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損會影響孩子的語言發展和學習,家長若發現幼童對聲音沒反應等,應速就醫。示意圖

童語言遲緩 當心聽力受損

戴助聽器 人工耳蝸 把握發展關鍵期

 

兒童聽損是常見的臨床問題。聽損不僅會影響語言發展,也會影響學業和社會適應能力,因此,早期診斷與治療極為重要。臨床上,兒童聽損可區分為「傳音型聽損」及「感音型聽損」兩類。

兒童傳音型聽損以中耳炎最為常見,通常中耳炎痊癒後,聽力就會恢復正常。會造成永久性聽損的,多屬於感音型聽損,其中又以基因因素導致的「遺傳性聽損」佔兒童感音型聽損的大宗。 

應做基因突變檢測

有一些徵兆或症狀,可能顯示您的孩子患有聽損,須特別注意,例如對大聲音沒有反應、睡眠中出現大聲音也不會驚醒、不太能正確了解說話的內容、無法找出聲音的來源、不太能模仿聲音、語言能力落後或遲緩等。由於聽損對於兒童的身心發展至為關鍵,若發現孩子出現上述徵兆或症狀,應及早帶至耳鼻喉科門診就診。
耳鼻喉科醫師及聽力師通常會依照心智年齡,安排不同的聽力檢查,以確定聽損的程度,進而給予不同的治療建議。除了聽力檢查,兒童聽損的臨床評估尚包括電腦斷層掃描及核磁共振等影像檢查,以確認內耳及神經的構造。因為兒童感音型聽損大部分可歸因於遺傳因素,聽損基因的突變檢測,也是臨床上評估兒童聽損不可或缺的檢查。 

中耳炎恐影響聽力

針對兒童的傳音型聽損,上呼吸道感染易併發中耳炎,應密切觀察,若中耳積液經2、3個月未退,應考慮裝置通氣管,以免積液過久影響聽力及學習。
經診斷為感音型聽損的兒童,應及早選配適合的助聽器,並予以聽能復健訓練。一般而言,輕度至中度的聽損經配戴助聽器後,通常可以發展至接近正常的聽能技巧;但若聽損程度較為嚴重,則助聽器效果可能難臻理想,此時需考慮植入人工耳蝸,以免錯過聽力語言發展的關鍵期。
台大醫院團隊最近應用「大規模平行定序」技術,研發兒童聽損的基因診斷平台,突破傳統基因檢測方法僅能掃描少數聽損基因的技術瓶頸。 

新技術提高診斷率

目前「大規模平行定序」技術已可一次同時掃描161個聽損基因,不僅進一步提高兒童聽損基因的診斷率,也有助於確認聽損的病理位置,預測病人的聽損病程及治療成效,達到「個人化精準醫療」的目標。 

台大醫院提供

作者 台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吳振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