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時報    T3/台灣希望2008           2007/11/19

練習曲到斑馬線 築夢踏實


【時報】
  六、七年級生的夢想,與這片土地生活息息相關。電影《練習曲》、《斑馬線上的男人》打動人心,兩位相隔二十歲的導演,譜出了這一代年輕人的不同心聲。
  他,四十五歲:遲來的練習曲
  大家忽然醒悟 想做的事要及時
  台灣有多大?台灣青年的夢想又有多大?在掀起風潮的《練習曲》中,一個聽障青年隻身騎單車環繞台灣一圈,這個簡單的故事竟意外地感動了許多人,大家彷彿忽然領悟到:「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
  《練習曲》的導演陳懷恩,雖然是首度執導的「新銳導演」,但其實已經四十五歲了,早已經是「上一代」的人。已是父親的他不僅以這部片,替和他一樣早已揮別青春的人追悼昔日的夢想,也提醒青年趕快去圓自己的夢。
  他認為,現在年輕人的父母都很會幫小孩設想,從小就以各種課程把他們時間填滿,於是他們長大後每天過著平均上網三小時的生活,卻不知道自己損失了什麼,也因此才會在看了這樣一部電影後,發現原來可以這麼簡單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陳懷恩不同意「一代不如一代」說法。他雖然覺得,現在的年輕人比較不勇敢,好像總是在等待一個能夠承擔的時間,總有很多前置作業要準備,較不吃苦耐勞;但相對之下卻比較沒那麼容易被壓榨,會選擇以更輕鬆而聰明的方式完成事情,很有辦法享受人生
  她,二十七歲:斑馬線上青春
  世故蒼涼 映照兩代人生的選擇
  阿俊失業了,只能靠著發傳單打零工維持開銷,為了不讓母親擔心,每天卻仍換上西裝出門,再偷偷找地方換上派報的制服。在失業率不斷飆高的台灣,這個站在斑馬線上發傳單的男人,已是當代青年的縮影?
  比陳懷恩年輕了快二十歲的學生導演張亨如,去年以《斑馬線上的男人》這部三十分鐘的畢業製作,入圍了金馬獎最佳短片而一鳴驚人。六十九年次的她還在就讀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碩士班,可算是李安的學妹,也跟李安一樣是台南人,不過「台灣之光」和她距離很遙遠。拍電影是一個高度風險的行業,沒有人敢保證未來在哪裡,但她似乎並不害怕。
  十七歲就搬出家裡自力更生的張亨如,許多人光看她外表就覺得很「殺」。她的作品比她本人更犀利,甚至寫實到幾近殘酷的地步。《斑馬線上的男人》中的青年失業而繳不出貸款,母親偷偷地塞錢給他卻不說破。台灣青年的就業困境,在母子親情的映照之下更顯不堪。
  張亨如剛完成的新片《無障礙》,則描述一個青年因不善交際而職場碰壁,卻在便利商店大夜班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角落,直到大學同學忽然出現,讓穿著制服的他進退維谷,不知如何讓彼此面對這個並不飛黃騰達的尷尬真相。張亨如的電影裡充滿了年輕人少見的世故與蒼涼,完全讓人無法與「草莓」二字聯想。
  看著父母過著努力付房貸養孩子的生活,張亨如覺得以前的人真的比較「認份」,不像她自己任性地選擇拍電影這條毫無保障的路。父母雖然擔心她工作不穩定,但正是因為他們自己小時候沒有太多選擇,反而更希望子女長大可以作自己喜歡的事。
  斑馬線上的生活也許進退維谷,卻也有自由來去的空間,是苦是樂,都是青年自己的選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