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0-02-20 13:53




(吉打‧亞羅士打)聾啞人的後代不一定也是聾啞,大部份都是聽覺和說話正常的孩子,成為聾啞家長認識世界、接觸社會、與人交流的新橋樑。


聾啞人生活在無聲世界裡,平時與社會人士似有一層無形的隔閡。事實上,聾啞人也想與世界接軌,只是他們與外界唯一溝通的方法只有手語,並非所有人都有耐心學習屬於“少數族群”語言即手語。


這時候,聾啞人就需要一名懂得手語的人士充當翻譯員,沒有遺傳自父母“聽”和“說”障礙的孩子,就成為父母與社會溝通的手語翻譯員,促進雙方的瞭解。


吉州聾啞人協會週五(2月19日)在星園酒店主辦新春聯歡會,大家在無聲世界裡互道新年快樂,不過這只是成人會員的世界,場中不斷傳來童言童語,他們都是屬於語音正常的第二代。


林氏三姐妹相繼當手語翻譯


林筠霓(20歲)是吉打聾啞人協會創辦人兼現任主席林慶德的女兒,她從小跟隨父母學習手語,因常參加協會活動,成為協會的第一代手語翻譯員。


不過,她於3年前到吉隆坡讀書,而由妹妹林溫霓(15歲)和含霓(13歲)接手,在協會主辦活動時充當義務的翻譯員。


父母是聾啞人,但筠霓從小在白天父母工作時交給外婆照顧,得以學習講話,夜晚才讓父母帶回家學習手語。


她說,從小學習,手語只像一種語言,所以沒有學習障礙,而其欽佩父母的是,他們努力融入社會學習獨立,只有遇到真正困難時才向她求助。


林筠霓:大馬僅用國英文版手語


林筠霓說,手語也有區分國文版、英文版及華文版,而馬來西亞只是國文和英文版。


她曾隨父母到中港台去參加活動,國文版或中文版手語也失去效用,大家只好改用英文版的手語溝通。


林慶德:聾啞協盼獲新會所


林慶德說,聾啞協會是屬於需要協助的非政府組織,將努力推動會務,確保各族會員都有同等的權益。


他說,該會希望獲得一個新的會所,以容納更多會員及促進會員與政府及私人界的聯繫;同時也希望各造協助聾啞人就業及尋找其他收入。


財政部副部長拿督曹智雄特別助理羅永忠說,針對吉打聾啞人協會所需要的專職手語翻譯員,他將協助向婦女部提出要求。


吉打州聾啞人協會創立至今已有28年,並於1993年正式獲得社團註冊官批准。


德卡區州議員謝順海贊揚吉打聾啞人協會協會,是真正實現一個馬來西亞精神的組織,會員涵蓋華巫裔三大民族。


星洲日報/大北馬‧2010.02.1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莉娜手語工作坊 的頭像
    莉娜手語工作坊

    超有趣手語廣角鏡--莉娜手語工作坊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