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聾?聽障?不如問問他們是怎麼稱呼自己
文:馮曉雯
過去的十多年,我在香港也好、在美國也好,做的工作都是和某個社群有關的,我們經常稱呼他們為「聾人」。當然,社會上不少人會問:「不是聽障人士嗎?」我會問:「為什麼不問問身邊的這個朋友?問問他/她是怎麼稱呼自己的?」
記得在美國留學時經常被問到:「Are you Chinese? (你是中國人嗎?)」我的第一個反應是:「No. I'm Hong Konger. (我是香港人。)」接著是一大堆香港歷史和身份認同問題的討論。對於我個人來說,「身份」並不是誰可以強加在我個人身上的東西,而是我由出生至現在,我的成長和經歷讓我知道,我該如何稱呼我自己的一個名稱。
身為一個譯者,我最怕的是我自己帶著既有的經歷,去假設眼前這個朋友跟其他人有著相同的背景。不,每次工作,我都盡量找機會去問:「你怎麼稱呼你自己?」得出的答案多不勝數,有「聾人」、「弱聽人」、「失聰人士」、「聽障人士」、「聽不到的人」、「聽得不清楚的普通人」等等。最令我抓狂的是同一位朋友,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時間,他/她對自己的稱呼也可以變得不一樣。
每個人、每個個體,如何稱呼自己是不是需要由另一個社群的人去告訴我們呢?以往我在工作環境裡被稱為「健聽」和「健視」人士。最近,我學會了一個新的名詞,原來我也只是社會上另一個「未受障人士」。跟「健聽」和「健視」比起來,我更接受「未受障」,因為所謂殘疾的概念是我們社會加諸到一個人身上的,而每一個人也可以從「未受障」走到「受障」的那一天。
是「聾」,還是「聽障」?不如我們問一問你眼前的那一位朋友,他/她是如何稱呼自己的,好嗎?這是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一個「尊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