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治療師助享聊天樂
|
||||||||||||||||
用愛教說話 耐心衝難關
語言治療師助享聊天樂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最直接的溝通方法,但可知道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事,對聾啞人士來說,卻是那麼遙不可及? 與其他行業比較,語言治療師是一門頗具挑戰的專業,一般中學畢業生很少想修讀,為何陳加裕會選擇這條沒有太多人走的路?加裕坦言,語言治療師並非她小時候的志願,但在中學時,從擔任保育員的母親口中得知,聾啞人士很需要語言治療師幫助。加裕對聾啞人士只能用手語、只能發出微弱聲音、不能暢所欲言等感到疑惑,很想幫助他們。所以,在升大考慮選科時,她傾向選擇社會服務或醫療科目。並對當中涉及心理、語言、生物等多個範疇的語言治療專業感到興趣,認為適合自己發展路向,決定修讀有關學士課程,立志要成為語言治療師。 曾遇挫折幸能克服 由於本澳大專院校沒有提供相關專業課程,加裕於○七年申請教青局的特別助學金,赴台修讀語言及聽力學,其後考慮回澳服務一定要用廣東話,在台讀了一年後就轉往香港大學繼續修讀。回顧大學生涯,她認為大二時的實習最為困難,需自己探索適合患者的治療方式。例如,要用看似“小兒科”的講故事、玩耍等方法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係。在此過程中,要因應患者個性,發揮創意與巧思,務求“撬開金口”,達成治療目標。她憶述實習時,曾因理論與實際情況有差距,治療技巧可以說是從零開始,感到力不從心,挫折感大增,幸好最後都能堅持和努力,成功克服種種困難。 使命感是工作動力 至今,她加入語言治療師行列近兩年,覺得工作帶來很大成就感。因為澳門能提供語言治療服務的專業人員不多,加裕知道需求者衆,感到責任重大。使命感推動她繼續努力,服務社會。 每個案例都很特別 問及在語言治療歷程中最深刻個案,加裕稍為猶豫後答道:“每名患者的背景、能力、性格不同,對我來說每個個案都很特別。”至於難忘案例,她回憶當年在香港讀書及實習時,曾接收一名兼有視障及智障的特教生。在一次治療課程完結後,這名患者開始發脾氣,經再三詢問,始知因想念父親而不開心。加裕聞後心情複雜,因那是該患者首次能回答“為甚麼”之類的問題,既為其語言能力進步高興,亦想到這群有特殊需要的小朋友,因家長忙於生計,沒有受到足夠照料,也較少與父母相處,對此感到無奈。但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有二、三歲的小朋友本來完全不懂表達,經治療後,語言技巧大有進步,效果令人滿意。她又見過一些感人個案,有父母辭去工作,無怨無悔,全心全意照料孩子,學習協助孩子學說話。 不斷進修發展專業 “學海無涯,唯勤是岸。”與其他領域一樣,語言治療亦需持續進修。加裕坦言:“這個科目較新,不時有專家學者提出新的治療方法,鄰近地區如有新課程,我會參加學習,以彌補不足。”數小時課程,甚至接連數天、日以繼夜的工作坊,都是推動前進的動力。沒有努力,何來進步?大學四年所學的只是基礎,必須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其實,治療過程也是學習的機會,在每個患者身上都有得着。 忠於自己堅持理想 “能做到對口工作是件幸福的事。”本澳旅遊業發展迅速,然而,她沒有選讀一般人認為熱門的學科,而是選讀自己喜愛的語言治療,堅信能在這行業實踐理想。她入行以來,發現本澳語言治療師有很大發展的空間,對這方面的人才需求很大。她除了努力工作,還會關注專業的發展。每個行業,都需要有心人積極參與,才可持續發展,語言治療師也不例外。 加裕記得讀中學時,本澳只有兩名語言治療師,至現時已有約二十名。教育當局一直鼓勵本澳學生修讀語言治療專業,提供了特別助學金,加裕是受惠者之一。現時特區政府有奬學金、特別助學金、貸學金等支持,學生更有條件修讀有關專業課程。加裕希望有更多人加入語言治療師行列,當局可加強宣傳,促使更多學生報讀有關專業。 盼有心人加入行列 加裕提醒有興趣從事語言治療行業的青年,這行業要協助有語言障礙的人,要有很強的互動性,且要具備充分的愛心和耐性,以及有高度觀察力和觸角;而擁有理科知識、創意、邏輯力強的人更為適合。因此,要成為語言治療師並不容易,但她補充說:“只要有心幫助別人,這些特質或能力都是可以培養的。” 加裕在職業路上剛剛起步,距離成為一名出色的語言治療師,或許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途中也可能要面對不同的困難。然而如古人所言:“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加裕擁有一顆關懷他人的心,期望為社會上有需要的人貢獻力量,協助他們重獲語言能力、重過新生。 加裕有這堅定的信念,相信必有結下纍纍果實的一天。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