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手語到演練“大鼓震動法”不斷闖關,7年來,她讓聾啞孩子實現了舞蹈夢想——
愛在足尖上飛舞
開欄的話
雷鋒精神在一代代人的傳承中,被賦予了更新、更時尚的含義。“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與“奉獻他人、提升自我”志願理念已成為雷鋒精神的新注解。
幾年來,福建省志願者服務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和角落,成了一道最亮麗的風景線。去年,省委文明辦和省志願者協會在本版開辟《志願者在行動》欄目,進行報網互動,共刊發50篇文章。今年,為貫徹中央文明委提出的以“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關愛自然”為主題志願服務活動,我省啟動了“百萬志願者學雷鋒十大行動”,以推動“學雷鋒”常態化,志願服務常態化。省委文明辦和省志願者協會今起在本版開辟《學雷鋒‧志願者在行動》欄目,為大力弘揚雷鋒精神和福建精神,深入開展志願服務活動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和輿論氛圍。
《學雷鋒‧志願者在行動》欄目將把視角放在普通的志願者身上,分享他們奉獻帶來的快樂,展示他們“學雷鋒”的風採,交流各地志願服務活動的先進典型事跡,讓更多的人關注並參與志願服務,讓“學雷鋒”成為時代的新風尚。
對于聾啞的孩子來說,他們的世界一片寂靜。飄著優美旋律的音樂對她們而言,只能是傳說中的神話,更不用說讓他們跳出有音樂律動的舞蹈了。可在漳浦縣培智學校,“編外”舞蹈老師柯文惠為這裏的聾啞孩子實現了舞蹈夢想。聾啞的孩子跳著歡快的舞蹈不再是天方夜譚。
實現舞蹈夢困難多
“雖然與孩子們接觸的那一刻,我就強烈地感受到他們對美、對生活的炙熱追求。但是一開始幫助他們時,卻讓我碰得一鼻子灰,急得上火。”柯文惠說。
從2005年開始,每周二下午,柯文惠會準時來到培智學校聾啞孩子中間,義務教他們學習跳舞。
剛開始,學校派專職老師配合柯文惠排練,當柯文惠手語翻譯,但是三者之間很難形成默契,經常會有意思表達錯誤的事情發生,“孩子們不懂自己的手勢,有時還將手勢當作舞蹈動作來練習,更不理解傳遞給他們的舞蹈情緒,所以剛開始的教學效果很差,往往事倍功半。”
一個非常簡單的舞蹈動作練一個下午還不行,手語翻譯急得手足無措,她自己急得滿頭大汗。“當時自己很沮喪,有種挫敗感。”柯文惠如是說。
學舞蹈師生闖三關
柯文惠沒有退卻,她開始虛心地向培智學校的老師學習手語,懂事的孩子們知道她的苦心,默默幫助她學手語。每次課間休息的時候,孩子們都圍過來教她手語,慢慢地從起初蹩腳的比劃,到後來手語運用自如,柯文惠終于闖過語言關。
孩子們在學會動作以後,柯文惠發現,如何讓孩子們配上音樂的節奏和節拍是個相當大的難題。這些孩子們的無聲世界裏,沒有聽過音樂,他們心中沒有節奏的概念。
柯文惠試著一遍又一遍比著節奏,讓孩子們跟著做,又或用手掌打節拍,讓他們跟著數。嘗試了多種方法後,柯文惠終于找到一種最適合聾啞孩子的節奏訓練法——“大鼓震動法”。柯文惠從舞蹈學校借來大鼓,打鼓敲擊的時候,孩子們能感受耳膜震動和地板震動,這使他們對節奏的掌握得到了快速進步。
舞蹈動作過關了,又遇到情感關。因為聾啞孩子無法聽到音樂,有時候為了能讓他們感受到舞蹈所表達的情感,柯文惠就用VCD或者網絡視頻,邊看邊講解每一支舞蹈的表現形式。
為了讓孩子懂得音樂中情感的強弱,柯文惠和孩子們約定,以跺腳或口型的變化、手的動作急緩,讓聾啞學生體會舞蹈動作的快慢、強弱、輕重和力度大小的變化。
“他們聽不見,只能看我的指揮,如果我不用一種激昂的情緒去帶動和感染,他們就無法捕捉到節奏、投入表演。”柯文惠說。
造就一方“天方夜譚”
柯文惠對學生既嚴格,又有耐心。聾啞學生模倣能力特別強,但是他們學得快,忘得也快。柯文惠就一遍一遍不停地重復,讓孩子們形成肢體習慣,記住動作要領。柯文惠笑言,如今有時給正常的孩子上課,她經常會無意識地比劃上手勢。
雖然練習的過程很枯燥,但是孩子們都很努力。當看到汗水從每個孩子的額頭淌下來時,柯文惠就告訴自己,培智學校舞蹈課,已經不是一種客串,而是一份責任!
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柯文惠和孩子們的努力為培智學校迎來了第一份收獲。2007年助殘日,漳浦縣培智學校的孩子們應邀參加深圳獅子會380區和平分會組織的慈善義演,在節目《掌聲響起來》義演中展示孩子們的自強不息、樂觀向上的精神世界,取得極大的反響。社會愛心人士當場為漳浦縣培智學校捐款40多萬元,用于改善培智學校的教學條件。
柯文惠灑下汗水付出努力,終于得到心理回報,可她從來沒有拿過學校的一分工資、一份補貼,她還把舞蹈節目獲獎的獎金捐獻給學校,並自費為學校的舞蹈廳鋪上地毯、裝上把桿和鏡子……
柯文惠儼然成了培智學校的一員,遇到要介紹自己時,總會說“我叫柯文惠,是培智學校的老師”。7年來,這群聾啞兒童屢屢斬獲省市級舞蹈大獎,收獲自信和美麗,造就一方“天方夜譚”。(記者 李琰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