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多頻人工電子耳 逾千人重拾聽覺






聯合新聞網 記者許峻彬/台北報導



「我有強烈的企圖心想要再聽到聲音,因此動手術時,我不會害怕!」蘇玉華十四年前植入國內第一個多頻道的澳洲人工電子耳,當時她已經失聰廿四年。



國內使用澳洲開發的人工電子耳已累積超過一千名病例,澳大利亞商工辦事處等單位昨天舉辦一千個希望慶祝會,邀請裝置澳洲人工電子耳的病患與醫師一起慶祝再聽到聲音的喜悅。


長庚醫院耳鼻喉科教授黃俊生表示,蘇玉華是國內第一個裝置多頻道人工電子耳的病患,人工電子耳可直接刺激聽覺神經,術後經過語言聽力學習與訓練,復原良好。


四十六歲的蘇玉華說,她八歲時因為病毒感染全聾,直到卅二歲那年,長庚醫院幫她動手術,才讓她重新聽到聲音,聽不到聲音的日子很不幸,她因此失去工作,跟先生離婚,獨自扶養女兒長大。


七歲的梁小妹在兩歲時裝置人工電子耳恢復聽力,梁媽媽說,手術後學習語言的過程花了三年,梁小妹昨天上台感謝醫師時,語調十分自然,聽不出是曾失聰的小女孩。


耳鼻喉科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耳鼻喉部主任許權振為這些失聰者請命,他說,日本、韓國、香港對人工電子耳都有健保給付,且不分失聰者年齡,耳鼻喉科醫學會建議,國內對於五歲以下兒童,人工電子耳應給予健保給付。


許權振表示,先天性極重度聽障需植入人工電子耳的新生兒比率約萬分之三,每年約有六十例,若以每例需七十萬元計算,每年約需四千兩百萬元,五歲以下兒童早期治療,人工電子耳可用一輩子,最具成本效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莉娜手語工作坊 的頭像
    莉娜手語工作坊

    超有趣手語廣角鏡--莉娜手語工作坊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