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過期的日曆本,就是黃鑽堅與客人溝通的工具。(記者陳鳳麗攝)





本報報導花蓮修鞋昌伯的新聞,被黃鑽堅貼在攤架最明顯處,他總是告訴顧客「昌伯是我的偶像」。(記者陳鳳麗攝)


〔記者陳鳳麗/南投報導〕「我聽不見,但從來不知什麼叫自卑!」南投縣草屯鎮「聽障修鞋匠」黃鑽堅,年幼生病失聰,但他從不自卑、喪志,堅信「只要打拚就有出息」,更自勉「有能力就要多助人」。


瑪嚕鑽 功夫一度讚


黃鑽堅的修鞋攤設在草屯鎮綜合市場的一隅,招牌用圓圈圈住一個「鑽」字,「瑪嚕鑽」除代表名字,更有「讚」的意思,這是他對自己技術和價格的自信。


總是埋首在鞋堆中工作的黃鑽堅,今年49歲,3歲時因發高燒而失聰,從台南啟聰學校國中部畢業後,回到雲林故鄉當修鞋學徒,出師後並未從事該業,而是相繼到磚廠和鞋廠上班,直到9年前因身體不好,才重拾年少時所學的技藝,在草屯鎮市區一家鐘表行的騎樓下擺攤修鞋、傘,前兩年才遷到市場裡。


不值得修就不修


「聽不見」從未讓黃鑽堅覺得不方便、自卑,他一直相信「認真打拚就會成功」,做生意「童叟無欺」的他,若發現該雙鞋不值得修,便勸人不要花冤枉錢修鞋,但若該雙鞋經修理可再穿好幾年,再困難,也會想辦法修好,他的貼心和誠實,為他贏得顧客信任。


一直感謝周遭有太多好心人幫助、照顧他,黃鑽堅從不吝嗇對人伸出援手,有流浪漢沒有飯吃,他會拿錢要其快去吃飯;有出家人托缽化緣,則立刻放下工作,拿出零錢恭敬地投入缽中。樂於助人的他,人緣好到隔壁攤子有人瓶蓋打不開、缺膠水、少杯子都來找他。他說:「大家對我太好了,有能力時當然也要幫人」。


與妻子都是聽障人士的黃鑽堅,兩人胼手胝足,最大的心願就是把3個女兒教育成社會有用的人,為了養家,他1個月只休2日,不曾出過國,很少玩樂,但他從不認為自己命苦,他說「做人要知足,我是快樂的修鞋匠」,他更喜歡拉熟客觀看他貼在攤架上的本報剪報,該報導的主角是花蓮的聽障修鞋老師傅「昌伯」,做到70多歲還樂在工作,他用筆告訴別人:「昌伯是我的偶像,我也要做到不能做為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