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林永富特稿】台北聽奧結束,開閉幕表演令人印象深刻,志工的熱誠感動許多外國選手和貴賓。賽務方面的些許瑕疵,在於準備不足,及缺乏經驗,累積這次經驗,台北有條件舉辦更大型國際賽會。
賽程更改頻頻,主要是因聽奧選手參加比賽,都要自己出錢,沒有像奧運會或亞運會補助機票及住宿費,有很多選手在報名之後並未報到,直到賽前的領隊會議時才會確定名單,所以原先安排的賽程都會臨時變更。只可惜聽奧籌備會公布的速度比較慢,才會發生讓選手及觀眾撲空的狀況。
比賽場地現場管理混亂,保齡球館未設觀眾席及記者席,選手與觀眾及媒體全都擠在擁擠空間。這種情形會出現,在於主辦單位缺乏經驗,找場地時未考慮應將選手及觀眾隔開,不過在台北找符合條件的場地不易。可仿效日本大阪2001年東亞運時,保齡球比賽場是在體育館內搭設臨時賽道,空間寬廣之外,觀眾席觀看比賽也相當舒服,就看主辦單位是否用心。
其實我國許多運動協會每年都在舉辦國際賽,不乏經驗,台北聽奧基金會主要是與聽障運動協會做為對口,應可借重各運動協會的經驗,才不會因經驗不足而狀況連連。這些小狀況如果能向協會請益,或是直接由協會來承辦賽務,都可解決。
交通問題在台北本來就比較難克服,聽奧主場館的田徑場位於腹地狹小的市區,無法安排交通轉接站,只能把轉運站放到距離較遠的內湖,造成運輸不便,遭許多代表團抱怨,我國代表團都還自己花錢另外租車。
其實交通問題,除了各代表團的巴士以外,也可以藉由公車、捷運及台鐵的便利性,提供各國代表團及媒體服務,這也是城市行銷的一環,但是聽奧基金會沒有協調這些大眾運輸公司加入。
在奧運、亞運及東亞運舉辦城市,都讓參與者無論是選手、隊職員或媒體、志工,都可以憑證免費搭乘公家經營的交通工具,可惜台北聽奧沒有仿效。(圖片由聽奧媒體中心提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