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版《中長期語言文字事業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2—2020年)》出臺 |
2020年,普通話在全區范圍基本普及 |
www.gx.xinhuanet.com 2013年10月14日 09:13:22 星期一 來源: 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
|
10月12日,自治區教育廳向社會公布了《廣西壯族自治區貫徹<國家中長期語言文字事業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2—2020年)>實施意見》(下簡稱《意見》),《意見》展示了未來幾年我區語言文字工作發展的藍圖:到2020年,普通話在全區范圍內基本普及;聽力和視力殘疾的朋友可以通過社會服務機構的幫助感受到語言之美 培訓 讓村校老師口音更加正 “南色”(藍色)、“be雲”(白雲)、“一筆唱——”(預備唱)……不少從鄉村走出去的孩子後來尷尬地發現,一些字的讀音原本應該是另一個樣子,但是十多年來,他們一直那樣念,原因是,老師平時就那樣說。一名從事語言文字研究工作的人士告訴記者,有一次到我區某縣聽課時,他驚訝地發現自己竟然一句沒聽懂,便向該校的老師打聽講課老師說的是什麼方言,對方答:“普通話。” 自治區教育廳語工處負責人告訴記者,廣西地處我國西南,有壯、漢、瑤、苗、侗、仫佬、毛南、回、彝、京、水、仡佬等12個世居民族,有繁多的地方方言,推廣普通話難度比其他省份要大。雖然經過培訓和測試,我區教師整體的普通話水平已經得到了很大提高,但在一些偏遠山區和鄉村學校,目前老師的普通話水平還不盡如人意。 這一現象在2020年將得到根本改觀。《意見》提出,每年舉辦至少一期少數民族教師普通話培訓班,培訓少數民族聚居地和全區鄉、鎮、村小學骨幹教師。 3~6歲是人學習語言的敏感期,《意見》還關注到普通話教育的“基石”——幼兒教育階段的師資水平,要求從2013年起,每年舉辦3~4期全區中小學校校長(幼兒園園長)和有關骨幹教師培訓班,使他們成為基層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帶頭人和語言文字規范化教學骨幹。 措施 保護好地方方言的“大熊貓” 如今,能夠說一口正宗地方方言的人,越來越成為“大熊貓”。《意見》提出,我區的語言文字發展要“兩條腿”走路,一是普及普通話,二是保護地方方言。據介紹,中國語言資料有聲數據庫建設在全國5個省(自治區)設立了瀕危語言的調查點,我區是唯一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區調查點。該數據庫是用現代技術手段,來記錄保存少數民族瀕危語言。 《意見》還提出,要多種形式地開展少數民族語言的保護,建設廣西語言資源有聲數據庫和廣西少數民族語言有聲數據庫網上共享及專家查詢係統。應用三維動漫的方式,建立在線展示平臺,結合本地的地理、民俗文化,綜合展示廣西各地的語言,以生動活潑的小故事和動漫的方式,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對廣西語言文化的興趣,提升廣西文化軟實力。 關懷 讓殘障朋友也能領略語言之美 《國家中長期語言文字事業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2—2020年)》首次將手語和盲文的規范推廣納入了國家語言文字事業的重點工作,廣西版的《意見》也關注到了殘障朋友的語言交流需要。提出要“加強全區特殊教育學校建設,培育和發展國家通用手語、盲文社會服務機構,為聽力、視力殘疾人提供國家通用手語、盲文翻譯和語音閱讀、提示等服務。” 從事特殊教育的王靜老師對這一內容的感受非常深刻。王靜說,多年之前,剛剛入校的一名聾啞孩子請求她擔任一次特殊的翻譯——幫學生母親找工作。原來,這名學生的母親是聾啞人,不識字,有人給她找了份工作,對方雖有初步意向,卻不會手語,和學生的母親無法交流。 “社會上懂手語的人確實不多。”自治區殘聯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區殘聯正通過多種方式來發展盲聾啞人員與社會的“無障礙交流”,比如培訓手語志願者,在一些場所為聾啞朋友提供貼身服務;提高廣西殘疾人就業指導中心的服務水平,在就業單位和殘疾人朋友之間搭建就業橋梁;在區、市以及有條件的縣建設有聲圖書閱覽室,讓盲人朋友也能領略語言文字之美。(記者 孫妮)
|
責任編輯:王志偉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