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4-05-02 淘眾福聾人開店創業

 

 

於露凡在進行機械操作

 

 

 

  生於1983年11月30日的昌邑市圍子鎮民豐村於露凡,3歲時因慶大霉素中毒永遠地聽不到聲音。憑著常人無法想像的努力,於露凡考入泰山醫學院工藝美術專業。

  從2012年開始,於露凡不顧家人反對,決定獨自創業,並把與自己一樣的聾人、殘疾人招到工廠給他打工。於露凡寫道,他會努力把工廠做好,“不讓人嘲笑,和正常人一樣。”

  打了一針,耳朵聾了

  31年前,於露凡在昌邑市圍子鎮民豐村呱呱墜地。看到這個健康的嬰兒出生,於露凡的父親於樹文和母親王明華格外地歡喜。然而,在於露凡3歲時,生了一場大病,“拉肚子拉得厲害,到醫院打針,醫生打完慶大霉素後,孩子中了毒。”母親王明華說。

  因為救治不及時,於露凡變成了一名聾人,“3歲以後,他就再也不能聽到外面的聲音了。”王明華說,在當時的農村,一個孩子一旦變成了聾人,一般放在家裡,不能和其他的孩子一起去學校,“怕出去讓別的孩子欺負。”

  但是王明華和丈夫王樹文卻決定把於露凡送到昌邑市聾啞學校,“不能讓他做文盲。”王明華說,要讓孩子學知識,學本領,即使聽不見,等長大也要有一技之長,養活自己。

  聽不到聲音的於露凡在學校的表現也沒有讓他的父母失望,學習基本上一直保持在班級的前三名,喜愛畫畫、雕刻的他,最終考入泰山醫學院工藝美術專業,並在2006年順利畢業。

  “畢業以後,露凡靠著給別人寫寫畫畫,有時候也給別人做一些雕刻,附近知道他的手藝好,都來找他,能賺到一些錢。”王明華告訴記者,兒子的努力她看在眼裡,她為自己兒子能有這樣的一技之長感到滿足。

  靠雙手建起一家小工廠

  2012年秋天,於露凡的父親於樹文在地裡耕地,準備種植小麥。看到父親勞累的樣子,於露凡決定上去搭把手,“這個機器是我花了1380元買的,但是很不好使,露凡也累得不行。”父親於樹文說,隨後於露凡回家開始對機器進行改造。

  原來,聽不到聲音的於露凡從小不愛跟別的小伙伴玩,但很喜歡自己一個人拆裝一些玩具,“給他買的小汽車,他玩玩就會拆開,用一些其他的零件改裝成挖掘機。”於樹文說,拆東西,再把拆完的東西重新組裝起來,是於露凡小時候最喜歡做的事情。

  大學畢業後的於露凡也沒有停止拆機器、組裝機器的習慣,“他自己組裝過一台三輪車,還組裝過一些其他機器。”2012年,於露凡決定開辦一家製造多功能田園管理機的農用機械設備。

  這個想法,遭到家人的極力反對,“家裡根本沒錢給他,而且不會說話,去哪裡找銷路,怎麼研發設備?”王明華說,在得知兒子的想法以後,她最大的擔心是,作為一個聾人,如何與人溝通,她甚至以死相逼,讓兒子放棄想法。

  然而,固執的於露凡卻沒有放棄。從2012年開始,於露凡開始四處考察農用機械項目,“濰坊、高密都去過,還從網上查。自己畫了很多的機械圖樣。”王明華說。

  在一個於露凡的記事本上,記者看到,上面記了有十幾頁的上海、威海等全國各地的農用機械公司的地址和聯繫方式。因為無法通過語言交流,於露凡就在網上留言,或者用手機發短信,或者親自過去到現場察看。

  2013年初,經過幾個月艱苦準備,於露凡的“民豐機械廠”終於在他家的大院裡創建了起來。

  給殘疾人一份工作

  在於露凡創辦工廠後,於露凡又做出了另外一個讓家人無法理解的舉動,“他用的工人都是殘疾人,他過去的同學,還有一些附近村子裡的殘疾人。”這讓於樹文和王明華無法理解,“總共有七八個這樣的工人,大部分是聾人,還有一個腿不好使的。”

  26日,在於露凡的工廠裡,記者通過手寫的方式與於露凡和他的工人們進行交流。於露凡寫到,他用殘疾人做工人的原因,是覺得他們作為一樣不健全的人,能夠互相理解,也希望像他這樣的人能夠用自己的能力,找到自己的幸福。

  2013年一年,於露凡的工廠生產的多功能田園管理機達到600台,並且銷往臨沂、煙台和濰坊等地,一台的價格在2000元左右,足以支撐起這個工廠的運行。工廠的聾工人李會民談到自己的這個老闆,微笑著豎起大拇指。

 


  於露凡寫到,與健全的人相比,他聽不到外面的聲音,文化水平也一般,但是他也一樣的可以幸福,並且擁有夢想,他可以憑藉自己的大腦和雙手,“設計出創新的產品,有足夠的資金,他也會考慮申請專利發明。”

  於露凡對他的父母也充滿感激,“我真得很謝謝他們,以後我會讓他們幸福。”於露凡寫到,正是因為父親把他送到聾啞學校,讓他學習到很多的東西,他才會這麼努力和堅持,“我以後會設計很多種機器,沒事的時候會畫畫,有錢我還會買大房子,把工廠做大。”於露凡說,他不想讓人嘲笑,要跟正常人一樣,有夢想。

 

來源:齊魯晚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