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8日08:59

 

2
 

  12月14日,王道新指导新学员、肢残小伙毛伟学习剪裁技术。 戴文学 摄

  韩振

  残疾人王道新创办的阜阳万豪服装技术学校对贫困残疾学生减免学杂费,迄今已有591名残疾学生从该校毕业,全部实现就业。

  王道新1969年出生在蒙城县小涧镇狼山脚下一个贫困农家,小学3年级时不幸患重病,右腿胯骨被截掉了。

  他在床上躺了3年,做了7次手术,萎缩无力的双腿已无法站立。从勉强站立挪动,到拄着双拐行走,再到扔掉拐棍踮着走路。没人知道,他摔了多少跤。

  王道新重新回到了课堂,1988年考上安徽省纺织工业学校,1990年毕业后被分配到阜阳市人民服装厂工作。他从技术员、技术科长、生产厂长升至总厂副厂长,1998年成为一名中共党员。

  上世纪末,国营企业改制,王道新主动下岗。他和爱人代道云在阜阳市颍上路租了两间小门面房,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给市民缝补衣服。

  “如果创办一所服装培训学校,岂不是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就业? ”夫妻俩在2000年租赁了原单位的厂房设备,创办了“万豪服装技术学校”。来学习的有农民工,有下岗职工,更有残疾人。

  “残疾人如果能获得一技之长,实现就业,不仅能自己养活自己,还能为家庭和社会做出贡献。 ”王道新说。

  然而,不少残疾人不仅行动不便,而且文化水平偏低。正常人半天能学会的,残疾人可能要学上二三天。特别是对聋哑人,更需要有耐心和爱心。

  来自亳州市利辛县农村26岁的聋哑人焦波,不仅聋哑也不认字。王道新和爱人就用自己揣摩的手语与他交流。白天教他技术,晚上教他学文化。两年后,焦波熟练掌握了缝制、整烫、拷边包装等服装加工技术。王道新推荐他进了省外一家服装厂工作。

  阜阳市颍泉区农村二级肢残农民小谭,听说王道新的服装学校招收残疾学员后,一步一步蹒跚着“移”到了学校。

  望着眼前这个残疾女孩,王道新的内心很不是滋味,这是怎样的一个不幸孩子呀:双腿严重萎缩,身体又特别矮小,且驼背,走路完全靠两只手抬起自己双脚,下肢和两只手同时着地蹲着才能蹒跚向前移动。王道新夫妇免除了小谭全部学杂费,还让她和自己一起生活。

  夫妇俩为小谭制定了学习计划:小谭没上过学,就教她一天认一个字;专业技术从缝制入手,重实际操作,强调动手能力。

  “人站起来才有尊严,哪怕是残疾人。 ”学习之余,王道新鼓励小谭锻炼“走路”:上、下楼双手扶楼梯往前移,平地上同学们搀扶着她“走”……半年后,24岁的小谭终于第一次站着走路了!

  两年后,小谭不仅熟练掌握了现代服装裁剪缝纫技术,还学了很多文化知识,并能记账、写信、发短信、看报。

  王道新把小谭留在校办工厂工作,月工资2000多元。如今,小谭已与另一位残疾人结为伉俪。他俩都是王道新的学生,是王道新做的“红娘”。多年来,在王道新的说合下,先后有5对残疾人成家立业,过上了和正常人一样幸福美满的生活。

  来自淮北的残疾人石修双、亳州市蒙城县学员温姗姗、颍州区残疾学员张群业、马文……他们学成后都走上了工作岗位,有的成为所在工厂的技术骨干,有的自己办起服装厂,当上老板。颍州区残疾学员张红立、阜南县学员刘湾湾经过一年多的培训后,先后考入了江西服装学院,成为让人羡慕的大学生。迄今为止,有591名残疾学生先后从该校毕业,全部实现就业,多数学员在浙江、江苏等省的工厂就业。

  王道新先后被省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评为 “2006~2007年度残疾人就业工作先进个人”,被省残联评为“安徽省残疾人创业之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