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中市黃書煙因九二一地震家破人亡,接手父親文心蘭事業,也加入許多社工團體做志工回饋社會。(記者蔡淑媛攝)




曾致源夫妻接手父母果園,從一竅不通到成功結合觀光採果和餐飲的休閒果園。(記者蔡淑媛攝)




山水米公司李東朝、葉淑蕙兩夫婦攜手走過九二一,生產的山水米搶進國內鮮食廠龍頭。(記者張勳騰攝)




潘信宏(中)深入災區扶助聽障者,提高他們的謀生能力。(記者張瑞楨攝)


記者徐永明、蔡淑媛、余雪蘭、阮怡瑜、陳榮俊、謝介裕、張瑞楨/專題報導


「感謝老天,我還活著!」九二一大地震天搖地動後,多少家破人亡、哀鴻遍野的景象歷歷在目,但在最深沉的痛楚中,許多劫後餘生者看到有人比自己的境遇更悲慘,他們跨越本身的悲苦困厄,對弱勢或其他心靈受創者伸出援手;有人則承繼前人的光和熱,像傳承母志的公衛護士、延續愛妻校園愛心媽媽工作的父親,以力行不怠的行動,活出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不再怨天尤人 當志工傳承愛


四十五歲的黃書煙,一家人全被壓在震倒的三合院,眼見妻子、十歲的長子和父親喪命,住了兩代的土埆厝倒塌,自己的右臂及右腳則因土石壓迫使肌肉壞死,大量粉塵也造成肺積水,還為此丟了修車廠的工作。讓他不禁每天吶喊著:「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會發生在我身上?」那時,他得靠八顆安眠藥才能入睡。


大地震的浩劫也波及災區醫療工作人員,當時服務於嘉義市衛生局的保健員吳美英,自願支援災區醫療工作,不料過度勞累、引發心疾,變成植物人,拖延四年餘終告不治。其獨生女王雅慧頓失所依,加上難以接受事實的父親天天借酒澆愁,驚恐之情至今仍記憶猶新。


幸好,失去至親的哀傷,並沒有將他們打擊得一蹶不振。


黃書煙在漫長復健療程中,看到更多人因地震浩劫而殘障、癱瘓,甚至死傷慘重,體認到「我其實算幸運的了,我還有一個小兒子啊,我得為他而活!」


此後,他不但學會珍惜生命,與兄長合力將父親留下的文心蘭事業經營得有聲有色,也廣任醫院、脊髓損傷者協會及大坑文史工作室的志工,更參加妻子原本的學校愛心媽媽隊,父代母職彌補兒子心中的缺憾,延續妻子對全校孩子的愛。


追隨母親腳步 投入公衛行列


不捨母親倒下的王雅慧在克服心理障礙後,完成研究所學業,即追隨母親的腳步投入公衛護士行列,在嘉義市西區衛生所擔任護理師,去年轉任醫事檢驗師。她說:「從事公衛護士後才了解這個工作的難度比一般護士高,更能體會昔日母親的犧牲奉獻。」她每天在工作中懷念母親,逐漸將對母親的不捨昇華為崇敬之情。


不顧屋倒救災 提供飯店收容


雲林縣草嶺地區震後重建工作最大推手,莫過於分任草嶺社區重建推動委員會主委及總幹事的劉文房與蘇俊豪,尤其劉文房的飯店有一棟房舍倒塌,卻無暇估算損失,全心投入救災、重建工作,並提供飯店作為災民收容所、讓救災人員免費住宿。


在受災民眾及家屬奮力圖強之餘,外地愛的養分不斷輸送灌溉,也促使心靈重建的花朵開得更加燦爛。


農業觀念教學 課輔末段班生


來自台北的文化工作者馮小非,震災後前往中寮鄉採訪並拍攝紀錄片,一幕幕斷垣殘壁景象,讓馮小非震驚之餘,決定留下來幫助災民。


她首先創辦「中寮鄉親報」,凝聚災民向心力,並讓外界了解受創現況,提供必要協助,完成其階段性任務後,又陸續成立「溪底遙學習農園」及「後三名學生」課輔班,引進農業、課業新觀念。


將近八年過去了,未支領薪資的她仍在中寮租屋,白天帶領農民進行有機農作,提高收益,晚上則為學童釋疑解惑,繼續為當地農友及學童扮演著農作產業領航者及心靈捕手的角色,儘管有時須靠友人接濟,但她無怨無悔,因她與鄉民正一步步收割辛勤後的歡喜果實。


新貴深入災區 訓練聽障謀生


「我願意接受主的差遣!」曾因開電腦店負債數百萬元,也曾晉身科技新貴的潘信宏,大地震後接受教會邀請,拋開俗世財富來到台中縣東勢鎮,足跡幾乎踏遍東勢災區每塊土地,其努力歷經八年磨練,至今已卓然有成。


他擇定弱勢的中老年聽障者為扶助對象,九十一年即成立台中縣聽障生活無障礙發展協會,並挨家挨戶訪查東勢鎮四百五十名聽障者,免費教導聽障者手語,施以摺紙、刺繡、烘焙等訓練,提高他們的謀生能力與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莉娜手語工作坊 的頭像
    莉娜手語工作坊

    超有趣手語廣角鏡--莉娜手語工作坊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