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英/台北報導】
  「當我們活著向前看的時候,千萬不能忘記過去的歷史文化。過去是記憶,一個人若沒有回憶,活著是空虛的。」劇場大師羅伯威爾森昨天下午於國家戲劇院開講,在近千位觀眾前強調不忘本的重要性。威爾森從自己的年輕歲月談起,又說又畫又演地談著影響他藝術生涯的3項關鍵人與事:舞蹈、一位聾啞小孩與一位自閉症青年。
  年輕時深受芭蕾舞吸引
  威爾森1941年生於美國德州瓦果城,小時候並沒有機會看任何的藝文表演,一直到20幾歲移居紐約,才接觸百老匯。然而,一開始他並不喜歡歌劇,直到看芭蕾舞演出,才深深被吸引。當時他想,芭蕾舞除了有古典的架構,舞者在舞台上的肢體並沒刻意要討好誰,竟能深深感動觀眾,而舞蹈跟音樂又是如何彼此結合彼此印證呢?這是他的第一個藝術啟蒙。
  第二個影響威爾森的是他在27歲那年遇見聾啞小孩安德魯。安德魯因偷東西被抓。威爾森不但將他從警局救出還領養他。另一位是自閉症青年諾爾斯,一位老師給了他一卷諾爾斯的錄音帶,錄音帶中哼哼呀呀的聲音,別人聽來也許像隨機,但威爾森聽來卻覺得很有規律,像數學幾何。後來威爾森找到諾爾斯邀他演出。諾爾斯沒台詞,想說什麼,喊什麼都行。那次之後,威爾森才從諾爾斯父母口中得知,這孩子從不在家人跟外人面前說話,當別人都放棄他時,唯大師願意鼓勵他做更多。因這兩人,威爾森開始問自己:「一般人用文字思考,而他們沒讀書,用什麼思考呢?」
  希望觀眾能看到、聽到畫面
  後來他領悟到原來他們是用視覺思考。因而,威爾森顛覆傳統劇場的敘事空間,認為劇場是個可以「看」、可以冥想的地方,「慢」成為他的風格。威爾森說,他希望觀眾能同步看到及聽到畫面,因此他讓演員慢慢的動,慢慢的說台詞,呈現出的畫面也很乾淨。
  1971年,威爾森與安德魯一起創作全長7小時的無聲歌劇「聾人一瞥」。在法國演畢,獲觀眾鼓掌40分鐘。這齣劇在法國連演3個月,場場爆滿。威爾森名作「沙灘上的愛因斯坦」則用了諾爾斯詩作。
  喜歡舞台上很自在的演員
  威爾森另舉「維多利亞女皇的信」及在伊朗演出長達7天的「卡山與梔花台地」說明他的創作過程。他選用的演員多是非科班出身,他說他喜歡站在舞台上能很自在的演員。
  昨天原訂3小時的演講,欲罷不能,威爾森幽默的說他的戲慢,沒想到連演講都慢。最後,他引美國人權鬥士馬丁路德金恩博士名言「我有一個夢」做結,宛如唯有做劇場,才最能實現他的夢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