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患病上醫院診治對於大多數市民來說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但對於聾啞人而言卻是一件麻煩事。近日,汕頭市區的聾啞人李先生向記者反映了他在求醫過程中因為語言障礙帶來的不便。記者從當地殘聯獲悉,目前汕頭聽力與語言殘疾人已達4萬多人。

  部分人士建議,醫療單位作為一個窗口單位,能否專為聾啞患者配備手語翻譯,以減少語言障礙帶來的就醫難題。

 醫院配備手語翻譯需承擔較高成本

 汕頭市某大醫院的醫生承認,因為醫護人員平時接診的聾啞患者人數較少,而此類患者就醫時一般都有懂手語的親朋陪護,所以醫院沒有專門配備手語翻譯,也沒有特地組織醫務人員參加手語培訓。該醫院的有關負責人稱,手語是一門特殊語言,讓醫生掌握基本用語不難,但如果涉及到醫學術語則複雜得多,想在短時間內讓醫患同時學會涉及到醫學術語的手語,可不是件簡單的事情。這位負責人說,醫院接診的聾啞患者其實不多,特意聘請手語翻譯駐院,醫院需要承擔較高成本。
  
案例

老伯胃病復發獨自就診

半個小時才“說”清病情

 有聽力和語言殘疾的李先生來自江蘇,半年前南下汕頭到兒子處居住。有胃病史的他10天前突然發病,疼痛難忍。當時兒子上班去了,家裡只剩下他一人,他只得忍痛獨自到汕頭市區一家醫院檢查診治。

  沒想到僅主訴病情一項就費了將近半小時。接診醫生根本不懂李先生的手語,他連比帶劃,費了好大力氣也沒能讓醫生明白他的病情和病因,最後只好掏出紙張和筆,與醫生在紙上來回“交流”了近半個小時,最終醫生才大致明白。李先生在給記者的來信中說,幸虧他還識幾個字,且當時神志還算清醒,倘非如此豈不耽誤了治療?

  就聾啞病人因語言障礙引起的就醫難問題,記者走訪了汕頭市區部分聾啞人群獲悉,看病難的確是聾啞人生活中碰到的一大問題。

  蔡先生、李女士等聾啞人士都反映看病真麻煩,每次都得讓家裡人或是朋友陪同,讓他們做翻譯,要不就得通過紙和筆與醫生交流。然而,紙筆交流會佔用醫生不少時間,有時還因診病時間過程較長而遭到“白眼”;另外,因為醫學術語較專業,在診治過程中還會出現醫生問的病人答不上,病人“說”的醫生不明白。蔡先生等人稱,他們有病一般不上醫院,買點藥就隨便對付過去了。但這樣一來也容易造成小病拖成大病或是吃錯藥的現象。

  汕頭市福利醫療器械廠的手語老師邱素芬告訴記者,他們廠一名70多歲的退休獨居老人患晚期腸癌,今年農曆正月期間老人突然發病並被緊急送進醫院。施行手術前,邱老師作為一位重要角色被請到老人身邊,從病情告知到簽手術意見書等等程式,都由邱老師用手語與老人“溝通”並徵得老人同意,最終醫院才能順利地為這位特殊的老人施行手術。
  
建議聾啞人手機短信也可互通心聲

   汕頭市聾協會長謝萍娜建議,有條件的情況下應儘可能提高聾啞人士的手機普及率。因為通過手機短信的交流,聾啞人也能達到“聽”和“說”的目的。手機短信平時是聊天交流的工具,碰到無人陪護急需上醫院看病的情況,也可以通過手機短信及時通知親人,或是與醫生作病情溝通。

  據了解,目前汕頭市聾協已向有關部門申請了短信優惠套餐,以方便聾啞人士與外界的交流。
  
相關數字

   據記者了解,目前患有聽力和語言殘疾的人士已形成一定群體。據中國殘聯資料,中國耳聾和聽力障礙者達2050萬人。據汕頭市殘聯統計,汕頭市殘疾人有14.41萬人,佔總人口3.12%,其中聽力殘疾31559人,語言殘疾12105人。由於手語普及率太低,導致了聾啞人與社會交流的障礙,看病難是他們日常生活碰到的一大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