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市政府手語翻譯服務中心手語翻譯員 李信賢 |
聽覺障礙者在聽覺上有著程度不同的受損,其所接收到的訊息也無法像一般聽常者所接收到的一樣完整,常因此導致他們在口語表達上的不標準或不足,雖然有部分輕度聽障者在經過訓練後,在口語表達及與他人溝通上並無太大問題,但許多聽障者仍需藉由口語以外的其他替代方式來進行溝通。聽障者常見的替代溝通方式包括讀唇、筆談及手語,讀唇必須依賴聽障者辨識說話者的唇形,因此說話者的速度不可太快,且研究上發現讀唇的辨識率並不高,且有許多詞彙的唇形是一模一樣的(如「睡覺」與「水餃」),更導致在理解上有所落差。筆談是口語表達能力不佳之聽障者的一種常見替代溝通方式,但筆談除了有速度較慢的缺點外,也可能導致誤解,因為無論是國外或是台灣的研究都發現,高中學歷畢業的聽障者,其語文能力大約只有一般聽力正常者國小三、四年級的程度,因此聽障者的文章普遍有詞彙不足、結構顛倒等問題,因此筆談有時未必能完全溝通,溝通的完整性有賴於聽障者本身語文能力之高低。早期聽語訓練並不發達,因此聽障者多半以手語為溝通方式,聽障者因為聽覺受損導致口語表達不佳,經由視覺接收及經由手勢動作表達的手語似乎是最佳的替代溝通方式,因為透過手語,聽障者無論在接收訊息或表達訊息都可以無障礙。 在特殊教育領域,聽障者究竟應用何種方式溝通一直是爭論不休的議題,有學者堅持聽障者應用口語表達才能融入社會,也有學者認為使用手語此一自然語言來表達並無不可。近年來在台灣因為科技的發展及家長的期待,使用手語的聽障者越來越式微。事實上,早在1960年代,美國的語言學者便指出手語是一個完整的自然語言,有其獨特的語言結構,包括在人腦fMRI的研究也發現,手語訊息的處理跟口語訊息一樣都是在左腦的語言區,更加證明手語跟口語都是人類的自然語言!此外,對於手語習得的研究也發現,聽障兒學習手語的歷程,跟一般兒童學習口語的歷程是相當類似的,甚至手語的習得較口語來得快,因為生理上手部肌肉的掌控較口、舌肌肉的掌控來得快。 在美國對於美國手語之了解及接受度很高,美國有許多知名大學(包括Boston University, UC San Diego, Purdue University等)的語言專家投入研究手語,曾任教育部長的曾志朗院士也曾到Salk Institute學習手語的大腦研究;美國手語在許多大學中就如同法語、德語一樣可當外語來修習。在台灣,一般人普遍對於手語有錯誤的認知,這些錯誤認知包括:手語是全世界都一樣、手語只是比手劃腳的肢體動作、學手語會妨礙口語的學習、手語歌就是手語等。去年台灣主辦聽障奧運,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千名聽障者使用各自國家的手語來溝通,因此彼此間需透過國際手語來溝通,就像我們出國需透過英語溝通一樣,基本上每個手語都是不同的語言,就像中文跟英文一樣是不同的語言。手語雖然是透過手勢動作表達,但多數的詞彙的表達方式並非直接模擬其物的比手劃腳,學習手語就跟學習任何語言一樣,需要記憶不同詞彙的表達方式。許多聽障兒的家長不願讓小孩學習手語的主要考量之一就是擔心會影響小孩的口語學習,沒錯,學習手語真的會影響口語的學習!許多研究已經指出,學習手語會幫助口語的學習,手語對口語學習的影響是正面的,Linda和Susan這兩位心理學教授甚至做了長達20年的研究來證明,使用手語跟小孩溝通會幫助小孩的語言發展,甚至可能有較高的IQ,這也在歐美掀起一波嬰幼兒學習手語的風潮。在台灣,許多聽障兒的家長非常排斥讓自己小孩使用手語,卻有許多媽媽願意花錢讓自己聽力正常的小孩學習手語,應當學習手語的聽障兒童因許多因素不接觸手語,反而是聽力正常的小孩很願意透過學習手語得到更好的語言發展。許多人對於手語的認知就是手語歌,事實上,手語歌是將中文歌詞用手語表達出來,但手語的語法跟中文並不同,因此比出來的手語是中文式的手語,而不是聽障朋友平常習慣使用的手語,手語歌的觀眾也是不懂聽障朋友手語的聽常者為主,反而聽障者看不懂手語歌在表演的內容,這如同我們若將英文歌用中文的文法來唱,我想應該也沒有外國人聽得懂。 雖然手語對於聽障者的溝通有許多好處,但在台灣,手語的使用卻一直未受到尊重,甚至被污名化,使用手語的聽障者無論是求職、就學、就醫或是在司法系統中都鮮少得到適當的協助,直到民國93年,在許多聽障團體的努力爭取下,國內才首次有手語翻譯員的檢定,透過檢定提供聽障朋友適當的手語服務。在特殊教育或是早期療育相關領域,更幾乎是一面倒的只提供口語的聽能訓練,僅有少數單位嘗試用手語來協助聽障兒,即使研究很清楚指出使用手語對他們的口語發展有許多好處。98年衛生署發函要求公立醫院應聘手語翻譯協助聽障者就醫時之溝通需求,但至今未見任何醫院有何積極作為。 不學手語,只接受口語訓練的聽障者真的可以跟一般人溝通無礙嗎?事實上,除了較為輕度的聽障者,透過助聽器的協助,便可完成大多數的溝通,中、重度以上聽障者,其口語訓練成效差異極大,許多人已經錯過語言黃金期才回頭學習手語,這也造成啟聰學校的國小部招生困難,但到了高職部卻人數增加的特殊現象,許多家長堅持反對手語的使用,反讓聽障兒錯過提早學習手語的時機,因為有了手語這個語言,聽障兒可打好其語言及認知基礎,進而將口語學習得更好。實務上,許多聽障者的口語表達能力及筆談能力都不佳,手語翻譯到場要協助時,才發現該聽障者也不會手語,真的是幾乎無法溝通。 台灣目前學手語的聽常者比聽障者還多,許多高中、大學都有手語社團,政府機關定期辦理手語翻譯員培訓,許多媽媽教室開設寶寶手語課程等,許多聽力正常者想學習手語來幫助聽障者,有的是希望透過早期學習手語幫助口語發展,反而是最應當使用手語溝通的聽障者因許多因素,而拒絕或是沒機會學習手語。現實考量之下,多數聽障者選擇口語一途,相關的醫療、聽語訓練資源也已經相當充足,但是聽障者必須花費許多時間、心力甚至大量的金錢才能勉強達到好的成效,但仍有許多聽障者是口語沒學好又不會手語的邊緣族群。 雙語教育是目前歐美的一種新趨勢,聽障者透過手語可以盡情的溝通,但為了與社會互動,聽障者也要有一定的口語溝通能力或是筆談能力,學習手語正是其中重要的關鍵,因為學習手語可以促進語言的發展,在聽障朋友的口語表達能力不佳時,手語是一個可以讓聽障朋友暢所欲言的溝通方式。中國大陸及香港都已經開始在推行聽障生的雙語教育,期待聽障者能自然掌握這兩種溝通方式,而不是非得選邊站,台灣目前還未有學校推行聽障生的雙語教育,雖然有幾位特教學者撰文認同雙語教育之好處,但政策及制度上仍有待政府多加考量。 在聽障的溝通權益上,無論是習慣以口語或是手語為溝通方式,以視覺訊息來表達,對於聽障者都是最清楚的一種方式。台北捷運剛蓋好初期,靠站時有中文、英文、台語的播報,聽障者聽不到難以得知目前位置,且車廂內並無字幕顯示器,在聽障團體要求下才改善,加裝了走馬燈顯示器,透過視覺訊息的傳達,聽障朋友也不用擔心會坐過站。在電視媒體方面,無論國內外都有法規要求電視應該提供字幕,以方便聽障者即時得知訊息,目前國內似乎只有事先製作好的節目才有提供完整字幕,即時新聞等節目只有提供大標題,聽障者仍無法完整且即時獲知最新消息,國外許多新聞節目或政見發表會都可即時加上簡易字幕,相信這在實務上並不難。在許多聽障者主導的會議中,除了簡報資料外,也會另外請一位打字高手,同步將講者的講話內容以文字打出並投影到螢幕上,一般人做得到,相信電視台可以做得更好。另外,手語翻譯的提供也是協助聽障朋友獲知訊息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對習慣以手語溝通的中高齡聽障者而言更是如此,然而,台灣目前只有大型選舉時,才會在電視一角的小框框中看到手語翻譯的身影,平時的新聞節目完全不見手語蹤影,聽障者難以即時得知最新消息,手語畫面也只佔整個電視畫面很小比例,這樣的小畫面使得手語的快速細部動作難以完全辨識,但這情形似乎難以改善。聽障者的溝通需求處處都有,所幸近年來在聽障團體的努力及身心障礙權益保障法的規範之下,各縣市陸續成立手語翻譯服務窗口,提供聽語障者在洽公、就業、就醫時之溝通服務,對於聽障者日常生活之溝通權益有了初步的保障,期待在社會大眾的關注及政府的用心之下,聽障者的溝通權益能得到更多的重視,提供聽障者有雙語學習的機會,連一般聽力正常小孩都搶著要學手語了,聽障者家長實在不必害怕學習手語會影響聽障兒童的語言發展,學會了手語除了可透過手語翻譯得到完整且即時的訊息外,也多學會了一種美麗的語言。 |
出處: 2010世界公民人權高峰會 http://www.worldcitizens.org.tw/awc2010/ch/F/F_d_detail.php?view_id=22926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