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前,張家港女青年季艷籌措資金3萬元創辦了江蘇省首家民辦聾啞兒康復中心、全國第二家人工耳蝸康復基地。2002年,她舉債擴大校舍讓更多孩子受益。現在,她又將康復中心開到西南??
每天都在發著同樣的音標,一遍又一遍。6歲的小女孩楊柳學會了幾句話:“叔-叔-好”、“衣-服-是-媽-媽-買-的”。回到江陰,她可以與正常的孩子一樣坐在普通小學的課堂裡,而兩年前她還是一位聽不到聲音、不能說話的聾啞兒。十多年來,3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聾啞兒在張家港馨聲聽力言語康復中心接受康復訓練後,進入了普通幼兒園和普通小學就讀,康復率逾90%。中心的創辦者季艷帶領她的同事們用汗水、智慧和愛心努力為這些不幸的孩子開啟了一扇通向有聲世界的大門。
十多年來,3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聾啞兒在張家港馨聲聽力言語康復中心接受康復訓練後,進入了普通幼兒園和普通小學就讀,康復率逾90%。中心的創辦者季艷帶領她的同事們用汗水、智慧和愛心努力為這些不幸的孩子開啟了一扇通向有聲世界的大門。
舉債辦起康復學校
從19歲開始到現在,季艷的人生一直是在和聾啞孩子相依相伴中度過的。她對自己第一次走進聾啞孩子教室時的情景至今歷歷在目。1990年,高考落榜後赴北京滿心想學服裝設計的她不期然被大姐推入這個完全陌生的領域。一群大小不同的聾啞孩子,這個拽住她的衣角,那個扯扯她的長髮,無助且依戀地緊擁著她,他們無聲的眼神中寫滿了對有聲世界的渴望。她決定將自己的畢生精力交給這個需要更多關愛的特殊群體。
2002年,為擴大辦學規模,滿足眾多聾啞兒童康復的需要,毫無房產投資頭腦的季艷和姐姐舉債購下了張家港楊舍鎮田垛裡村規劃小別墅區的兩處土地,舉債數十萬元建造了兩幢使用面積共600餘平方米的小別墅,作為教學用房。為了讓這些孩子與同齡正常孩子一樣接受現代化的教育,她們購置了一整套先進的教育設備,購買了聽覺言語學習軟體等,使中心的硬體設施達到了全國一類康復中心資質。
走進張家港市馨聲聽力言語康復中心的園區內,活潑、溫馨的氣息撲面而來。室外的場地上,擺置著油漆得色彩繽紛的滑梯、鞦韆架等。記者跨進院門,正是孩子們課間活動時間,幾位老師領著孩子們在做操。明媚的春陽下,孩子們活潑的身影和“嘰嘰喳喳”的話語聲構成了一幅美妙的畫卷。進入別墅室內,只見底層南側為廚衛及教師辦公用房,一個大大的客廳內擺放著電視機、沙發、茶几以及兒童玩具等,兩位身穿白色工作服的阿姨在廚房間為孩子們精心地準備飯菜;二層是教學區,教室內老師和學生時而手把手,時而指點周圍的場景,循循善誘地傳授教學內容;三樓朝南的大房間內,陽光充足,一張張單人鋪上被褥疊放得整整齊齊,每晚總有兩個老師陪孩子們過夜。別墅內外,無處不透出濃濃的家的氛圍。
愛心灑向西南邊陲
每個月的7日至13日,是季艷去成都的“法定日子”。自去年7月成都的康復班開辦以來,她已往返了十多趟,還有5位張家港的姐妹、她的助手長年駐紮在那裡,她們的身影照亮了巴山蜀水幾十位聾啞孩子的家庭。
季艷出生在張家港,8歲時隨“支內”的父母到了江西。1993年,她受父母之命回到了祖籍地張家港。但已深深熱愛聾啞兒康復訓練工作的她義無反顧的將愛心灑向全國各地。
去年6月,她的一位在華西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工作的朋友向她發出了求援。該院在為聾啞兒施行人工耳蝸植入手術方面獲得了成功,然而在康復訓練時遇到了難題,缺乏有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季艷總是不厭其煩地熱心幫助他們。2004年7月8日,季艷在成都的聾啞兒康復訓練班正式開班,從四處找房子到佈置教室、購置教學和辦公設施等,她們只花了六七天時間。培訓班開辦後,受到了當地聾啞兒家長的歡迎。短短幾個月,就有20多個聾啞兒在華西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植入人工耳蝸後前往康復訓練。
在四季如春的昆明,同樣留下了季艷生動的足跡。那是去年秋季,昆明一家康復中心的幾位老師同時辭職,28個聾啞孩子的康復訓練受阻,急煞孩子家長和辦學部門,求援資訊發至季艷手中。季艷二話沒說,抽身趕去。整整一個月,她在那裡幫助那家中心招聘、培訓新教師,從聽覺言語原理到日常管理等涉及聾啞兒康復訓練的方方面面,她極其耐心細緻地講授、示範,終於使這家瀕臨癱瘓的康復中心恢復了正常的教學秩序。
今年春季,她還兩次赴革命老區江西南昌講學,為開拓該地區的聽障兒童人工耳蝸術後康復工作送去了“及時雨”,受到同行和家長們的一致好評。
名人季艷的兩個願望
季艷的名字這兩年已通過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等媒體飛向全國各地,蘇州市、江蘇省扶殘助殘先進個人,全國殘疾人康復工作先進個人等一頂頂桂冠將她罩上了一層層光環。但名譽對季艷來說卻是更沉重的壓力,這意味著季艷和她的同伴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與艱辛。
辛苦工作帶來了一個問題:老師不肯來。康復中心現有60名學生,按照標準,中心需要配置20個老師,但康復中心只留到了16位老師。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季艷的願望。
校舍是季艷姐妹借債造的兩幢小別墅,60名學員聚在一起顯得有些擁擠,這也是康復中心的最大招生人數了。現在每月都有全國各地聾啞兒童要到康復中心來接受學習,由於容量有限,康復中心送走了一個康復孩子後才能再接納一個孩子。季艷希望有更大的校舍來容納越來越多的慕名而來的聾啞兒童,讓更多的孩子獲得康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