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文
部落格全站分類:不設分類
▲ 70後聾人跑手(左起)林嘉欣、張蓮芳、朱詠雪和潘怡詩,約7年前受聾人丈夫影響,加入猛龍(盲聾)隊練跑。(陳國峰攝)
試想像生活在玻璃罩內,外界的人與事都可望不可即,會是甚麼感覺?4位本地70後聾女「四朵金花」,趁着上周六(28日)國際聾人日出戰本地山賽,完成山路崎嶇的賽事,其中一對更獲傷健組第4名。
翻山越嶺的賽事難不倒她們,然而,失聰者在職場、生活,都面對一座座隱形高山,有時連家人也不甚理解,惟她們以跑鞋和意志證明,「大家認為聾人做不到,我們做得到」。
▲ 失聰者在職場、生活,都面對一座座隱形高山,有時連家人也不甚理解,惟她們以跑鞋和意志證明,「大家認為聾人做不到,我們做得到」。(陳國峰攝)
張蓮芳、朱詠雪、潘怡詩和林嘉欣合稱「四朵金花」,是70後聾人,約7年前開始跑步。今次成功挑戰全長20.5公里、限時9小時的賽事,途經城門谷附近的針山、鄰近城門郊野公園的草山和大帽山,石級賽道陡峭,4人分為兩隊,夥拍健全人士參賽。
健全跑手主要提供聲音上的協助,例如跑至窄路,後面速度快的跑手想超前時多會說「唔該借過」,這時健全隊友便可輕拍聾人給提示;其中張蓮芳和潘怡詩一隊更獲傷健組第4名。
▲ 「四朵金花」愛美,平日到山上練跑時,也不忙拍照。(受訪者提供圖片)
「七嘴八舌」講威水史 生活考驗重重
講起威水史,4人打着手語「七嘴八舌」,難掩興奮。如3年前「揹水一戰」慈善山賽,跑手要背4.5公升水上薄扶林山,四朵金花的成員終在28隊參賽隊伍中,以第6名佳績完成比賽。聾人跑步的困難雖不大,但外界仍對她們作為傷健人士完成賽事而感佩服,也是對她們的鼓舞,「大家認為聾人做不到,我們做到。」朱詠雪道。
香港早於30年代已有首家聾人學校;據2015年統計處數字,全港有15.5萬聾人,社會對聾人並不陌生,卻始終有層無形的隔膜,將她們拒諸門外。
港鐵幕門即將關上的「嘟嘟」聲、列車故障停止服務等,全通過廣播通知乘客,惟這些她們一概聽不見,潘怡詩更曾被幕門夾到。
看醫生沒有手語傳譯,要靠文字溝通,有時或要看醫護臉色。近月發生的社會運動,大部分直播新聞、記者會等不設手語傳譯,朱詠雪只能光看畫面,直言︰「不知道講甚麼。」
▲ 「四朵金花」為備戰11月舉行的毅行者,除每周末抽空練跑,白天訓練方向感和認路,夜晚熟習夜行。(受訪者提供圖片)
公眾場合打手語 母︰唔好睇
四朵金花和她們的另一半均是聾人,子女全部健聽,手語是家中主要的溝通語言。林嘉欣早在女兒1歲時已想教她手語,惟遭母親反對,因覺得在公眾場合打手語「唔好睇」。
林嘉欣憶述,試過祖孫三代出行,母親避免孫女跟自己在街上打手語,遂攜孫女走在前方,丟下林獨個尾隨在後;跟親戚過節食飯,手語更是上不了飯桌的,林嘉欣惟靠女兒、親戚幫忙調解和用唇語溝通,讓她倍感失落。
生活有諸多考驗,聾人惟有靠自己的小智慧應對。有需要時,她們用手機打字,向路人「求救」;如乘小巴會在上車時提前給司機看下車地點,或向乘客展示,請代叫「落車」;去茶餐廳點凍檸茶、熱奶茶等。
記者:葉芷樺
超有趣手語廣角鏡--莉娜手語工作坊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