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6
「表情不對!」、「你的手語對了,但是表情不對!」老師最常對我們這樣說。每次做學生的我們就只好一再地更改表情,直到老師點頭為止。
「聾人是表情為主,再加上手語手勢做溝通,但現在的手語翻譯員手語手勢是對了,卻很少有正確的表情,聾人是看得懂,但總是對所陳述的事沒感覺,或是會解讀錯誤。」老師說著。
剛開始只覺得,這位老師是否要求太過了?說真的,聾人的邏輯思考,聽人光要懂就很難了,又要記那麼多手語手勢,還要對上下文去做立即的翻譯判斷!又不是在上演員訓練班,幹嘛這麼累啊,看得懂不就好了嗎?
但在多次的上課和接觸聾人,發現到,如果聽人可以有正確的表情,有時候手語不對或不會,聾人不但看得懂,還會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悲傷、高興、煩死了、生氣等等的情緒詞,只要表情做出來,跟本不用比,對方就看懂了。
各位可以去觀察,聾人如果生氣,通常不會去比「生氣」的手語,而是會用表情和肢體動作,例如掀桌子的動作、眼睛怒視對方等,來表達不滿。
所以當我們要對聾人表示生氣,眼睛狠狠地瞪著他,比打出「生氣」的手語,來得更有用,對方馬上會有很強烈的感覺。
根據這樣的邏輯思考,如果情緒詞真的做得出表情,很多手語手勢就算不會,對方也會懂;同時也是訓練我們,學習著解讀聾人的「表情密碼」。
但對聽人而言,做出正確的表情真的不容易,畢竟大家沒上過演員訓練課嘛!除了你是個演說家,一般情況聽人講話是不需要表情的,當然我們對做表情會是很生疏、不習慣的。
而且聽人的我們還得勇於站在眾人面前、接受大家注視的目光,並且怡然自得地做表情與打出手語。這,是不容易突破的心理障礙,許多人都有人前恐懼症,害怕被別人批判,而產生的一種心理壓力。
但每個手語翻譯員都是必須站在台上的,面對的常是數百位人以上,而且有些台下聾人的態度還不好,如果平常沒訓練,真正上台時那怎麼辦?
不過,我也知道,去面對內心那個害怕的自己,確實不容易。
可這就要看,你希望自己的手語程度到怎樣的地步,是只為了學好玩?還是為了能做一位稱職的手語翻譯員?
如果是前者,那可以看看同學們,大家都開心地在聊天.還沒輪到嘛,趕快輕鬆一下,跟本沒在看你;如果是後者,趕緊把被糾正的地方弄懂,再比一次,對了就表示你的手語手勢又學到了一個。
但有些表情還真的很難做,例如「戀愛中酸酸甜甜的感覺」,天啊,那是什麼啊?下次請老師「表演」一下囉,我們也很想看看老師戀愛的感覺是什麼呢!
嘟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