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AI)能有各種不同的應用,其中如何改善人類的生活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思考方向。
Google AI負責人傑夫‧迪恩(Jeff Dean)舉例,像是印度科技學院的學生,開發一款名為Air Recognizer的App,作為偵測空氣污染的工具;只要用手機拍攝一張照片,AI模型就可以透過照片判斷空氣中的分子量,來告訴使用者此刻的空氣污染狀態為何、是否適合外出。
「這只是開源軟體庫TensorFlow應用的一個小案例,AI還有很多潛能,」迪恩這樣說。在2018年第一屆Google AI Impact Challenge競賽的前20名得獎主中,也有許多開發者把應用主軸擺在無障礙應用方向上。
AI幫失聰者聽見世界,70種語言聽障人士受惠
聽力受損的人們難以與世界溝通,Google AI產品經理Sagar Savla提出數據指出,「現今全球有超過4.66億人耳聾或有聽力障礙,占全球總人口的15%;而且預計聽力障礙人士將會在2055年成長至9億人口。」
「像是我的祖父母晚年失聰,我們溝通就很困難,我發現他們的生活漸漸與世界隔離,我想這是很常見的情況,」Savla這樣分享,老年失聰在全世界非常常見,不僅造成生活不便,對於心情的影響也非常大。
為了幫助聽力障礙人士了解其他人的口說語言,今年2月Google推出一款「即時轉錄」(Live Transcribe) 應用程式,目前有70種語言版本,透過將現實世界中的語音轉錄為螢幕文字,幫助聾人和聽障人士與他人溝通。
Google建立特殊AI模型,讓語言辨識更加無礙
Google AI產品經理Julie Cattiau則說明,目前全球有數百萬人被「語言障礙」所困擾,他們在發音上可能與一般人不同,造成這樣語言障礙的原因,有中風、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 (ALS)、帕金森氏症等神經系統疾病。但目前的AI語言辨識模型,大多無法符合這些人的需求。
「對於障礙人士來說,因為他們發音上有很大的困難,因此他們不能使用Google Home等語音辨識技術,」Cattiau表示,今年Google啟動Project Euphonia計畫,建立語言障礙者的語言辨識AI模型。透過這個模型,可以讓語言障礙者也可以使用聲控設備;另外,也可以讓機器將語言轉為文字,讓語言障礙者透過文字與更多人對話。同時,Google也針對手勢、眨眼等其溝通方式建立電腦視覺模型,讓語言障礙者能夠更獨立。
責任編輯:陳映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