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國-中國網 edu.china.com.cn 時間: 2010-03-23 11:34 責任編輯: 香頌
她因藥物中毒從小失聰,靠著頑強毅力,不但即將學完成教本科,還成為國內首位聾人新聞主播。
藥物中毒離開有聲世界
1982年,郭鶯生於江蘇常州一個普通家庭,父母都是聾人,是一家公司的普通員工。在郭鶯出生前,父親郭肖炎就給她取名“鶯”,寓意她能像夜鶯一樣傾聽和歌唱。但出生僅10天,郭鶯就開始發高燒,因藥物過量中毒致聾,從此只能生活在無聲世界中。父母帶郭鶯輾轉上海、南京等地求醫,花費不菲卻毫無效果。後來,為了讓郭鶯能有一個正常的語言環境,郭肖炎夫婦含淚把小郭鶯送到爺爺奶奶家。
對於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小郭鶯渾然不知。5歲時,有一次郭鶯和小夥伴做遊戲受了欺負,想哭卻哭不出來,她咿咿呀呀的聲音更是遭到嘲笑,這時她才意識到自己和別的小朋友不同。小小的她不明白,為什麼別的孩子能看電視、聽音樂、做遊戲,自己卻什麼也聽不見,郭鶯心裏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郭肖炎看在眼裏疼在心上,他找機會“告訴”女兒,“我們聽不到花開的聲音,卻依然能讓自己綻放美麗和散發花香。”想要被社會承認,就要更加努力。父親的話讓郭鶯似懂非懂,她在日記裏寫道:我以花兒的名義起誓,我要綻放美麗。
來到北京看口型上好課
由於聽不到老師講課的聲音,郭鶯的求學之路充滿艱辛,但她像一束傲雪綻放的紅梅,在惡劣的環境中默默散發著清香。
9歲時,郭鶯進入常州聾啞學校讀書。由於勤奮努力、成績突出,郭鶯被選為班裏的數學課代表,與同學交流機會增多,性格也逐漸開朗。為了適應老師的教學方式,郭鶯開始更刻苦地訓練語言:每天她都對著鏡子練習口型,一練就是3個小時,每次都練得口乾舌燥、面部肌肉僵硬。最後,郭鶯看到文字後就能模倣出對應的口型。
2000年7月,郭鶯連跳兩級,成為常州聾校成立以來最年輕的畢業生,而後考入南京金陵科技學院特教班經濟資訊管理與電腦應用專業。上課時郭鶯聽不見,只能靠摘抄筆記,根據老師講課時的口型和神態來揣摩內容,而她與老師和同學的交流,主要靠“筆談”。
大專畢業後,幾年短暫的工作經歷,讓郭鶯認識到知識對個人發展的重要性。於是她隻身來到北京,報考了北京廣播電視大學行政管理專業本科。班主任王麗敏談到郭鶯時,用了“震撼”和“讚嘆”兩個詞來形容。
王麗敏感嘆,在自己多年的教學生涯中,面對的都是身體健全的學生,郭鶯的出現顛覆了自己的觀念。特別是郭鶯看口型上課、用筆請教問題的方式,讓她深受感動。
勇於挑戰成為新聞主播
2005年新年前夕,常州電視臺和常州市殘聯聯合公開招聘手語新聞主持人,這對郭鶯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
經過報名、篩選,郭鶯憑藉出眾的外在形象、豐富的閱歷、熟練的手語,最終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順利成為國內第一位聾人新聞主播。
一個月後,郭鶯正式走進電視臺新聞直播間。看著正在運轉的讀稿機,郭鶯緊張得手指僵硬,“說”不出話來,背後也涼颼颼的。她很快調整情緒,全身心投入到節目中。節目錄製完畢,郭鶯的衣服都濕透了。
雖然電視臺的同事對郭鶯的第一次直播給予了充分肯定,但郭鶯卻擔心聾人朋友是否能看懂。因為以前健全人擔任手語翻譯時,有時手勢過快,聾人觀眾就會看不懂。為了了解聾人觀眾的節奏和理解力,郭鶯晚上下班後,冒雨來到聾人家庭,一家一家詢問效果,讓聾人觀眾深受感動。
郭鶯的臉上總是洋溢著微笑,她坦然地面對著生活和學習中的一切困難。雖然生活讓她在無聲世界裏成長,但她用拼搏和自強,奏響了生命中的華彩樂章。
文章來源: 《北京考試報》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