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和小溫哥哥阿寶哥哥的接觸過程中,讓我們知道與聽障者相處,也可以是件快樂的事情。為了與他們順利溝通,我們在專訪這兩位大哥哥之前,蒐集了許多相關資料,並透過聽障者的親友、雇主等人士的建議,我們彙整出一些「如何與聽障者相處」的相關資料,學習如何與他們 有良好的溝通、互動 ,我們發現其實和聽障者溝通並不如想像中困難,只要注意一些細節問題,我們都能去了解聽障、與聽障者溝通。以下就是有關我們彙整有關如何和聽障者相處以及溝通的方式。


據我們兩次實地的採訪, 發現要與聽障者相處其實並不難,如果想要跟聽障者有更近一步溝通時,我們就來聽聽他們的想法與看法吧!


 


請試著了解我們的想法 :


 


1.請您用傾聽和柔和的表達技巧,可以讓我了解你想要幫助 我去改變的態度和行為


 


2.因為聽不到或看不到你們說的話,在人際關係上常會讓我們產生猜疑的心!


猜疑心的破壞力不容小看,分析猜疑背後的原因-「為什麼」。想想看,假如你對別人的一舉一動都隨時隨地監視著,別人會有什麼樣的感受?試想別人也以同樣的方式對待你!質問你的一舉一動或監視你,你又會有什麼樣的感受?最糟的情況會變成怎麼樣?


 


3.當您在說話時,我們必須能看清楚您的嘴形!


 



 


當您在說話時,雙手或書本請不要遮住臉孔,轉身向黑板時,也請暫時停止講述,請您也盡量避免臉面對陽光或佇立在陰影下,我們必須能看清楚您的嘴形。


 


4.請給我們機會 - 參與各項活動 !


我們和普通孩子一樣,喜歡參加各項活動,凡是別人能參與的,我們也想要參加,我們一樣會聽出音樂的節奏及舞出優美的姿勢,對運動更是有興趣。


 


5.請注意聽我們說 - 越注意聽我們說,您將越容易了解我們!


請鼓勵我們說話,當我們說話太大聲或太小聲時,請務必提醒及告訴我們 : 聲音要適中,表達要適宜,別人才聽的懂。如果聽不懂我們說什麼,也請告訴我們:「請你再說一遍!」


 


6.上課了,請提醒我們!


下課的時候,我們可能玩的太專心,或者無法聽見上課鈴聲,以致於上課鐘響了還聽不到。所以,當上課了我們還在外面逗留時,請務必提醒我們。


 


7.當我們做錯事的時候,也請糾正我們!


我們也會犯錯,請不要因為我們的障礙,而對我們有特別的優待。如果我們做錯了事,請向老師報告,或直接告訴我們,我們應該有正確的是非觀念,必要時也要接受合理的懲罰。


 


8.親愛的同學和爸媽,我們想請你幫助我們!


 


請替我們安排一位願意熱心協助我們的同學:


(1) 請他轉告我們,現在老師要我們做什麼。


(2) 隨時提供我們新的訊息。


(3) 隨時提醒我們老師已經教到第幾頁及指定的作業。


(4) 請耐心地傾聽我們說話,和我們一起玩遊戲。


(5)請協助我們學會查字典、並大聲唸出生字新詞。


(6)上課了,也請提醒我們。


 


爸爸媽媽們,你們也可以這樣做:


(1)協助指導我們新的知識和觀念。


(2)督導我們熟練新的生字語彙。


(3)請隨機指導我們的家庭作業


     (4)請預告我們新的單元,討論新的主題,指導我們事先準備相關的 


         語彙。


 


9.希望我們也有為大家服務的機會!


 



 


我們除了耳朵不靈光外,頭腦、四肢和大家都一樣,我們更有一顆熱誠的心,如果有事需要幫忙,千萬別忘了找我們!


 


10.我需要豐富的常識,我需要正確的觀念,我更需要過正常的生活


我們最需要的是大家給我們機會表達自己,發揮自己!


 


12.如果「看」不懂我們的話,可換用其他句子,配上「肢體語言」耐心地說明,或改用「筆談」,請勿輕言放棄溝通。


 


13.團體討論時,請給我們多一些機會,也讓我們一起討論,我們也想分享討論的樂趣。


 


用一顆真摯誠懇的心和聽障者做朋友,您將發現聽障生除了溝通能力


較遜色外,他的內心世界是善良真誠的,並充滿愛和熱情,


也是值得信賴的好朋友。


 


 


如何幫助聽障兒童做有效的溝通和學習


1. 多使用臉部表情與身體語言,也就是運用非語言的方式,鼓勵聽障兒童要看著師長;師長也可以誇大臉部表情,使聽障兒童更有興趣看著你。


2. 要讓聽障兒童習得一項物品前,師長的教學方式是先指認物品讓他們知道,再讓他們面對師長的臉,告訴他們這樣物品的名稱並說明相關知識給他們聽。


3. 當師長要和聽障兒童說話時,將他們有興趣的物品和說話者一起放在他們的視線範圍內,可吸引視覺注意,減少分心。


4. 利用手部動作或觸覺來獲取兒童的注意。譬如在聽障兒童前面揮手、觸摸孩子的肩或手部等,都可以引起聽障兒童的注意。


5. 使用誇大的手勢或動作,可確保聽障兒童注意到這些手勢;多次重複使用,可增加其記憶。


6. 協助促進聽障兒童視覺注意力的發展 : 因為缺乏聲音、語言的溝通管道,他們需要更明確的動作以便維持注意力。由於注意力在學習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早期經驗是否充足也會影響日後的學習表現,若要適當的提升其注意力及早期經驗,就須體認聽學管道以外的學系對聽障兒童的重要性。


 



 


與聽障者相處


         人與人之間衝突的來源,常常起於對彼此的誤解,或是一方態度咄咄逼人,或者是另一方拉不下臉,或是情緒過於激動,或是執著己見…等,其實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只要以關心作為出發點,將心比心,同樣時間、地點、事件、而當事人請換成自己,也就是設身處地去感受及體諒別人,這樣彼此一定可尋得協助和溝通的途徑了。


 



 


如何跨出溝通的第一步:


1.去訪問聽障者前,必須做一些前製的準備,例如:練習說話的技巧和訪談的禮儀,方便與他們有更好的溝通。


 


2. 如何與聽障者溝通


與聽障者溝通時,若能了解主要的溝通方式,善用以下的溝通原則,將能與其更順暢的溝通。


(1)面對面近距離溝通時,盡量保持視覺平視。


(2)句子盡量簡短,必要時可請其複述內容,或回答問題。


(3)盡量選擇在安靜處交談溝通。


(4)選擇適當的讀話位置,並對其聽力較佳的一耳說話。


(5)盡量放慢談話的速度,以清晰、自然、清楚和平常的音量談話。


(6)開始說話前,請先引起注意再提示主題。


(7)盡量多利用手勢、表情、身體語言及心靈交流、必要時可藉助筆談。


(8)如果沒聽懂,可換個說詞再試一次。


(9)保持視覺的接觸,即使是透過手語翻譯員也應直接面對聽障者說話,使其有被尊重的感覺。


(10)談話談到一半時,如果有事要先離開,應先告知「稍等一下!」,以免他們會覺得突然被冷落的感覺。


(11)多使用開放式的問話,避免答案「是」或「不是」的回答方式,以免他因聽不懂而隨便回答。


(12)盡可能隨時隨身攜帶小筆記本,以利筆談溝通。


(13)盡量依其思考方式與之溝通。


(14)盡可能坦然面對他們,保持耐心,多予鼓勵。


(15)盡量避免: 邊吃邊談、邊走邊說


(16)盡量避免:邊吃邊談、邊走邊說。


(17)盡量避免:大聲吼叫、誇大嘴型。


(18)盡量避免:過分降低音量。


(19)盡量避免:背對他們說話。


(20)盡量避免:在吵雜的環境、強光或昏暗處或用手或其他東西遮住嘴的時候說話。


 


3. 聽障者的溝通方式


聽障常用溝通方式大致可分為兩種方式三大類:


手語:自然手語 / 文字手語


口語:口語 / 聽能


(1)自然手語


例如:我喜歡念書→唸書 /( 我 ) 喜歡


例如:我要喝水→水 / 喝


(2)文字手語:


例如:我要喝水→我 / 要 / 喝水


a. 口語 - 口型、語音的清晰度差異較易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b. 綜合溝通 - 含口語、手語、筆談。


 




 


學習輔助環境


 對一般人而言,聽覺障礙比視覺障礙更容易被忽略,聽覺不但影響個人學習、生活、心理及人際互動,也直接影響周圍家人與朋友的生活。另外,聽障小孩因聽力減退造成溝通不良,學習語言困難,社交活動減少,情緒不穩定,生活品質也隨之降低。


  近年來聽覺障礙的治療和研究蓬勃發展,依聽障程度的不同及原因,可藉適當處置,恢復部份或完全聽覺功能。耳科醫師、臨床聽力師、語言病理師、特殊?育老師與心理師組成團體,共同為聽障病人的治療及復健努力。


  其實,聽障中有10%是可以手術或藥物治療的傳導性聽障,如中耳炎、聽小骨硬化、耳構造成異常等。其他90%則必須以先進手術和科技產品治療的感音性聽障,如先天性聽障、老年性失聰、噪音性聽障等。


  由於沒有單獨一種方式,可以適用於所有的聽障患者,所以耳科醫生可為患者選用適合的方法,幫助聽能恢復。在耳科手術中,如人工聽小骨重建,鼓膜及鼓室重建,都有相當高的成功率。部分重度聽障患者,適用於高科技產物,如人工電子耳及震動助聽器。助聽器則朝數位化、迷你化發展,甚至已有植入式助聽器。


    


常見的學習輔助工具


 


        當聽障者無法用藥物及手術改善聽力時,便需借助聽覺輔具的幫忙, 也就是大家常見的助聽器及人工電子耳,但部分嚴重的聽障者配戴聽覺輔具也無法改善聽力的效果,這樣類型的聽障,對週遭環境反應、與人際溝通只能依賴手語、唇語辨識與筆談。


     助聽器是將聲音放大傳入耳朵,執行聲音分析的工作仍是由內耳來擔任。內耳絨毛細胞受損的程度,會影響對聲音解析的能力,因此,若絨毛細胞受損嚴重,助聽器將無法提供足夠的補償。人工電子耳則是取代耳蝸的功能,直接刺激聽覺神經,但必須要有足夠的聽覺神經細胞存活,才能達到聽力補償的作用。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只是輔助的工具,並不能治療聽力損失,因此不會使聽力損失恢復正常,但如果藉由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的補償,經過適當的聽語訓練,可以使聽覺潛能充份地發揮,改善失聰的現象。


 



 


1.助聽器


            助聽器是什麼東西呢?簡單說起來,就是一個聲音的擴大器。想像一下運動場上體育老師手中拿的擴音器,有一個麥克風,一個將聲音放大的主機,以及一個大喇叭。將這三個零件組合在一起,再將其縮小到可以放在耳朵,就是一個助聽器了。


 



助聽器的原理


 



這是一款我們常見的助聽器


 


            助聽器的概念,就是把聲音放大,這樣原本聽不見的聲音就可以聽到了。其實這個概念在日常生活經常用到:要和聽力較重的老人家溝通時,我們往往要提高音量,或湊在他們的耳朵旁說話,為的都是要增加進入耳朵的聲音。有了助聽器來幫忙放大音量,我們就可以不必吼叫了。


      聽障者應先經耳科專門醫師診斷,認為確實有配戴助聽器的需要或確實可因此改善聽力,才可前往販售助聽器的廠商處選購,選配前並應先做聽力檢查,完整的聽力檢查包括純音聽力檢查、他覺性聽力檢查、不舒適響度值、語音檢查等。助聽器購買後仍需時常維修、調整或保養,廠商的服務態度、技術能力都很重要,聽障者在選購助聽器時,應對此方面賦予較價格高低更多的重視。


      助聽器可以幫助聽障者聽得比較大聲或比較清楚一點,但無法令其恢復正常聽力,也就是說,一個戴上助聽器的聽障者,並不會變成一個聽力完全正常的聽人。會如此的原因,是助聽器把聲音擴大後,易於失真,也不能完全消除背景噪音,更不能做選擇性語音辨識,即指在數個同時發聲的來源中,不能刻意模糊或忽略次要音源而專注主要音源的接收。不過,隨著科技的進步,製作日益精良,不但可以針對聽障者本身聽力狀況作密合的調整與補強,即對聽力不足的頻率部分加以適量擴大,且可以過濾或減除人聲頻率以外的雜音,並以聽障者正面面對的對象為主要音源。


      如今復有數位式助聽器的上市,使助聽器的科技與效能再前進一步。不但具有數位可程式化助聽器的優點,且在訊號處理上更具彈性,數位式助聽器形同「智慧助聽器」,可以全自動化調整及處理聽障者所置身環境中的各種聲音,使配戴者在最適狀況下聽清楚所需要的聲音,原則上摒棄類比式助聽器的音量調節轉鈕,看似十分理想。但是其中仍有一個盲點,是製造廠商認為聽障者配戴了數位式助聽器之後,聽障者就可以置身於一個等同正常聽人的聲音感受環境,他從週遭環境接收的聲音即與聽人並無二致,實際上並非如此單純。一般聽障者要聽某個聲音,可能要比聽人聽得到的音量稍予加大,才能聽得清楚,假如對方距離拉遠,要更大聲一點,從而並非等同聽人的聽覺程度即可解決問題;相反地,在戶外或嘈雜的環境中,若無需選取特定聲音收聽,聽障者希望助聽器的音量小聲一些,以保護聽覺,因此,音量調節轉鈕仍有其必要性。數位式助聽器未站在聽障者自身的立場設計,即使技術十分先進、顧慮十分周詳,因為缺乏音量調節轉鈕,部分聽障者唯恐在需要調大、調小音量時無法如願,而認為其不可靠。總之,無論類比式或數位式助聽器,本來就沒有一種助聽器是十全十美的,助聽器可以幫助聽障者改善聽力,但迄今仍不能使聽障者一舉跨越鴻溝而成為聽力完全正常的聽人。


 


2.人工電子耳


        人工電子耳是一種電子裝置,必須經由手術將電極植入內耳耳蝸來取代耳蝸的功能,將聲波轉換成電流後,直接刺激聽神經細胞,而達到聽力補償的作用。因此,對內耳絨毛細胞殘存不多的重度和極重度聽力損失患者,提供了助聽器之外的另一種選擇。但並非每一位重度或極重度患者都適合植入人工電子耳,必須經過醫療團隊嚴謹的評估才能確知。植入人工電子耳手術器材費用,一般約在新台幣七十五至九十五萬元之間,目前政府對此項費用有不同金額的補助。


            與助聽器設計原理完全不同的,是人工電子耳此一聽覺輔具。人工電子耳的正式名稱是「植入式耳蝸」,需先動手術開刀,在耳蝸內植入電極束,以之代替受損或喪失功能的聽神經細胞,將接收到的聲音訊息轉換成電流,刺激神經纖維群、傳向大腦,體驗到聲音。 1978 年澳洲墨爾本大學做了全球第一個人工電子耳植入手術,其後人工電子耳的技術有長足的進步,電極數量增加,可以分辨更多不同頻率的聲音,並加快刺激速度、置入遙測功能,目前全世界估計已有約五萬人戴用,台灣是在 1992 年引進人工電子耳,迄今也有數百人戴用。


 



植入部分


 



體外部份


此圖出處的 原始網頁www.melodyco.com.tw/ product-CI.htm


 


      對於兩耳聽力損失均大於 90 分貝的重度聽障者,配戴助聽器無效時,可以考慮裝人工電子耳。臨床研究顯示,先天性重度聽障者愈早植入愈好,黃金時期是二到三歲,惟需注意的是,手術成功的重要性只佔整體表現約 30 ﹪,其餘的聽能復健與語言治療約佔 70 ﹪,尤其聽障者家屬能否配合手術後長時間的訓練及學習,是決定聽障者日後聽語表現的關鍵。人工電子耳絕非一種手術後就能使聽障者立刻可聽可說的聽覺輔具,一個人工電子耳團隊除了耳科醫師之外,尚有聽力技師、語言治療師、精神科醫師、心理諮詢師、社工師等專家,這個團隊對聽障者及其家屬需在手術前審慎評估溝通,才能使後者有正確的觀念與合理的期望。先天失聰的幼兒在語言發展關鍵期之前植入人工電子耳,手術後需作密集訓練、治療,才能作聽語溝通。後天失聰的成年人,如失聰前已有良好的語言基礎,則植入人工電子耳後,也可恢復聽語功能。惟若是先天失聰的成年人,以前從未具有口語基礎、也未戴過助聽器,純靠手語、唇語、筆談來溝通,則因其對聲音毫無概念,也無法理解話語的內容,何況尚需考慮到漫長的聽語訓練與治療時間,欲發揮人工電子耳的功效,困難度極高,所以並非人工電子耳的適當植入對象。正處於聽語能力發展關鍵期的先天性幼兒聽障者,如聽障者本身及其家屬在術後復健過程中全心全力投入,也會讓人工電子耳發揮良好的功效;而已過聽語能力發展關鍵期甚久、缺乏聽語能力基礎的先天性成年聽障者,即很難發揮人工電子耳的功效。


 



 


聽障認識Q


 


聽力損失可不可以恢復?              


    造成聽力損失的部位若是在外耳或中耳,則有治療的可能,聽力也就有恢復的可能。若損傷的部位在內耳,則聽力損失無法恢復,只有配戴助聽器或植入人工電子耳。


 


聽力不好會不會影響兒童的智力?


    智力是一種抽象的心理建構,涵蓋一個人的抽象思考及推理的能力、學習的能力、適應環境的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聽力損失雖然不會影響兒童的智力,但會妨礙智能的發展。在學習過程中,聽覺是很重要的訊息接受管道,特別是語文的學習,若學習受限,則會逐漸導致抽象思考能力的不足,影響了學習的能力和成就,所以一般人常誤解聽力不好會影響智力。事實上,若能及早使用適當的輔助工具,並接受有效能的聽語復健,聽障兒童在非語文智力的發展和語文行為表現上,都有極佳的結果。


 


聽障兒童如果及早選配助聽器並接受聽語訓練,長大後說話會不會和正常人一樣?


    聽障兒童學習的成果依其聽力損失程度、學習動機、學習環境、教學策略及智力高低而有所不同。一般而言,聽障兒童若沒有其它障礙,不同程度聽力損失的兒童,在接受適當的聽語訓練後,會有下列的表現:


1. 聽力損失不超過65分貝的兒童,配戴助聽器後,經過良好的學習,可以發展出接近正常人的聽能技巧,及說出幾乎無異於常人的語言。


2. 聽力損失在65分貝到95分貝的兒童,經過學習後,雖然聽能、語言的表現仍會有構音的錯誤,或某些腔調的不正常,但是仍然可以達到聽辨聲音、了解語言的能力。但若缺乏良好的訓練,則這些兒童的聽能表現,就會類似極重度的聽力損失兒童。


3. 聽力損失在95分貝到120分貝的極重度兒童,若沒有使用人工電子耳,其學習後的變化較多,也較難預估。


4. 完全沒有聽力的兒童,要經由觸摸來感覺聲音的振動,若沒有使用人工電子耳,則需用手語或文字與人溝通。


 


聽障者可享有哪些社會福利服務?


    聽障者可享有的社會福利服務包括:醫療復健、住院看護、職業重建、教養及養護、健康保險、生活、教育、創業、生活輔具等多項補助。詳細資料可至「聽障社會福利服務」單元或內政部社會司身心障礙首頁查詢。


 


如何得知助聽器選配是否恰當?


    助聽器選配是否恰當,可從主觀的感覺及客觀的評量來瞭解。主觀的感覺,如對音質、音量的感覺,即使是相同聽力損失的患者,也未必會有一致的反應,因此存在著個別差異。而客觀的評量方式,有聲場中最小聽閾值的測量及真耳測試等方式,對於無法表達主觀感覺的幼兒,即多依賴客觀的評量方式,來瞭解助聽器之選配是否恰當。父母對幼兒聽覺行為的觀察記錄,也常能協助聽力師修正對助聽器之調整 。


 


 



 


參考來源


1. 漫談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溝通技巧之發展,台北市聲暉協會


2 . 漫談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多接觸多認識,台北市聲暉協會


3 . 漫談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同理心,台北市聲暉協會


4 . 漫談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聽障者較易產生的人際關係,台北市聲暉協會


5 . 宣導手冊,如何與聽障者溝通,台北市聲暉協會


6 . 宣導手冊,你可以這樣幫助我,台北市聲暉協會


7 . 邵允賢, 94 年 5 月 28 期,聲暉會訊,和聽障兒做有效的溝通,台北市聲暉


     協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