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聽障人士鄭慧瑜自去年失業後,丈夫亦不約而同加入失業大軍,結果只能依靠每月千多元的殘障人士津貼應付基本開支。









低資「摔破飯碗」 殘障人士搵工難
2012-10-26



去年五月正式實施的最低工資,正醞釀從現時二十八元上調至三十元。最低工資的設立原本為保障勞工階層的權益,但另一邊廂卻摔破本港殘障人士的飯碗,香港聾人協進會自最低工資實施後,已接獲二百宗求助個案。

        天生聾啞,現年三十六歲的鄭慧瑜,去年七月失業前,在本港一間企業任職文件影像操作員長達十年,主要負責處理文書、影印、輸入資料和掃描圖像等工作,但由於多年來每天工作時數達十多小時,但月薪一直徘徊五千元水平。鄭慧瑜去年新婚不久便懷上身孕,有感工資難以維持生活基本開支,便毅然辭職,之後找了一份三個月的臨時工,打算在最低工資生效後,再找長工。

        聽障者應徵困難重重

        鄭慧瑜沒料到實際應徵時困難重重,發現市場上每個文職空缺,皆標明求職者需要接聽電話,變相將所有聽障應徵者剔除。結果鄭慧瑜自去年七月失業至今,每月只能倚靠政府所發放的千多元殘障人士津貼過活,她坦言「我寧願不要最低工資,因為搵工實在太難了。」

        香 港聾人協進會就業輔導主任鄧玉珍指出,自去年五月最低工資實施後,已接獲近二百宗失業求助個案,她坦言很多曾聘用聽障人士的公司,在過去一年已拒絕再聘用他們,「因成本增加,僱主認為聽障人士無法接聽電話,不能清晰表達,加重其他員工負擔。」

        減薪求職仍失敗

        輕度智障人士Fish在過去兩年,於一所學校任職兩年合約制教學助理,月薪三千多元,主責整理教材、處理文書和照顧學生,但去年五月,校方修改合約,將月薪改為日薪,工時減至每日八時,並需要學生假期放假,令月薪銳減至二千多元水平。延至今年七月,校方不再跟Fish續約,而她至今仍待業在家。

        香港智障人士家長協會中心主任陳美華表示,本港殘障僱員雖可透過接受生產力評估,待僱主按評估結果給予同等比例工資,但她坦言,普遍僱主怕麻煩,加上智障人士待人時變通能力不足,易與別人產生摩擦,結果令僱主卻步。

        本報記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莉娜手語工作坊 的頭像
    莉娜手語工作坊

    超有趣手語廣角鏡--莉娜手語工作坊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