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0-07-28





亞心網訊 (記者 李熙)13年來,龐欣每月都會寄出一沓匯款單來資助生活困難的4位老人和8名學生,匯款單的署名為“一名警察”。

龐欣今年39歲,這位蒙古族的漢子還有一個名字叫畢特,現任鄯善縣公安局雙水磨派出所副所長,1993從部隊因傷退伍加入公安隊伍。

從1997年龐欣幫助第一位老大媽以來,隨著工作崗位的調動,只要是碰到困難戶,他都會伸出援手。龐欣笑著說:“有時朋友知道有生活困難的人也會向我‘舉報’,我一並‘照單全收’。”

目前,龐欣資助困難戶匯款總額已經超過9萬元。


無償照顧孤老


龐欣匿名資助的經歷,要從維吾爾族聾啞老人斯維坦姆‧阿不都拉說起。

1997年是龐欣從部隊因傷退伍加入公安隊伍的第4年,那時他在鄯善縣公安局工作,每天中午都會在工作單位對面的一家餐館吃午餐,這就是龐欣和斯維坦姆‧阿不都拉初次見面的地方。

斯維坦姆‧阿不都拉是一位聾啞老人,沒有親人,沒有生活來源,無論是下雨還是下雪,她總是衣衫襤褸,從餐館討一口殘羹剩飯填飽肚子。

龐欣說:“我看她特別可憐,就想接濟一下她。”從那以後,龐欣照顧老大媽吃飯,找人幫老大媽粉刷房子。夏天到了,他又幫斯維坦姆‧阿不都拉訂窗紗。斯維坦姆‧阿不都拉家里的米、油、面等生活必需品也由龐欣一人全包了。

龐欣說:“我一來,老人就笑了,我一走,老人就哭。想要謝謝我,老人就伸出大拇指。”雖然無法用言語交流,老人的一舉一動都表現出對龐欣的感情。

就這樣,寒來暑往,龐欣一直照顧著這位維吾爾族老大媽,直到2003年老人去世。


苦守郵局尋恩人


1999年底,龐欣從鄯善縣電視台播出的一個專題片中得知,該縣東巴扎回族鄉有一家孩子的父母先後去世,留下不滿10歲的香香和星星,由年過花甲的爺爺撫養,因為經濟緊張,兩個孩子面臨輟學。

龐欣說:“孩子怎麼能不上學呢?我和妻子商量,決定每月省出幾百元錢,匿名匯款寄到學校,幫助兩個孩子繼續上學。”

從此,“一名警察”便誕生了。“人不能整天吃飽了就睡,睡醒了就吃,一定要做一些事情,人民警察就是為人民服務,這樣的署名最合適。”龐欣說。

東巴扎學校第一次收到兩張署名為“一名警察”的匯款單後,認為這只是好心群眾看了報道後出于同情的作法。但沒想到,匯款單都會每月寄到。

孩子的親屬、老師都覺得奇怪,開始暗中尋訪。

又是一個月的25日,龐欣正在郵局拿著一沓匯款單郵寄,突然一位老人走過來,緊緊抓著他的手不放。老人雙唇顫抖地說不出話來。原來這名老人就是香香、星星的爺爺,老人已經在郵局“蹲守”了好幾天,終于在郵局工作人員的配合下,把龐欣找了出來。

龐欣說:“寄錢的日子一般都是每月25日或26日,那天一去匯款就被老人撞著了。他非常激動,一個勁地謝謝我。”


從流言到肯定


由于是因傷退伍,龐欣每個月固定的藥費是990元錢,按揭的房子還有7萬元沒有償還,但是他一直堅持每月給予人幫助。

剛開始,龐欣身邊的人對他的做法很不理解,龐欣說:“經常有人說我這樣做是不是為了升官發財,還是有其他目的。”每當碰到這樣說法,或者比這還難聽的評價時,龐欣總是笑一笑,並不放在心上。

家人起初對龐欣的做法也是反對的,妻子經常埋怨他:“家里用錢的地方也很多,日子過的寬裕一點總是舒心一些。”

為了扭轉妻子的觀念,龐欣帶著妻子去看望了他所資助的香香和星星,一進門兩個孩子便撲進了龐欣懷里,稱呼由叔叔也變成了幹爸,並從里屋端出來各種各樣的小點心。

時間久了,妻子也支持龐欣的做法,龐欣開玩笑般告訴記者:“這就像賭博一樣,有癮。剛開始就想接濟一下他們,人都是有感情的,時間一長就放不下了,我還會一直堅持下去。”



(內容由新浪北京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