使是協助自己的同學亦是如此。
8、 分享生活經驗。
例如,與同學分享自己使用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的經驗,主動的經驗分享,往往可獲得回饋,同儕也較願意分享他們的生活經驗,此可促使良好的互動與溝通。
9、 虛心、有禮貌的請教同學
虛心、有禮貌的請教同學上課不懂的地方,或生活上的細節,可以贏得友誼,並促進良好的溝通。
10、參考聲暉協進會編印「給親愛的同學」(如投影片所示)。
與科技輔具有約 南師特四甲郭素如
憶及兩年前,在聽過林淑玟老師簡單介紹科技輔具及使用輔具個案之概況後,憑著一股對科技輔具的好奇及期待,我加入了「陽光科技輔具團隊」特教組。「陽光科技輔具團隊」是以羅綿興教授為首的跨專業科技輔具整合型團隊,結合工程科技、職能治療員與特殊教育所組成,針對不同個案,經過「職治組」之專業評估後,「科技組」因應個案之個別需求,著手研發各式科技化輔具,包含家庭自動化及電腦相關輔具等,最後再由「特教組」負責將「科技組」所研發出來的科技輔具,進行個別化評量及教學訓練,以確保此輔具符合障礙者身心特性與需要,並協助個案將科技輔具融入生活,以提高身心障礙者的生活品質,增進其獨立生活的能力。
其中「特教組」是由林淑玟老師帶領其特教系學生所組成。在科技輔具製作完成後,科技組人員會前往個案家中安裝輔具,後續就由特教組人員接手,對個案進行輔具使用之教學輔導,因此我們必須先熟悉輔具的操作方法,才能適切輔導個案使用輔具。特教組成員是站在與個案接觸的第一線,我們除了輔導個案使用科技輔具外,個案在使用科技輔具的問題,及個案本身在使用輔具過後的意見,我們都必須回報給科技組以針對問題進行改善。在團隊開會時,淑玟老師更堅持我們訓練人員一定要出席,因為我們是替個案發聲的最佳代言人,經由我們的簡短報告,可讓較少機會實際接觸個案的科技組人員,更瞭解個案的現況及實際需求;在科技組人員提出新輔具的設計理念或現有輔具的改良辦法時,我們可針對自己對個案身心狀況的了解提出建議,儘量避免輔具在研發後產生不適用的情形。
我和我的搭擋所負責的個案是阿宏(代號)。阿宏是一個極重度性腦性麻痺患者,長期躺臥在床,無生活自理能力,全身張力過大,唯有頭、頸部自主動作較佳。因其受到身體功能的限制,阿宏的口語能力不佳,無法與外界溝通,更未曾上過學。每天的生活就是觀看電視、聽聽音樂,或是利用親戚為他設計的軌跡球瀏覽網頁,為了收聽廣播,必須用嚴重萎縮的左手勉強敲打收音機上的按鍵,因為無法自主控制自己的力道及動作,常常敲到手都流血。這些情形在陽光科技輔具團隊介入後有非常大的改變。
一開始,阿宏曾經試用過多種電腦輔具,但因阿宏特殊的生理狀況,團隊現有的許多輔具對阿宏而言並不適用,因此經過研究團隊多次討論及評估下,決定針對阿宏的特別需求,特別設計以頭部和頸部來控制的「單鍵摩斯碼文書輸入系統」,經由下巴按壓單一按鍵,由按壓時間的長短來控制長音及短音,藉由輸入摩斯碼來輸入注音符號、英文字母、特殊字元及控制滑鼠的移動。此輔具對阿宏來說是相當適用的,當阿宏透過按壓單鍵輸入摩斯碼,第一個中文字出現在螢幕上的那一刻,阿宏的歡欣之情溢於言表,我們的興奮之情亦不在話下。從此,我們便針對注音符號摩斯碼,英文字母摩斯碼及特殊字元摩斯碼分別訓練阿宏,希望阿宏能在不斷的練習之下,中文打字與英文打字的能力能慢慢進步。然而在幾次的訓練下來,有個問題一直深深困擾著我們。
阿宏雖然沒有上學,但是他的記憶力卻很好,記憶摩斯碼的速度常讓訓練人員驚訝,然而因腦性麻痺的影響,阿宏使用下巴按壓長音及短音的準確性受到相當大的限制,特別是在遇到必須連續按壓長音、連續按壓短音或是長短音的組合較長時,都會影響到阿宏輸入摩斯碼的正確性。再加上阿宏長期躺臥在床上,以下巴按壓的姿勢易造成頭部和頸部的肌肉疲勞而讓阿宏容易感到疲累,因而大幅降低其控制長音及短音的正確性,這是阿宏在使用此輔具時遇到最大的困難。
起初我們克服這個困難的方法是從改變阿宏的姿勢著手,因此職治組建議在阿宏身體胸部下方墊著械型墊,來改善阿宏頭部、頸部肌肉易疲倦的情形,但使用時發現,因為此舉改變阿宏維持了二十幾年的姿勢,阿宏在使用械型墊時全身張力明顯增大,更降低阿宏輸入摩斯碼的準確性,最後我們決定放棄這個做法,轉而從阿宏的文書輸入方法著手。阿宏原本是以輸入摩斯碼來打出注音符號,為了減少阿宏必須按壓連續長音或是連續短音的情形,改成以控制滑鼠來按壓螢幕小鍵盤的方式來輸入注音符號,這麼一來果然大幅的增加其輸入正確性。最後,我們又引入自然輸入法,免去了阿宏必須不斷切換螢幕小鍵盤以鍵入中文、英文、標點符號的麻煩。經過不斷的練習之後,阿宏現在已經可以透過文字表達自己的意見、經由電子信箱與親友連絡、在MSN上與好友聊天,甚至當網路連線出了一些問題時,他還曾經透過E-MAIL的方式請中華電信的維修人員前來處理呢!
阿宏除了在文書輸入系統的使用有不錯的表現外,研究團隊更為阿宏加入家庭自動化之輔具,目前阿宏透過單鍵的按壓,已能自己控制電風扇的開關,電視的開關及轉台,更可上網收聽廣播,生活上雖然還稱不上是完全獨立,但已能透過輔具的操作而擁有局部生活自主能力,而不再是三年前的阿宏,只能躺臥在床上等著家人的協助,這對於阿宏在生存的尊嚴及自我肯定有相當大的助益。然而,輔具團隊不只是要解決個案的生活自理能力,更要增加其獨立生活的技能,目前阿宏正接受網路居家職訓之服務,透過上網學習Photoshop、Dreamwaver及Illustration等電腦軟體,朝向獨立就業之目標邁進。
看著阿宏一直不斷的進步,就像看著自己在慢慢進步一樣,加入輔具團隊的這兩年裡,我對於科技輔具及整合型專業團隊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實際接觸了科技輔具,看到科技輔具將為障礙者帶來光明的未來;體會了專業團隊存在的重要性,也看到專業團隊所面臨的問題。在這兩年的訓練過程裡不斷遇到問題,也不斷思考如何去妥善解決,自我成長就在不知不覺中進行著,直到發現時已經到了離開的時候。感謝團隊裡所有老師的指導,特別是林淑玟老師,給我機會進入這個團隊的大家庭裡。也感謝我的搭擋-謝宜芳,在這些日子裡一起扶持,共同成長。未來或許我不再是特教組的一員,但對於個案的關心不變,對於科技輔具的熱忱不變,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將善用這段經歷的所學所長,努力回饋於需要的人身上,朝無障礙環境的理想繼續邁進。
欲速則不達,提早入學宜三思 南師特教系 余國華
93年6月13日,高雄市舉行未足齡兒童提早入學甄試,作者認為提早入學未必有利,特地寫一封信給家長,請他們三思而後行。
親愛的家長們,大家好:
今天早上看到各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地,帶著子女來參加提早入學的測驗,真是替各位高興。因為今天敢來這裡的將近600位小朋友,都是「有三兩三,才敢上梁山」的小小英雄好漢。俗話說:「有子萬事足」,有聰明之子,相信更是人生一大樂事!我忝為這次測驗工作的共同主持人之一,有一些個人的看法想跟各位分享。我所說的,只是我個人的淺見,沒有什麼高深的學理當依據,您如果覺得有些道理,就拿來當參考;如果認為沒有什麼道理,就置之一笑吧!
在民國88年6月29日修正發佈的「資賦優異學生降低入學年齡縮短修業年限及升學辦法」第二條中,規定「資賦優異學生之入學年齡得依本辦法規定予以降低,不受各級學校最低入學年齡之限制。」而國民小學一般學生之入學年齡乃為滿六足歲,所以未滿六足歲者,就必須遵照本辦法第三條「資賦優異之未足齡兒童提早入國民小學,應由其父母或監護人提出申請,並經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鑑定符合下列規定者為限:一、智能評量之結果,在平均數正二個標準差以上或百分等級九十七以上。二、社會適應行為之評量結果與適齡兒童相當。前項申請程序由直轄市及縣(市)教育行政機關定之。」的規定,參加今天的測驗。本辦法中所謂「在平均數正二個標準差以上」或「百分等級九十七以上」的意義是一樣的,但後者比較容易懂,我簡單的說明一下:百分等級九十七以上,就是如果本市跟您的孩子同年齡的小朋友總共有100位,您的孩子的能力,必須在前3名,或者贏過97名,才符合資格。所以要在今天的測驗中取得入學資格,說起來並不容易。
或許您會說,那些合格者豈不是三頭六臂,在同儕中出類拔萃,進入小學後,必然名列前茅,其實未必!我只要用一個粗糙而又有點不倫不類的例子加以說明,您大概就可以瞭解了:
小華 7足歲 智商110 7 ×110=770
小明 6足歲 智商120 6 ×120=720
小強 5足歲 智商130 5 ×130=650
這三個小朋友,如果是同班同學,您說哪一是「耐操、好擋、拼第一」?如果您說是小強,那就錯了!他雖然最聰明,但是年齡小、太嫩,能發揮的「馬力」畢竟有限。臺南縣政府教育局統計89~92年度提早入學465名小朋友中,學業不適應的(班上排名在後半段者)有81名,約佔17%。如果他們足齡入學,雖然未必保證不會這樣,但可能性是極大的。因此,即使您的孩子通過今天的測驗,要不要提早入學,仍要深思熟慮一番。我曾在臺南市某國小輔導室,看見一個媽媽來找輔導室主任,商量如何讓他那提早入學後適應不良的孩子「留級」的事。輔導室主任想要幫他,卻也想不出什麼萬全之策。唉!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現今國民教育階段,已經沒有留級制度,就算您想讓孩子留級,還挺麻煩呢。還有,孩子受到的傷害,又要怎麼彌補呢?
話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許多家長急著讓孩子上小學,似乎也有各種不同的、不得已的理由。有的說小孩子在托兒所、幼稚園泡太久了;有的說幼稚園收費太高,負擔不起;有的說看孩子成天玩,不是辦法;有的說父母都很忙,把孩子送到小學去才能安心做事。我不敢說這些都不是「正當的理由」,如果孩子能順利適應,倒也罷了,萬一不適應而受到傷害,再多正當的理由,也掩蓋不了揠苗助長的過錯。或許您會認為我很矛盾,又要主持甄試工作,又要潑家長冷水。一點都不錯,像今天,我可以保持沉默,只求甄試工作順利完成就好,說太多反而「顧人怨」。不過,我還是決定把我的想法跟大家說明,至於您做的任何決定,我還是會百分之百的加以尊重。畢竟您才是孩子的父母,您所做的決定,應該都是深思熟慮過的。
去年這個時候,臺南市有一個家長,寄給我們一封措辭強烈的抗議信,提到他的孩子在幼稚園裡的表現是多麼優異,數學可以做三位數的加減,英語頂呱呱,上通天文下通地理,沒想到我們弄個什麼鬼甄試,害他的孩子不及格,無法提早進入小學就讀。他的孩子受到挫折後,過了幾天都還想不開,直嚷著以後不讀小學了。這個家長最後還說我們舉辦這種測試,將會是歷史的罪人。當然,家長情緒激動時所寫的東西,我們不會跟他計較,但看完那封信,我們也真的感到難過。提早入學真的比較好嗎?以下我講三件事情,讓各位家長參考:
第一,我曾經讀到一篇有關日本教育的報導,談到日本的教育也有許多問題,但是最讓我感到興趣的,是裡頭提到一件值得我們深切思考的事情:一年有十二個月,如果為人父母的,不故意安排孩子出生的月份,那麼每個月出生的小孩,大約佔全年的8.5%,也就是兩個月大約佔17%。但是在日本,9月份和10月份出生的小孩,卻往往佔全年的30%以上。這裡頭有什麼玄機呢?說出來也許你不信,但卻是事實,那就是日本的許多為人父母者,處心積慮的要使他的孩子在班上最成熟,說得白一點,就是要讓孩子在班上當老大!就算心智發展拼不過別人,也要在生理發展上佔到便宜。這跟我們這裡的家長,巴不得自己的孩子在班上最嫩、最幼齒,好像有很大的不同。
第二,我有一個朋友,他大我五、六歲,在某大學當教授。他有四個孩子,都發展得相當不錯。有人向他請教栽培子女的方法,他總是神祕兮兮的說:「我只是不讓太太到醫院生產而已。」別人或許聽不懂,我卻聽得懂,因為我來自窮鄉僻壤的苗栗鄉下。我們那兒,大約現年三十歲以上的人,大概都是由「產婆」到家裡接生的。在醫院生產,孩子是幾年幾月幾日幾時幾分出生,醫院必須馬上開具出生證明,沒有做假的餘地,但產婆接生的,可就不一樣了,說不定孩子出生一兩年以後,才去報戶口。那麼,等到這個小孩要入學的時候,他就是硬比人家多那麼一兩歲,這叫做「合法超齡」!不要以為這一兩歲沒什麼,它就是使我朋友的小孩一路領先群倫的理由之一!
第三,拿我自己當例子吧!我是12月19日出生的,應該虛歲八歲時才入學。但是,小時候的我,說得好聽一點叫做活潑,說得難聽一點叫做頑皮。剛好我家附近學區國小校長,就是家父的同學,所以在我虛歲七歲的時候,就被連拐帶騙的送到國小一年級去「寄學」。因為我有一點小聰明,適應能力不差,所以後來就弄假成真的取得學籍,並循序升級了。在低、中年級時,我並不覺得要名列前茅有多大困難,但到了高年級,那些比我成熟的同學,個個摩拳擦掌向我挑戰,我真的備感壓力,不瞞大家,我雖然在小學畢業時拿到縣長獎,但為了保住這個獎,真的只能以「艱辛」二字來形容!小學畢業後,因為家父生了一場大病,家道中落,我只好輟學出外流浪打工,一晃就是三年。等到我的同學都上高中了,我才有機會回到國中讀一年級,由於我比同班同學至少大兩歲以上,所以從國中開始,我的求學過程出奇的順利,相信這跟我的身心狀況比同儕成熟,有一定的關係。
根據以往我主持提早入學考試的經驗,有的小朋友一進到試場,就哭鬧不休,有的沒辦法「正經」的接受測試,有的無法聽懂或弄清楚老師的說明,有的在考卷上亂畫一通,有的整個考試時間東張西望,左顧右盼,這些小朋友其實都還不適合進入小學就讀,看他們背負父母的期待,也是滿值得同情的。其實,童年只有一次,想一想,讓孩子在正式入學之前,多享有一年快快樂樂、無憂無愁的童年時光,不也是一種難得的幸福嗎?
如果您的小朋友今天測驗成績不理想,別難過,以後您可以依照「資賦優異學生降低入學年齡縮短修業年限及升學辦法」第四條的規定,為他申請縮短修業年限。縮短修業年限的方式可分下列七種:1.學科成就測驗通過後免修該科課程(類似大學的抵免學分);2.逐科加速(如數學科的三~六年級,在三年內修畢);3.逐科跳級(如學籍在三年級,數學科在五年級上課);4.各科同時加速(如三~六年級所有學科,在三年內修畢);5.全部學科跳級(如三年級跳升五年級);6.提早選修高一年級以上之課程(類似逐科跳級,但更有彈性);7.提早選修高一級以上教育階段之課程(如國小學生至國中選修數學課程)。上述七種方式,目前本市除第2種和第4種尚未有人申請外,其餘五種,都已有許多成功安置的案例。到時候,您再衡量孩子的條件,協助他找到最佳的方式,達到縮短修業年限的目的。
我也是三個孩子的家長,也曾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有些事情是急不得的,俗話不是說「欲速則不達」嗎。以上所言,僅供參考! 敬祝 順利安康
余國華(臺南師院特教系)敬上 93年6月13日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