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號家長:徐仙琴 來自:金華義烏





  他/她的“父母經”——無悔付出,讓聾啞兒開口說話


  春回大地,萬物崢嶸,義烏市佛堂鎮稽亭村傳出一個正在延續的動人故事,31歲的“漂亮媽媽”徐仙琴以母性特有的關愛與激情幫助17位聾啞兒實現開口說話的夢想。心與心的貼接,情與愛的交融,徐仙琴傾注全部的心血,那夢想已經變成現實。1994年,家住永康市花街鎮一個小山村的徐仙琴經人介紹與義烏市佛堂鎮稽亭村的男青年丁健俊相識,相戀,婚後第二年,二人迎來了愛情的結晶,一個胖嘟嘟的男孩。為了給孩子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環境,夫妻二人起早貪黑拼命打工賺錢,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夫妻倆相互鼓勵:“苦點累點,值!”但他們怎麼也想不到,孩子到了3歲時仍不會說話,不免有些擔心,鄰里們都勸說:“孩子開口說話晚,聰明!”孩子4歲時,仍不見有“進步”,忐忑不安的夫妻抱養孩子來到了杭州兒童醫院。經專家會診,一個消息如晴天霹靂:聾啞兒。不可能!不可能!夫妻倆又滿懷希望前往上海、北京等地的著名兒童醫院復查,總希望檢查結果推翻前一次的診斷,但一次次的希望總是化為泡影,確診不疑。夫妻背著孩子,抱在一起縱聲大哭。專家建議:不要灰心,只要努力,還是有希望的。根據醫院的建議,徐仙琴從親朋好友那裏借錢為兒子配帶了一台數字助聽器,通過多種關係從北京、上海買來了一些關於聾兒康復、聾啞兒學說話的教材、資料,一邊學一邊教孩子,一個“音”不厭其煩教上千遍萬遍,就連孩子熟睡時,夫妻倆也俯在兒子兩耳邊悄悄地、一遍又一遍地讀同一人音。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孩子終於開口叫“媽”了,夫妻倆高興地哭了,心中升騰起無限希望。接下來,徐仙琴就從簡單的“字”開始,慢慢地增加到兩個字、三個字。有一次教兒子讀“好”字時,兒子總是讀“襖”,想了很多辦法,都不見效果,最後,她把一張薄紙放在兒子嘴巴前,讓他吹氣,一吹紙動了,經過上千次的訓練,兒子終於發音正確了。時時處處,一遍一遍,不厭其煩,經過4年多的努力,兒子終於像正常兒童一樣,背起書包走進了學校。


  從聾啞兒到開口說話,鄰里們都說這是一個奇跡,而徐仙琴卻知道:是自己的心血創造了這一奇跡,是自己努力給了孩子正常講話的基礎。2002年4月的一天晚上,徐仙琴到村裏一家商店買東西時,碰上了一個4歲男孩,也是聾啞兒,從他大人處了解到,這個孩子跟他兒子的情況差不多,徐仙琴就把自己經歷告訴了他們。後來,孩子的媽媽一定要徐仙琴幫她帶這個孩子,多少代價都無所謂,還說,義烏還有不少像自己孩子一樣的聾啞兒。回到家中,徐仙琴一夜未眠,孩子聾啞,傷痛的是父母的心,何不創辦一個聾啞兒語訓機構,讓那些天真活潑的聾兒也回到精彩的有聲世界裏。她的這一想法得到了義烏市教育局、市殘聯的大力支援,為他審批辦學執照。她拿出家中所有的積蓄,還向親朋借了幾千元錢,租了房子,購買了一些教學器材。就這樣,義烏市殘聯聾啞兒語訓工作室成立了,為了提高教學水準,徐仙琴自費前往省聾啞兒康復中心參加進修培訓,向市內外招聘專業教師,採取“一帶一”全托的形式,給予聾啞兒無微不至的關懷照顧,她把自己教兒子說話的經歷編印成冊傳授給每一位教師,一年過後,在工作室參加語訓的6個孩子全都開始開口說話,父母親們千恩萬謝,激動不已。徐仙琴的名聲越來越大,市內外需要幫助的人慕名而來,到2004年上半年,徐仙琴已接收了17個聾啞兒,目前,這些孩子開口說話的夢想正一步一步走向現實……


  給所有聾啞孩子一個有聲世界,徐仙琴說這是自己一生的追求,即使付出自己的所有也無怨無悔。




來源: 浙江在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