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側聽損兒童 社交與溝通的早期介入(98年9月20日)
文/林桂如
單側性聽力損失是指個體的聽力損失程度兩側不對稱,即一側有程度不一(輕度到極重度)的聽損,另一側耳的聽力卻是在正常範圍(15dB HL)內。
一般而言,單側聽力損失兒童較雙耳聽損的兒童難以察覺,多數都是遲至入小學後,經學校聽力檢查才發現。此類型的聽力損失族群常被忽略,究其主因,大多是抱持單側聽障者仍有一耳健全,理應聽得到迷思,然而,在社交溝通問題上,單側聽損者卻常面臨以下挑戰:
一、劣耳難以分辨聲源:無論學校環境安靜或嘈雜,對於來自劣耳側、後方,未有視覺線索的語音訊息,較容易產生聽取困難;當他人對其劣耳講悄悄話,或說話的距離較遠時,也會產生聽取困難的問題。
二、劣耳不易明確辨識語音:在嘈雜或餘響(當實際聲音停止後,屋內仍有許多的反射波傳到耳朵,聽起來像是音量逐漸變小)環境下,常難聽清楚或理解對方說話的內容,因而注意力較難集中,並常出現明顯把臉轉向一側的行為。
三、方向感和立體感較差:對於日常生活中的方位、空間大小、立體感反應較不敏銳。
四、學業困難:國外研究指出,單側聽力損失的兒童,學業表現至少有三分之一是落後一年以上,為一般聽力正常同儕的十倍。
五、社交易遭遇阻礙:單側聽損學生容易聽錯、遺漏對話內容,或經常要求對方重述,且他人常未能了解其生理限制,因而誤會其不專心或受到嘲諷,而易造成人際關係的瓶頸。
因此,單側性聽力損失者同樣需要及早針對其單側聽損進行介入,包括:專業的聽語諮商、選配適當的聽覺輔具或助聽器,並做定期的聽力追蹤。
為協助單側性聽力損失者在學業與學習生活,教師與家長可及早教導單側聽損學生採用積極性的因應策略,例如:適當表達自己的想法、主動與人溝通的方法、學習交友之道等。
在學習環境調整上,教師宜將他安排在距離走道、冷氣較遠的位置,可以正面清楚看見教師的臉部表情、動作;教學輔導策略上,可多使用視聽及其他媒體等輔助教學相關教材,善用活動前預告課程進度或學習單元,透過操作性、實驗性教學活動的演示及不定時提問,確認聽損兒童跟上進度;當進行聽寫或口頭評量時,則適時依兒童的需求提供評量調整,並多鼓勵參加校內外的社團活動,以增進人際關係與自信心。
引用:http://ms1.sses.ilc.edu.tw/blog/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3410&blogId=41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