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明報)2009年9月23日 星期三 05:10



【明報專訊】陳太    問﹕我的外孫兩歲,不能像別的小朋友那樣講一些很簡單的說話,但可以很清楚的叫媽媽和爸爸。他的耳仔有時不知是痛還是癢,平時很喜歡跳來跳去,請敬愛的韓醫生為我們指點方向。


答﹕陳太,你好。先讚賞你對寶寶的細心觀察,你的擔心是相當合理的。兩歲男孩一般可以連續說出3個字,但兒童說話能力的確會有差異,需要進一步觀察及估評。


一如以往與家長的對話,我必須先詳細問症,如﹕BB是否早產嬰、輕磅(出生時少於1.5公斤)、有否出現極度嚴重黃疸、遺傳性感染、腦膜炎、神經系統毛病或家族性失聰或弱聽,或其他發育方面的情况。


一般而言,言語發育延遲,可能與聽覺、練習及遺傳有關。聽覺評估方面,應了解父母和家人每天與孩子溝通的情况 ,曾見過—名小孩每天也對著電視機,父母根本無暇與他溝通,因此令其言語發育極度遲緩。另外,也要考慮遺傳性言語發育延遲 ,例如兒子的父親小時候有否出現言語遲緩的問題呢?


一歲前確診 及早求醫減影響


在嬰幼兒時期,孩子如對突然而來的巨響毫無反應,不會尋找聲音來源,其語言發展的確會較同齡幼兒遲緩,這是聽覺可能出現問題的先兆。假如真的有聽覺問題,最好能在6至12個月大時診斷出來,盡快處理,以減少弱聽或失聰對成長及言語發育的影響。在此亦要強調,在嬰幼兒階段做聽力測試,確實有點難度,故需要找有經驗的聽力測量師分析。其實本港已有為初生嬰兒做聽力測試及跟進,為兩歲童診斷聽覺有否問題。


你擔心他的耳朶有時不知是痛還是癢 ,可以找相熟的兒科醫生仔細檢查一下。


一般而言、聽障分三類﹕


1. 傳導性(conductive hearing loss):外耳與中耳部分對聲音傳導的干擾,例如:耳垢阻塞、外耳炎、黴菌感染、中耳炎、耳膜穿孔、耳咽管病變、聽小骨硬化等。


2. 感覺神經性聽障(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由內耳部分感覺細胞或神經線的病變所致,包括因藥物、過濾性病毐感染、遺傳因素等影響。這類聽障多屬高頻損失,也就是音量小聽不到,音量一大卻受不了。


3. 混合性聽障(mixed hearing loss):同時存在傳導性和感覺神經性聽力障礙。


文﹕香港中文大學    兒科學系教授韓錦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莉娜手語工作坊 的頭像
    莉娜手語工作坊

    超有趣手語廣角鏡--莉娜手語工作坊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