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微突破生命的框架,活出生命的色彩。她以自身經歷,透過藝術治療心智障礙兒受傷的心(記者侯千絹攝)。
養女出身 也當過童工
〔記者侯千絹/屏東報導〕黑暗也是一股向上的力量。
國小學歷的黃秋微從養女到童工,生命始終看不見光,3名子女是她的希望,竟罹患罕見疾病、失聰與中性兒,母愛讓她撥去一層層烏雲,兩名身障子女拿到碩士學位,么子正就讀大學,卸下重擔的她南北奔波為身障兒上藝術課,用藝術與笑聲填補生命的缺口, 黃秋微用藝術為自己療傷,更幫助受苦者找到生命的出口。
3歲成養女,12歲當女工,黃秋微工作比人更賣力,只因為國小學歷月薪微薄。22歲嫁了英挺的軍官,頭一次以為好運終於來敲門,沒想到聚少離多,3個孩子接連報到,來不及品嘗生命的甘甜,就被一張黑色的網緊緊纏繞著。
么兒罹患罕見的雷依氏症候群,連5分鐘都靜不下來;原有自閉傾向的老二也因高燒而單耳失聰;長女則在泌尿道感染就診時,發現男女難辨。
一連串的打擊將黃秋微撕裂成碎片,正打算帶著子女脫離苦海,生命線社工員一句「你無權決定孩子的生命」,讓黃秋微轉念要把孩子帶大。
在社福資源缺乏的年代,一切只能靠自己摸索,她到處聽演講、參加研習、當志工,從中汲取專業知識,為自己和孩子開闢一條通往世界的路。
母親的愛 兒女奮發向上
或許是愛的力量,老么發作的程度與頻率不斷降低;老二逐漸打開心窗,願意開口說話;老大也確定是女兒身。子女狀況好轉,接連外出求學,眼看就要苦盡甘來,她努力維繫19年的婚姻生變,為讓子女能過好日子,黃秋微黯然離開。
以藝術治療 幫助身障兒
失去一切的黃秋微,無意間接觸靈修課程,體悟到生命原本就是一場冒險,她選擇給自己再活一次的機會。子女雖不在身旁,心卻相連,3名子女是黃秋微最大的驕傲,她將這股母愛轉化為大愛,幫助其他身心障礙者。
黃秋微當了8年脊髓機構的志工,這2年更將所學運用在身心障礙的孩子身上,每個月從桃園到屏東為心智兒上藝術治療課程,微薄的車馬費連車資都不夠,走過荊棘的黃秋微卻樂此不疲,因為苦過,她捨不得這群弱勢者再受罪,她像個孩子王,領著憨兒和家長盡情奔跑狂叫,用笑聲衝撞生命的框架,活出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