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月光在課堂中。 (新華社)
孫月光面對面教聾啞兒發音。 (新華社)
內蒙古農家女孫月光16年來傾心特教事業,她用真情譜寫了獨特的教學方法,用母愛為孩子建立了康復樂園,幫助160多名聾啞兒開口說話。透過媒體報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聾啞兒康復事業,四面八方的愛湧進樂園,目前,已有幾十名邊遠山區的聾啞兒要求做她的兒女,可是她卻苦於無力接受。
春節後,孫月光正在赤峰市元寶山區回音聾兒康復樂園,為開課做準備。她說:「真沒想到,會有這麼多的人關愛孩子支援我。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為聾兒康復事業奮鬥一生的選擇。」
捐助和關懷 來自各地
孫月光說,來自中國各地的愛令她感動。2008年12月底,康復樂園來了一對操著河北口音的老夫妻,他們是唐山市做生意的。這位不留名的朱先生說,他們通過中央電視台的報導認識了孫月光,他和老伴看著電視落下了激動的淚水,幾天都吃不好睡不著,惦記著這些聾啞兒。最後夫妻倆帶上1萬元人民幣,坐火車到內蒙古採訪康復樂園裡,聽著聾啞兒費力的喊著爺爺奶奶,他們拉著孫月光的手說:「孫老師,為了這些孩子,你可要堅持住啊,遇到啥困難先和我說,說啥也無法把孩子耽誤了。」
前不久,赤峰市元寶山區元寶山鎮兩位大媽來到赤峰回音聾兒康復樂園。老人們說,看了電視台對孫月光的報導後,深為孫月光千方百計教聾啞兒開口說話的事跡所感動,她們和幾個老姐妹合計著,咱得為聾啞兒康復做點事,大夥你十元,我百元地搞起了愛心捐款。很快,30多人捐款4500元,見到孫月光時,老人激動地說:「孫媽媽啊,你太不容易了。我們幫不上你別的忙,這點錢和物,是我們幾十個老姐妹的心意,也算是為這些聾啞兒學說話出一把力吧。」
孫月光從1992年初涉聾啞兒童聽力語言康復訓練到現在已經17個年頭。她說:「什麼困難我都咬緊牙關挺過去了,勒緊腰帶又多救一個孩子,眼看著我懷裡一個個聾啞兒開口了,我所有的苦和累都化作了烏有。」
聾啞兒太多 無力接收
「但是,現在每天都有聾啞兒報名上學,不知道咋辦了。」孫月光說,一個月來,就有20多名聾啞兒童前來諮詢入學。春節剛過,又有黑龍江等地的10多個孩子報名。她預計以後肯定會有比這還多的孩子要來,這個隊伍會越來越長,但是她目前根本沒有能力再接收了。
「我的方法再好,康復效果再快,我一個人能有多大的力量啊?我現在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麼多孩子錯過了語訓的最佳年齡段。我深深地自責,救不了孩子們!」說到此,孫月光流淚了。她說,當地政府部門如婦聯和殘聯都給了她很多榮譽,但她更希望用每個證書給孩子換一袋… …
米麵。
孫月光十分執著她的事業,她曾下決心要克服掉一切困難,救更多的孩子,但是困難和阻力依然存在。孫月光一直是領著這群殘疾孩子到處租房,已經搬了十幾次家,
現在的回音康復樂園是租借的民房,是她和房東好說歹說才租下來的,有時候房租無法及時付清,就求著房東看在這些聾啞孩子的面上多給點寬限時間。對於她來說,能夠有一個真正屬於孩子們的康復樂園是她最大的希望。
孫月光說,中國大多數聾兒都生活在偏遠的地區,受家庭條件,家長的文化素質等一些因素影響,使很多聾兒喪失了康復的時機。而赤峰位於內蒙古東部,地域多屬貧困山區,殘疾兒童的出生率也偏高,特別是聾啞兒童的比例在中國也占前位。
樂園靠借貸經營
來園裡接受訓練的聾啞兒家庭都很貧困,家長年初把孩子送到樂園裡,就出去打工了,年末再回來接孩子,能掙回錢來才交點費用,有的沒掙到錢也沒辦法,還有的孩子家裡等秋後收成了送點糧食。還有一些單親或殘疾之家的聾啞孩子,孫月光就免費收下了。日常的開銷十分緊張,孫月光平時不得不借錢度日,年景好的時候,年終能把債還上,要是趕上年頭不好,就得從家裡拿糧拿錢。
「我現在最大的憂慮並不是一間房子」孫月光說,而是和她同道的人太少了。她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慈心善念,能踐行善舉,多做善事,共同攜手多救幾個孩子。
孫月光說,樂園裡很缺老師,很多人來了堅持不了多長時間就走了。長期處於這種低谷運轉中,樂園裡的條件一直很簡陋,現在連一樣先進的教學裝置都沒有,譬如冬季最起碼的取暖裝置、語訓器、測聽儀器等都不具備。很多工作都要靠老師人力完成,老師的工作量加大,待遇又不高,有些老師就不容易留下來,所以在這個網域里長期從事這一專業的教師一直稀少。
視學生如子女
要做好這個工作,光有專業知識是不夠的,而是把自己當成聾兒的親生母親。孫月光認為,如果這樣,聾兒語訓的效果就遠不止目前這樣,就會用更快的速度讓聾兒說出更多更好的話來。
她說,中國的聾兒康復事業已經開展了20多年,為聾啞人重新開口說話建立可行的平台。但是,能完全掌握有聲語言,在正常人的隊伍裡暢通無阻的康復聾兒還是寥寥無幾。實踐證明,康復效果較理想的聾兒幾乎都是父母親自做主力軍訓練出來的,而現在農村很多父母掌握不了方法,所以需要老師帶給聾啞兒父母般的愛。
孫月光說,語訓後的孩子進入普小後,還需要後續訓練,才能繼續在有聲語言的道路上前進,這就需要家長和普小的老師來接續角色,但是… …
普小的老師不懂聾訓專業,多數山區的家長自身的文化水平有限,很難幫上忙,這樣語訓後的孩子與語言健全的孩子相容效果就會受到影響,很多孩子又會發音吃力。尤其是面對一些健全孩子的譏諷、歧視、不接受,這些聾兒還得用超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友好、禮貌、寬容地去對待任何人。
鑒於目前越來越多聾啞兒童到回音康復樂園求學的壓力,以及孫月光個人力量有限。有關人士建議,由政府部門或愛心人士出資創辦回音康複學校,可以聘請孫月光任職,同時由政府出面招聘一些老師到學校任教,這樣就可以接納更多的聾啞兒童上學,孫月光獨創的教學方法也可以讓更多的孩子受益。
百名聾啞合唱月光曲
「我的好媽媽,你太辛苦了,為教聾啞兒學說話,你青絲變白髮……」去年9月10日,赤峰回音聾兒康復樂園小朋友費勁,但是十分用心地為校長孫月光獻上一首歌,這是孫月光在教師節收到的最好的禮物。百餘名名聾啞兒經過她的教導,由無聲世界邁向了有聲世界,她用自己的一片愛心,演繹了一曲感人的現代《月光曲》。
1993年春季,孫月光正在赤峰市元寶山區馬蹄營子小學任教。有一次,一個幾乎天天趴在教室門前眼巴巴地看著小朋友上課的聾兒觸動了她的心,她不顧家人反對辭去老師職務,給9歲的聾兒梁海當起了家庭教師。不少村幹部想極力挽留這位教學能手,但聾兒母親那叫人心碎的呼救,堅定了她的信念,「為了孤殘兒我寧可不當教師,也要讓鐵樹開花,讓聾啞兒說話。」
教聾兒開口說話,對孫月光來說,既是一個斬新的課題,又是一種自我挑戰。一點也沒有經驗的她整日整夜冥思苦想。最初拿實物教孩子沒啥效果,後又從漢語拼音入手,對口形,練發音,逐步啟動孩子掌握字、詞。令她知足的是,僅僅一周梁海就能說出六個漢語拼音字母,還學會幾個詞語,孩子媽媽聽到孩子發出聲音後,高興地蹦了起來:「我兒子有救了!」
邊教邊學 自創康復法
為瞭解掌握聾兒聽力語言訓練的基本方法,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孫月光來到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參加專業培訓,她邊學邊教,邊教邊學,不斷地總結經驗,在實踐中摸索新的方法,探索新的途徑。1995年,她的論文被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聽力語言康復專業委員會第二屆學術年會選中,並在會刊上全文發表。1997年,在元寶山殘聯的支援下,孫月光創辦了回音聾兒康復樂園,並總結出了「回音聾兒康復法」,其中的「親情感化法、全天候教學法、表揚激勵法」等都成為該校獨具特色的康復法。
聾啞兒康復是艱辛而漫長的過程,為了學會口舌操中的一… …
有一次,孫月光教聾兒發「ma」音,可是不管她怎麼教,聾兒就是發「ba」音,半天過去了,一天過去了,一點進展也沒有。晚上在廚房裡做飯,孫月光嘴裡不停地重複著「ma、ba」……吃飯時,她突然一拍桌子「我知道了!」愛人被她嚇了一跳,瞪著她說:「你著魔了吧,一驚一乍的。」孫月光來不及解譯,放下碗趕緊去翻資料,終於弄明白這兩個音的區別了。第二天,當孫月光把握住要領再教孩子時,只用了十幾遍,孩子就能清楚地發出這兩個音了。
孫月光認為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學方法,但是對特殊的孩子最好的方法還是愛心。在她的學生心中,幾乎沒有老師個概念,而是把她親切地稱呼「媽媽」。孫月光無數次對孩子們說:「媽媽將千方百計,不惜一切代價,為你們搜尋失去的世界。我會永遠站在有聲世界的門口,用我的心,用我的愛,用我的一生呼喚:孤殘的孩子們,回來吧!」
全心付出 委屈自家孩子
收養聾啞兒不僅是簡單地教學,孫月光傾注了太多的心血。白天,孩子有哭鬧的、調皮打架的,有的剛尿完就和起尿泥來,有的剛吃完東西就把手往衣服上抹,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她都要慢慢地糾正。晚上,她的被窩裡從來就沒有離開過孩子,孩子屙到被子裡,尿濕了床鋪。
敖漢旗的聾啞兒李永樂,剛來時年僅3歲,根本離不開母親的照料。孫月光只好把自己兒子交給婆婆照看,天天摟著聾兒睡覺。左邊摟著小永樂,右邊摟著比他大一歲的小周昊。一次流感期間,好幾個孩子都感冒了,睡前孫月光給孩子吃上藥,安頓睡下,又去把孩子換下來的衣服洗完,沒等自己上床睡覺,小永樂半夜又哭又鬧,孫月光怕影響別人休息,抱著孩子在地上溜躂,好半天才把孩子哄睡。孫月光剛睡不一會兒,就聞到了一股臭味,開燈一看,小周昊吐了,孫月光的枕巾上、頭髮上都是嘔吐物,她又趕緊起來收拾。
這樣的日子孫月光已經習慣了,可是兒子卻覺得萬分委屈,向奶奶告狀說:「我媽媽不是我媽了,成了別人的媽了。」每當吃些稀罕的東西時,孫月光寧肯不給自己的孩子,也要讓聾兒吃上,有時,孫月光的心裡也免不了酸酸的,她只能在心裡說:「兒子,將來媽媽會加倍補償你。」
孫月光生活很拮据,可是貧窮沒有阻止她付出愛心,收養一個孤殘兒,溫暖一個家庭,成為更多孤殘兒的「媽媽」,是她的心願。儘管她現在日子困難,為了聾啞兒、孤殘兒的康復和溫暖,她借了不少外債。多數聾啞兒都來自貧困的家庭,她積極聯繫殘聯,自己也省吃儉用,想盡辦法把孩子收養下來。馬蹄營子鄉的聾啞兒邸春華,父母聾啞,姐姐智殘,生活十分困難,孫月光不僅收養下她,逢年過節還要拿上雞蛋、月餅、水果去看望孩子的父母。從8歲到18歲,如今的邸春華不僅能夠開口說話,還在孫媽媽的輔導下對聾啞兒進行康復訓練,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孫月光多年默默付出,得到了家長和社會的認可,讓她的心靈得到慰藉,尤其是孤殘兒用感恩的心回報她,令她激動不已。
有一次,孫月光的心臟病犯了,醫生到家裡來給她輸液,她在床上躺著,聾兒圍在床邊,焦急地看著她。一個平時好調皮的聾兒爬在床邊抱著孫月光的腿,一邊哭一邊喊:「媽媽不死,我好好說話了,不氣媽媽了。」淚水立刻模糊了孫月光的雙眼,她趕緊把孩子摟過來,一邊撫摸著他的頭一邊說:「媽媽不死,媽媽累了,過幾天就好了。」有個聾兒拿塊熱手巾給孫媽媽蓋在手背上,一會兒摸摸媽媽的頭,一會看看吊瓶,一舉一動和平時孩子們生病時,孫月光照顧他們一模一樣,她的心暖暖的。
期待更多老師投入
在赤峰回音聾兒康復樂園門口,6歲的孫瀟博叫著跑到來接他的爸爸面前,爸爸孫昌義抱起孩子,眼淚刷地流了下來。他說:「5、6年了,孩子啥都不會說,我們親生父母都想放棄了,孫老師卻讓孩子能說話了,她是我們全家人的大恩人!」瀋陽一家基建公司的張國棟說:「我兒子不但不會說話,別的方面也不正常,今年9歲了,我們跑遍了中國各地,花了十幾萬元也不見效果,我們對孩子的康復已不抱多大希望了,可沒有想到在孫老師這兒訓練才半年,所有的症狀都有好轉,是孫老師讓我們重新看到了希望……」家長的話讓孫月光十分知足。她努力付出這麼多年,為的就是康復一個聾兒,溫暖一個家庭。
如今,孫月光不僅教孩子學說話,還教他們學三字經、英語、學電腦……「我想讓他們走健康孩子一樣的人生路。」孫月光說,雖然也有人來到她的學校當老師,但是一般都堅持一、兩個月就離職了。她現在最大的願望是能有更多的人來從事特教職業。 (新華網)
■ 圖文:張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