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模範聽障教育教師遴選共有10位當選,今天頒獎,其中兩位獲獎人台中啟聰學校教師岑清美和陳志榮本身也是聽障者,兩人都認為台灣對聽障者很不友善,甚至多數聽障者學生的家長,要孩子回家之後不能用手語,「聽障者很受歧視」。
第七屆模範聽障教育教師遴選共有10位當選,昨天頒獎,其中兩位獲獎人台中啟聰學校教師岑清美和陳志榮本身也是聽障者,兩人都認為台灣對聽障者很不友善,甚至多數聽障者學生的家長,要孩子回家之後不能用手語,「聽障者很受歧視」。
這項遴選活動由中華溝通障礙教育學會、科林聽力保健中心主辦。對於某特教學校最近爆發多起性侵事件,岑清美認為是個案,但她直指「跟該校沒有專業的老師」有關,因為本身不是身障的特教老師,跟特殊的孩子溝通會有問題。
聽障者當特教老師並不多,岑清美和陳志榮都表示,因為本身學習歷程很辛苦,了解聽障者的痛苦,希望當老師可以多幫助聽障者,陳志榮當老師7年,現為學校研究組長,岑清美為聽障教育付出22年,曾獲十大傑出青年及特殊優良教師等多項榮譽。
岑清美和陳志榮之前到美國研究考察,當地有人看到兩人打手語,馬上過來問「要不要幫忙」,兩人認為「美國是聾人天堂,甚至不想回台灣,因為台灣對聽障者不友善。」
在台灣,岑清美說,一般人看到聽障者用手語,會用異樣眼光,即使學生在學校用手語快樂交談,多數聽障生家長卻要孩子回家後,不能用手語,「孩子在家變成隱形人」,到處受歧視。
岑清美說: 「聽障者有權利選擇語言。」政府雖大力推行手語,但家長多不願孩子學手語,希望孩子學口語。在先進國家,如果發現孩子有聽力障礙,就會有聽障團體進入家庭指導父母,在台灣就是馬上要孩子使用助聽器和人工電子耳。
她也指出,聽障孩子不只學習受到困難,長大後找工作、談感情、結婚等挫折也很多,不少家長反對孩子跟聽障人士交往、結婚。
陳志榮說,瑞典已將手語當成正式語言,法國高中也有手語大會考,手語應更受台灣社會重視。岑清美表示,政府雖想協助聽障人士,但「沒有到位」,他們需要「聾人事務委員會」,組成人士要有聽障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