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ell Alexander Grahan(1847.3.3-1922.8.2)


【圖片來源:中華兒童百科叢書1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文字來源:朱秀貞改寫 偉人故事叢書2 發明家的故事 大眾書局】



一、發明神童



近代的機械發明,除了使我們生活上更加便利外,更在品質上有所提昇。在這些發明當中,以電話帶給人類最多的便利。

離鄉背景的人,可以靠著電話,享受親情的溫暖;兩地相思的男女,可以藉著電話互訴心曲,可真是「千里姻緣一線簽」;有急病時,也可以用電話請來醫生;不速之客來了,也可以電話叫酒菜;生意人更是一通電話,就賺進一大把鈔票。


現在,不僅大人用電話,連小孩子也會撥著電話,和小朋友聊天。電話在我們現代的生活當中,已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電話剛發明的一百多年前,人們竟以為它是個會發聲的鬼怪,而不敢使用。現在我們想到這種情形,一定覺得好笑,但是在科技不甚發達的從前,那不是不可能的事。


由於如此,我們對那些潛心研究的發明家們,不得不由衷的敬佩,同時更要感謝他們的的偉大發明,為我們帶來生活上的便利。


電話的發明者是誰呢?就是亞歷山大‧格雷汗‧貝爾。他在西元一八四三年三月三日,出生於蘇格蘭的愛丁堡。


背爾的祖父是個慈善家,一直都很同情聾啞的殘障者,他常把一些殘障的人聚集起來,親切地教育他們。因此聾子和啞巴,簡直視他為救世主一樣崇拜著。


在祖父過世後,他的父親繼承遺志,除了教育聾啞人,還研究說話和發音的方法,希望能對這些不幸的人有所幫助。貝爾就在這種環境下耳濡目染的長大,所以心中一直期望將來對這方面能有所建樹。


有一天,父親以溫和的口吻對貝爾說:「孩子,世界上最痛苦的莫過於瞎子、聾子和啞巴。他們和我們一樣是人,可是眼睛不能看,耳朵不能聽,嘴巴不能說話。漂亮的衣服,美麗的風景,瞎子看不到;美妙的音樂、有趣的笑話,聾子聽不見;我們可以談笑自若,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但是,他們卻被剝奪了這種權利。想起來,我們真是太幸福了。因此除了要感謝上帝以外,同時更要盡一己之力,去幫助他們,安慰他們,使他們盡量也能過著正常的生活。孩子,等你長大以後,一定要救救這些不幸的人!」


貝爾經常聽到這樣的教誨,所以,他以終生為聾啞者的幸福努力,為最大的職志。


貝爾有一顆善良的心,和靈活的頭腦,從小他就發揮了高度的愛心和敏銳的腦力。


他家附近有座水磨坊,裡頭住著一對父子。平常,一些粗重的工作都由年輕人擔任。後來年輕人應徵入伍當兵,留下老人獨自磨粉來維持生活。碰到水少的時候,水車動不了,老人沒辦法磨粉,就只好餓肚子。貝爾看了,很同情他,就約了一些小朋友去幫忙。


碰到缺水的時候,磨粉的工做實在很不輕鬆,一定要大家一起用力推,才能推動石磨。剛開始,大家覺得好玩,還肯用力幫忙,後來,厭倦了,便紛紛離去,只剩下貝爾一個人,自然就脫不動了。


貝爾回到家裡,坐在父親的書房裡苦思:怎樣才能輕鬆地推動石磨呢?經過一個月的研究,他想出了一個好法子。首先,改良臼齒,以減少摩擦力,再利用麥粒的圓形,使雙方互相挨著,這樣,臼齒的轉動就靈活多了。如此,他不僅幫了磨坊主人一個大忙,全村的人也爭相仿製,大家都覺的改良過的石磨,真是便利好用。


於是,才十五歲的貝爾,成了全村人眼中的「發明神童」了。


二、音聲生理學校


西元一八七三年,在美國波士頓一間名叫「音聲生理學校」裡,經常聚滿了眾多的觀摩者。


這是一所很不尋常的學校,專門訓練那些因耳聾而無法學習發音說話的孩子,如何使用眼睛去學發音。經過訓練的孩子,雖然聽不到別人的聲音,但是卻可以依別人的唇形,而練習說出話來。


這種學校,在全美國可能也不只有一所,而且辦學成效十分輝煌。人人都說:「只要上那所學校,啞巴也會說話。」


於是,一傳十,十傳百,不要說是波士頓市內,甚至連很遙遠的地方,都有許多因家中有聾啞兒童的父母親,前來參觀。


貝爾就在這所學校,用「看得見的話」來教導這些孩子們。所謂「看得見的話」,是一種和英文字母類似的符號。


這種符號有三十個,分別表示出在發音的時候,嘴唇、舌頭的位置和呼吸的方法,以及喉嚨、下顎的動作等,如果能巧妙的配合起來,就可以用看的來學正確的發音方法了。


貝爾就是使用這些符號,教聾啞兒童們怎樣發音,並且指導他們怎麼說得更好。由於他的努力,所以績效非常好。


而貝爾怎麼會來到波士頓的呢?原來,自從他在愛丁堡的高中畢業後,經由祖父和父親的指導,接受了充分的語言和說話的教育。在他十六歲的時候,便已是說話學校的老師了。


他十八歲那年,全家搬到了倫敦,他就在此地開始了聾啞兒童的教育,引起了社會的注目。但是沒多久,貝爾和他的哥哥、弟弟,都罹患了肺結核,而他的哥哥和弟弟非常不幸地因此死亡,使得貝爾的父母十分傷心。在醫師的建議下,貝爾的父親便決定找個空氣新鮮、氣候良好的地方居住。


於是,他們離開英國,來到了大西洋的對岸─加拿大,在安大略州布朗福特的地方,買了一塊地,就定居在那裡。而患了肺結核的貝爾,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療養後,身體也恢復了健康。


貝爾的父親早就因研究音學而聞名世界,所以不久加拿大的女王大學特別聘他為講師。同時在美國方面也有了邀請,而貝爾的父親見兒子也學有所成,且青出於藍,所以就特別推薦了兒子。


於是,貝爾就此遷居波士頓,開設了音聲生理學校,從事聾啞兒童的教育。他的教學分法果然獲得了輝煌的成果,不久就被波士頓大學聘為教授,當時,他才二十六歲。


三、放棄大學教授的地位


有一天,一位儀容整齊的紳士來訪:「貝爾先生,我叫湯姆斯‧桑德士,住在塞內姆,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長,現在有件事想拜託你」。


我有一個名叫喬治的五歲男孩,他很可憐,一出生就不會講話。我聽說先生從事聾啞教育,昨天特地來參觀你上課的情形。


你真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我想請你來教導我的孩子,不過把只有五歲的孩子送到這裡來,我實在不太忍心。因此,我有一個很自私的請求,能不能請你到塞內姆來?


在塞內姆,除了五的孩子以外,還有很多的聾啞兒童,那裡沒有這種學校,如果你能去的話,我們這些父母一定會很感激你。當然啦!住宿的問題,我們會準備好,生活方面也絕對會尊重你,請你接受我這個無裡的要求,好嗎?」


桑德士的眼神,充滿著天下為子女設想的溫柔關愛,貝爾深受感動,所以他深深思索著:「我現在擔任波士頓大學教授,是個受人尊敬的地位。如果答應了桑德士的請求,就必須放棄它,那實在是很可惜。可是,眼前面對這位父親的懇求,我怎麼忍心拒絕呢?」


還有,若我辭去這邊的工作,自然會有人來遞補,但塞內姆那邊卻完全沒有從事這種工作的人,這樣看來,塞內姆比較需要我。」


想到這裡,他斷然決定說:「好,我答應你,去塞內姆吧!」


桑德士真是喜出望外,高興地握著貝爾的手,一直道謝。


就這樣,貝爾辭去了波士頓大學的教授職位,搬進了塞內姆的桑德士公館,擔任喬治和這鎮上其他聾啞兒童的教育工作。雖然,他失去了大學教授的頭銜,可是卻也省去了不少學校中的行政工作,使他有更多的時間,來從事研究的工作。


四、音樂電訊的夢想


有一天,貝爾對桑德士說:「桑德士先生,如果儲藏室是空著的,能否借用一下,我想做些消遣的工作。」


桑德士立刻派人打掃了一個地下室的房間,借給貝爾使用。房間裡很外地搬進了鐵絲、線圈、電池和藥品等,各種物品和工具。


原來,貝爾注意到當時已經很興盛的事業─電報,它是藉著電線來傳導電波。身為音學的研究者,他常常想著「為什麼不能藉著電波來傳播聲音呢?」


這種念頭促使他發明以電波傳音的構想。他訪問一位華盛頓名電報技師,向他提出自己的想法:「以電線傳送音波的事可能嗎?」


那位技師呵呵大笑說:「閣下對電氣真是門外漢,電線怎能傳音呢?稍具有電氣知識的人,是不會有這種呆念頭的。以後還是多多學習電學吧!才不會鬧這種笑話。」


貝爾聽了十分掃興,但並不因此而斷了這種念頭。他反而利用時間去接觸電氣方面的知識,不久,他對電氣已經摸得一清二楚了。


在塞內姆,白天的教育工作很忙,但貝爾仍是精力充沛,每晚一用過晚餐,就迫不急待地跑進了地下室,直到深夜,仍不休息。


桑德士覺得奇怪,就問他:「貝爾先生,你常常在地下室裡忙到深夜,是不是正在研究什麼東西呢?」


「啊!那是我的一個夢想,我研究是否可利用電訊播送音樂。」


桑德士睜大眼睛,一副難以了解的神情。貝爾就向他解釋說:「在英國時,我曾經讀過父親的一篇論文,而聯想到一些有趣的事情。後來,又和倫敦大學的霍伊斯頓先生相互研究,他借給我一本德國人赫爾姆霍茲所著的『音的感覺』。書的內容我並不十分了解,但對他利用電磁石打擊音叉這件事,卻深深留在腦海裡。


我常常在想:是不是可以把這邊的曲子用鋼琴彈了以後,讓它變成電流傳送到遠處,使那邊的鋼琴也奏出同樣的曲子來。就說它是音樂的通訊吧!但實際操作起來,還是十分困難喱!」


桑德士很專心地聽著,然後問:「那麼,你的意思是說,一個鋼琴鍵子拉一條電線,然後接到對方的鍵子嗎?」


貝爾搖搖頭,說:「不,那倒比較簡單。不過,那樣還是需要幾十條的電線,比較不實用。如果能像普通的電訊一樣,只用一條電線,就能傳送全部的聲音就好了。」


「能那樣做嗎?用一條鐵絲傳送各種聲音的話,會不會很亂呢?不要說是音樂,光是『格格』的聲音,聽了就很煩。」


「雖然把

Do音和Mi音一起送出去,但在接受的那邊,應該是DoMi分別作響的,當然理論上是這樣,但實際上做起來就不太容易了。」

聽到這兒,桑德士的眼睛突然一亮,只見他很興奮地說:「這個構想如果能應用在電訊上,那一定是很了不起的事。」


「啊!那是什麼意思?」這下子反倒是貝爾感到莫名其妙起來。


「我的意思是說,假定用鋼琴的

Do鍵,發出『的的答答』的摩爾斯電碼,另外又用Re鍵,發出別的摩斯電碼,Mi鍵也是這樣做。如果照你所說的,把聲音用一條鐵絲傳送出去,那邊仍能分辨出DoReMi各種音階的話,那麼用一條電線,豈不是可以一次就傳送好幾個摩斯電碼了嗎?」

「有道理!如果鋼琴的鍵子有八十八個,那麼一次不就可發出八十八種音訊了。」貝爾也驚喜的說著。


「對,如果使用這種方法,不管有多少的電訊,只須一條鐵絲,就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發出;這是很重要的發明。貝爾先生,你還是放棄音樂的電訊那種夢想吧!研究這種電訊事業較實際,要是成功了,還能賺大錢呢!


你看如何呢?研究費用我來負擔,人手不足的話,我也可以雇用助手。先生,就請你進行這項偉大的發明吧!」


一個有眼光的偉大企業家,和膽大心細的發明家,就在這裡交換意見,共同攜手合作,來完成一項最大的發明。從此,有了桑德士的資助,貝爾更能充分地發揮他的發明才能,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五、調和電訊的研究


當時摩爾斯的電訊,漸漸地廣被使用,通訊量大為增加,電訊公司因申請的件數太多,無法應付而大傷腦筋。所以,有很多人拼命研究用一條電線同時發出多種通訊的方法,這種方法叫「多重通訊」。


聽了貝爾音樂通訊的構想,立刻想到應用於多重通訊的桑德士,真不愧為頭腦靈活的實業家。而像貝爾那樣使用高低不同的音所做的多重音訊,稱為「調和音訊」。


當貝爾決定著手於調和電訊的研究時,桑德士不僅提供巨額的實驗費用,還雇請一位叫湯瑪斯‧奧格士達斯‧華生的電氣工人,作為助手,並且騰出了寬敞的屋頂後房作為實驗室。


華生雖然學校還沒畢業,但因為曾經自修電氣方面的知識,也開過電氣店,所以有精巧的手藝,也有豐富的發明才能,受聘之後他也住進桑德士公館,和貝爾一起進行研究的工作。


有了能幹的助手以後,貝爾的調和電訊研究進展得很驚人。到了一八七四年,已可用一條電線同時發出十到十二種的摩爾斯電訊。


但是,當發明到那種程度,貝爾便逐漸把住意力轉移到另一個方向。隨著電氣和音訊的深入了解,他抱著比調和音訊更大的理想,那就是─把人的聲音直接經由鐵絲送到遠處──也就是電話的構想。


「使用於調和電訊的音,是因為它的高度、大小都有一定。而人的聲音也是音,只是高度、大小不斷地變化,而形成了語言。如果把高度、大小不斷變化的音,變為電流再發送,當然是相當的困難,但也絕非不可能的事。

…….

貝爾把構想告訴華生,並且慫恿他:「傳送人的聲音的電訊,才是有價值的工作,我們還是把調和電訊擱下來,試試這種研究吧!」


華生也很感到興趣,兩人便一起開始了電話的研究。


不久,桑德士知道了這件事,他不太高興地說:「你們如果對研究太隨便的話,我就不再負擔實驗的費用了。你們說的電話,只不過是玩具而已,根本不實用,還是調和電訊比較有益於人類的發明。再說,現在調和電訊已有了一點眉目,請不要再三心兩意,繼續工作吧!」


受到責備的他們,只好再回復到調和電訊的工作。雖然如此,電話的夢想仍留存在貝爾的腦中,他無時不在想:「怎麼才能用電線來傳送人的聲音呢?」


這實在是一件很困難的事,貝爾怎麼想就是不知從何處去著手。


不死心的貝爾,利用到華盛頓的時候,專程去拜訪在斯密蘇尼安協會擔任主席的約瑟夫‧亨利,徵詢他的意見。亨利很仔細聽了貝爾的說明,然後很熱誠地說:「貝爾先生,你真是一項了不起的構想,這一定會成為歷史上的大發明,好好研究吧!不要半途而廢了。」


「可是,大家都笑我是在作夢,我又沒有充分的電氣知識,不知道該從何處下手才好?」貝爾憂心的說著。


「貝爾先生,偉大的發明家是不容易被人了解的,你不要因此而氣餒,知識不夠可以再充實呀!怕什麼,繼續努力吧!」


得到了亨利的鼓勵,使貝爾的信心倍增。


六、從故障中得到啟示


沒想到讓貝爾百思不得其解的電話,卻在一次故障中得到啟示。


一八七五年六月二日下午,貝爾和華生正在做著調和音訊的研究,華生坐在送訊機前,拍著發出聲音的金屬板。隔壁房間放著收訊機,從金屬板發出去的信號變成電流,由鐵絲傳過來,經過電磁石吸引收訊機鐵板而發出聲音。貝爾站在收訊機前面,檢查發聲的情形。


忽然,華生注意到一塊振動板拍不響,好像是受到什麼干擾,彈簧失靈了,所以振動板才不能動。


「真是的,這時候才發生毛病

……」華生埋怨了一句,想調整彈簧,而用手指頭彈了振動板,霎時,振動版發出了與平常不太相同的「嗯──」聲音,緊接著,在隔壁房間的貝爾匆忙地衝了進來。

「你剛才做了什麼?就是那個樣子,不要動!做給我看看!快!」貝爾很興奮地大聲喊著。


華生以為自己做錯事,有點畏縮地說:「先生,你在生氣呀!」


「沒有,剛剛從收訊機傳出了怪音,『嗯』的一聲,就像有人在呻吟一樣。華生,你剛才做了什麼?」貝爾激動地回答。


華生這才恍然大悟,鬆了口氣說:「也沒做什麼啦!只是因為振動板故障,我用手指彈了一下。不過好像是有發出『嗯』的聲音。」


貝爾聽了,立刻詳細檢查收訊機故障的狀況。他們發現在送訊機上彈了彈簧,發出『嗯』的聲音時,在收訊機也可收到同樣的聲音。


「這樣把高度、大小不定的聲音,從送訊機傳到收訊機,那不就是我們的構想──電話嗎?」


貝爾不禁高興地跳起來,繼續說:「好極了!知道傳聲的原理,電話就屬於我們的了。」


華生還張著口在發呆呢!貝爾拍了他一下,說:「華生,不要再實驗調和電訊了,從此,我們專門研究電話。今天,託你的福,才發現了用電訊傳送人聲的巧妙方法,那是因為電磁誘導所產生的現象。詳細的情形等我以後再說明,現在我要畫設計圖,請你照圖裝配好。」


當晚,貝爾連夜趕出了設計圖。華生也不含糊,第二天馬上照圖裝配了電話機。貝爾緊張地對著電話機大聲叫喊,但受話機的這邊,華生卻只聽到微弱的聲音,不太清晰。不過無論如何,用這種方法就可以傳送聲音是可確定的了。


「好吧!現在總算有了聲音,以後繼續改良就可以了。」


這時的貝爾,臉上洋溢著希望與信心。


七、華生,馬上過來吧!


貝爾把剛做好的電話機,拿給桑德士,並說明其作用。


「電話有調和電訊不能比的前瞻性,我和華生一定要完成這了不起的東西。請准許我們停止調和電訊的研究,改做電話的工作吧!」


桑德士看著貝爾充滿熱情的眼睛,被他的精誠所感動,立刻爽快地答應支持新的研究,研究費也照樣慷慨地付出。


得到桑德士的支持,貝爾和華生夜以繼日地工作,終於在一八七六年有了成果。同年的二月十四日,便到華盛頓的專利局申請了電話發明的專利。這項專利,破記錄地很快就於三月十七日被核準了。


雖然專利已核准,但從電話機中傳出來的聲音,卻仍然是模糊不清的,當然不能稱為真正的電話。貝爾當然也對目前的成果不滿意,他決定改用其他的原理。這次他不用電磁誘導,而是利用電氣抵抗,把聲音變為電流的裝置,因此,他使用了少量的酸溶液。


完成這部受話機是在一八七六年的三月十日。當時貝爾在三樓的屋頂後房裡放了送話機,一樓的華生房間放著受話機,兩處用鐵絲連接起來,兩人分別坐在機器前面,準備要進行實驗。


突然,貝爾不小心弄翻了那瓶酸溶液,流出來的酸液沾到了貝爾的上衣,貝爾一時心急,以為華生就在隔壁,忙喚著:「華生,馬上過來吧!有事喱!」


在一樓緊壓著受話機的華生,突然聽到了清晰的叫喚,不禁驚跳了起來,一口氣衝上三樓,大聲叫著:「先生,聽到了,聽到了,是你的聲音,很清楚喱!」


弄清楚了怎麼一回事的貝爾,興奮地和華生抱在一起,又叫又跳的,長期的努力終於有了回報。


因此這一天,被稱為人類最初的電話誕生日,而「華生,馬上過來吧!有事喱!」這句無心的話,竟成為使用電話所選出來最值得紀念的一句話。


八、博覽會和巴西國王


貝爾和華生,仍舊繼續從事電話改良。華生對人說:「一八七六年的夏天,這種簡單的說話,在送話機前重複三、四次就可以聽得懂了。」


一八七七年,為了紀念美國獨立一百週年,在費城舉行盛大的博覽會。在博覽會裡,將展示各種新的發明和新產品,由評審員評定以後,優秀的創作者將發給金牌、銀牌和豐富的獎品。


貝爾的學生美布爾‧哈勃特(後來成為貝爾夫人)的父親格德鈉‧哈勃特(Gardiner Greene Hubbard),是博覽會的委員,經由他推薦,貝爾獲准在教育部門的角落裡,展示自己的發明。


貝爾把作品放在樓梯與牆壁之間,雖然地方很小,很不顯眼,可是他仍是很有信心地在桌上排了送話機和受話機。


貝爾是信心十足,但參觀者並未留意這角落裡的發明,一個個地走過去了。六個禮拜的展覽期間,幾乎沒有人為它駐足。眼看著博覽會已接近尾聲,該到了評審委員出來評定展示作品的日子。


那是六月的一個禮拜天,空氣又悶又熱。當評審員一一參觀後,來到貝爾展示品的桌前,已經是又累又煩了。


「嘿!什麼用電氣說話的機器?唉,是玩具嘛!這種東西哪有評定的價值呢?」評審員竟連看都無看一眼就要走過去。貝爾好失望呀!


「嗨!貝爾先生,想不到你會在這裡見到你。」


突然,一句親切的問候聲傳來,只見一位胸前別滿勳章的年輕人,大搖大擺地朝著貝爾走過來。


「啊!是陛下您啊!」貝爾驚異地說著。


原來,這位年輕人就是巴西國王修‧貝特路,後面跟著皇后和隨從。修‧貝特路是貝爾在波士頓大學授課時,參觀了聾啞教育而深受感動,經過交談後才認識的。


他看著桌上的成品,問著:「貝爾先生,你的作品是什麼?」


「陛下,這個東西叫做電話,是利用電流把聲音傳送到遠處。」


「哦?很稀奇,我看看!」


說著,修‧貝特路拿起桌上的受話機壓在耳朵上,這時開始有人圍攏了過來,基於愛看熱鬧心理,圍觀的人越來越多。那些評審委員以為發生了什麼事,也急忙靠過來。


貝爾拿起送話機,輕輕地說著:「是生是死,才是問題。」


這是莎士比亞「哈姆雷特」一劇中的名言,貝爾只是有感而發。誰知,巴西國王卻滿臉驚訝地拿下耳邊的受話機,仔細地觀察著,並且訝異地說:


「這個東西,這機器

……怎麼會說話呢?」

圍觀的人感到好奇,爭先恐後地拿起受話機來聽,他們也聽到從送話機那端傳來的貝爾聲音。霎時,一向無人問津的電話機,頓時變成博覽會中的寵兒。第二天起,貝爾的攤位,已從陰暗的角落,搬到最顯眼的位置來了。


博覽會閉幕典禮的時候,貝爾的電話獲得了最高榮譽──金牌。假如那天巴西國王沒有看到貝爾,那麼,電話的發明,或許會一直被人看成玩具而埋沒呢!


九、真正電話發明者


從此以後,大家都知道了有這種電話的偉大的發明。不過,因為還沒推廣,一般人只把它當作是一個巧妙神奇的玩具罷了!


由於社會的安定,大部分的事情都可以親手去做,或是寫個信就可以解決了,至於特別緊要的事或情報,則是使用電報便可以迅速確實地傳到,非得直接交談的事可說是很少。所以,電話在當時並非是必需品,再說,那時電話機沒有充分地改良,收聽狀況不太理想,因此人們對它就不太感興趣囉!


「想要讓人們使用電話,必先讓他們認清電話的作用和力量,最好是在大眾面前作公開的實驗,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拿起受話機來收聽聲音,這樣才能推廣開來。」


這樣想著的貝爾,就帶著電話機,在全美國巡迴表演,實地操作,並藉著新婚旅行,遍遊了歐洲各地。


一八七七年,由貝爾、華生、桑德士、哈勃特四人,組成的貝爾電話公司,以出租電話機和電話線,收取使用費的方式,開始為一些最早接受電話的家庭裝設電話。


慢慢地,大家逐漸認識了電話的價值,裝設的家庭也越來越多,而它的功能也越能顯現出來。因此,電話機就有如雨後春筍一般,一支接著一支的裝設,最後,終於設立了總機。電話就以這種驚人的氣勢發展下去,貝爾電話就以這種驚人的氣勢發展下去,貝爾電話公司的業務日趨發達,最後改名為美國電話電訊公司,成為獨占全美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龐大組織。


說起來,把人的聲音用電線傳送到遠處,並非是貝爾最早想出來的。自從摩爾斯的電訊成功以後,很多人都想實現這個構想,並且做了各種的努力。其中最成功的是德國的年輕天才約航‧菲立浦‧萊斯(一八三四~一八七四年)。


他在一八六○年製造怪形狀的電話機。他的送話機是以木頭刻成人耳形狀,用豬腸膜代替鼓膜,受話機是用小提琴的絃裝上縫衣針。


萊斯後來繼續改良電話,但都沒有廣為社會所認識、接受,而不幸在貝爾的電話完成的二年前,因病去世了。


聽說,那時萊斯所製造的電話機,多少可以傳達人聲音,那麼,他才應該是最早發明電話的人!


在美國,也有一個名叫埃萊歇‧格雷的人,他和貝爾可說是同時期的電話研究者。貝爾是一八七六年二月十四日申請了電話專利,巧的是,同一天的兩個小時後,格雷也辦了申請電話專利保護手續。


格雷的受話機部分和貝爾的幾乎相同,但是送話機卻要優秀得多,所以,要是從電話機研究來看,格雷的發明要比貝爾的好一些,可是論起電話的推廣和事業的成功,格雷就不能和貝爾相比了。


十、再一次「華生,馬上過來吧!」


不久,貝爾退出了電話公司。由於他已擁有大筆的財產,退出之後,他每年仍可領取專利使用費,所以,他可以不必憂慮生活,而把餘年致力於他所熱愛的研究與發明,以及其他有意義的工作。


後來,在他的不斷研究中,他改良了愛迪生發明的留聲機,並從事飛機、螢火蟲的發光和遺傳的研究。


對於聾啞教育,他也始終不曾歇手,捐款或寫有關聾啞教育的書,並為聾啞教育創設了名叫伏特協會的組織,還擔任過各種學會的會長。一直到死,他仍抱著高度的研究熱忱。


一八八二年,貝爾入籍美國,正式成為美國人。


一九一五年貝爾六十五歲,這一年的一月二十五日,他應邀參加為了完成連接紐約和舊金山的大陸橫貫電話線,所舉行的開通典禮。而華生也在受邀之列,他們倆將在典禮上,再做一次對話。


那一天,貝爾在紐約,華生則在舊金山,他們分別坐在電話機的前面,預定的時間一到,貝爾拿起了送話機,呼喚著:「華生,馬上過來吧!有事喱!」


那是四十年前,他們最初通話的一句話。華生也立即回答:「好的,我立刻就去,可是需要一個禮拜的時間喱!」


透過擴音器,眾人聽到他們倆的對話,不由得轟然大笑,熱烈鼓起掌來。貝爾和華生雖然各處在大陸的兩端,但是,快樂心情卻是一樣的。


一九二二年八月二日,貝爾告別被人們尊敬、愛慕的幸福晚年,結束了七十六個光輝的春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莉娜手語工作坊 的頭像
    莉娜手語工作坊

    超有趣手語廣角鏡--莉娜手語工作坊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