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4月14日10:24 來源:《科技日報》
對許多聾人來說,讀唇語是一種交流方式,但讀唇語有一個明顯的缺陷:比如p和b等某些輔音幾乎不可能僅僅通過觀察區別出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感知交流組的研究人員研發了一個觸覺設備,通過“傳導”說話的微妙之處,可以將聲波翻譯成皮膚能夠感受到的震動,因此,可以克服讀唇語不能清晰識別話語的障礙,而且,該設備與人工耳蝸植入手術相比,成本要低幾個數量級。這項研究由美國國家衛生院資助。
感知交流組的研究人員特德·莫勒姆和麻省理工學院電子研究室的高級研究員夏洛特·瑞德正在研發的軟件可以同目前的智能電話兼容,可以將這樣的設備變成低調的觸覺輔助設備,更好地讓聾人“聽話”。
莫勒姆說,任何擁有智能手機的人都可以運行這個程序,這套設備還包括一個麥克風以及一個基本的震動系統。觸覺設備將聲波翻譯成震動,用戶能夠區別與不同的聲音頻率相聯系的震動模式。研究人員目前正在測試的設備至少有高頻聲音和低頻聲音兩個震動范圍。
使用這樣的手持設備,與僅僅讀唇語相比,聾人能夠輕鬆而簡單地進行交流,讀唇語需要精神高度集中,而在精神高度集中的情況下,很難進行隨意的交談。
研究人員說,目前的機器能夠放在用戶手中或者挂在脖子上使用,一旦聲音處理軟件研發出來,它將能夠很容易地整合進入當前存在的智能軟件中,研究人員目前正在考慮怎樣更好地將聲波轉化為震動。
他們已經針對皮膚的頻率接受能力做了幾項研究。人的耳朵能接收2萬赫茲以上的頻率,但皮膚裡的觸摸感受器的最佳接收頻率是500赫茲以下。
使用一個具有能夠提供清晰震動模式的設備的實驗室裝置,莫勒姆做出了聾人能夠將來自於觸覺設備的震動進行翻譯的初步研究。
該項目最早被瑞德關於泰多碼(Tadoma)的研究所激發,泰多碼是一種聾人、盲人進行溝通的方法,當盲人和聾人正在談話時,該方法的使用者用手撫摸別人的臉來感受對方臉部和脖子的震動。20年前,瑞德的研究証明,聾人和盲人能夠成功地使用這種方法來理解對方,尤其是對方吐字清楚,說話很慢時。
瑞德說:“我們想知道,僅僅通過觸摸的感覺,盲人和聾人能夠做什麼,這樣一個想法激發了我們的研究。”(劉霞)
(責任編輯:夏明媛(實習))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