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個本來頗動人的故事, 化身大銀幕上, 效果竟是"無語問蒼天". 《無語慰情天》(Words in Blue) 錯在編劇不明所以的編排上. 可以發揮的點子也被糟蹋. 觀眾無法感受故事令人感動的地方, 看到的是一個不願與外界接觸, 也不讓女兒與外界接觸的女人Clara(Sylvie Testud): 她自幼因祖母中風, 害怕文字令心愛的人病死, 所以拒絕學習 (其實她不是文盲, 只是閱讀和寫字上有障礙). Clara與自出娘胎便從不發聲(導演沒有解釋!) 的女兒Anna相處愉快, 起初母親好像還企圖打破女兒的自我封閉. 然而, Anna進入聾啞學校就讀, Clara發覺她並不是不能說話, 只是喜歡運用另一套身體語言與人溝通. Clara頓時覺得自己被孤立, 於是她禁止女兒積極學習/發聲的意欲, 敵視與女兒和睦相處的男教師Vincent(Sergi Lopez). 這男教師據了解不願長大, 但除了他本人透露父親對離世的難過之外, 完全無法令人認為他長不大, 相反卻是一個對教學充滿熱誠和投入的教育工作者. Clara與Vincent互生好感又是從何而來? 只是因為男的知道女的不懂字? 還要牽強的發生一場乾柴烈火, 好不俗套. Clara無故地投海, 最後女兒終於開聲: "媽媽, 我也愛你". 三人終於打破溝通的障礙... 不能接受以上種種解釋! 名導演Alain Corneau怎樣也不似是會失手的人, 何以拍出一部模稜兩可的電影? 充滿氣質的Sylvie Testud, 其表現也失準. 觀看兩人的前作《新愛美麗闖東瀛》(Fear and Trembling, 2003)的片段, 更難相信前作充滿佻皮的睿智, 新作居然如此拖泥帶水. 《無語慰情天》的原著, 還是由Sylvie Testud推薦給Alain Corneau的. (Sylvie Testud三套在電影節播映的電影, 也見面不如聞名) 到底是誰出錯? 導演, 演員, 還是電影節...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