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2008年9月25日 星期四 06:30
(綜合報道)
(星島日報 報道)今周乃國際聾人周,各地均有關注聾人及保護聽覺的活動。據早前食物及衞生局統計顯示,本港超過一萬二千名市民,有不同程度聽力問題,逾八成更屬中重度聽障及失聰。當中不乏忽略高危噪音而致聽力受損個案,故實有需要加強日常護聽意識。
文:Chris 部分圖片:星島圖片庫
無形噪音陷阱處處
聽力學家梁紫慧(上圖)博士指,先天性聽障原因包括遺傳因素;母親懷孕期間感染德國 麻疹,影響胎兒聽覺神經發育;生產時間過長,以致頭部血液供應不足,造成缺氧性聽障;嬰兒出生後黃疸,都會增加聽力受損的機會。後天因素則包括:頭部意外受傷、年老衰退、感染流行性病毒或細菌,如肺炎、腦炎、痲疹,以及長期處於噪音環境,或突遭巨大聲音刺激,都可令耳內神經細胞受創,令聽力永久損傷。梁博士又稱,不少青少年都愛好長時間聽MP3,並經常不自覺調高音量,對聽力造成慢性傷害。同時因人口老化,長者聽力衰退問題亦愈見普遍。
初期難察職業性失聰
如工作環境高於八十五分貝,聽覺會日漸受損。地盤、酒吧、娛樂場所、麻將館等員工,多為職業性失聰高危族。由於職業性失聰初期不易察覺,直至細胞受損日深,出現連串徵狀,包括與人交談時聽不清楚、出現耳鳴、旁人發覺患者說話變大聲,以及不自覺將電視音量調高等。最佳預防方法為避免處於高噪音環境,以及正確使用護耳塞,並定時檢測聽力及盡早治療,需要時可選擇合適的助聽器作輔助。
■長期聽高音量MP3,乃聽力下降元兇之一。
■高危族應定時接受聽力測試,確保聽覺健康。
■聽力若受損,有可能要永久倚賴助聽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