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目前上海沒有一家醫院配備手語翻譯。這也是現在聾啞人不敢看病、害怕看病的最主要原因。對他們來說,看病成了日常生活中最擔心的事情之一。』上海聾啞人協會主席陳捷擔懮地告訴記者。

  聾啞人的表達方式主要是手語,如果醫生表現出不耐煩的神色,他們就會著急,認為自己給醫生和其他看病者帶來了麻煩。而醫生不懂手語,只能用紙、筆與聾啞病人交流,時間往往會比正常情況多上幾倍。而且不少聾啞病人文化程度不高,用字表達不一定准確,容易發生誤診。



  實錄聾啞人看病經過


  昨天是李瀅甲狀腺手術後的第二次復診日,她是一名聾啞人。上午10點35分,從閔行趕到黃浦仁濟醫院來看病的李瀅,手裡拿了病歷卡還有一個筆記本和一支筆。她用筆和紙告訴記者,每次看病都需要帶著筆和紙。


  10點45分,李瀅在導醫處拿了一張預約單後到掛號處排隊掛號,輪到她時正好11點差幾分,趕上醫生午休吃飯時間,排隊的人開始相互催促。李瀅為了節省時間,在排隊的時候已經寫好了自己是『復診』病人,醫生拿了預約號後,李瀅馬上寫好『多少錢?』醫生寫下『10.5元』,後面的人有些不耐煩地擠上來看,並嘟囔著:『怎麼這麼慢?』


  李瀅今年33歲,之前得了俗稱的『大脖子病』,5月份去醫院做了手術。她寫道:『沒有家屬陪同,第一次看病也是自己去的,用筆和紙跟醫生交流,花了差不多1個小時,醫生的字寫得不清楚,我看不明白,醫生有些不耐煩。另外,在排隊等候時,因為聽不到,醫生叫到自己的號或者名字時也不知道,最好能有屏幕提示。』掛了號,李瀅問導醫處的醫生:『五官科在哪裡?』醫生用手指了指前面就沒有多說了。李瀅一臉茫然,只好又仔細看了指示牌,纔知道五官科在4樓。找到五官科後,門口的醫生不懂手語一個勁地叫李瀅排隊等,李瀅只好寫:『我聽不到,輪到請提醒,謝謝!』10分鍾後,輪到李瀅看病。


  李瀅用筆寫:『我甲狀腺,復診。』醫生問:『出院報告帶來嗎?』李瀅:『沒有,對不起。』醫生:『有不舒服嗎?』李瀅:『有點痛。』醫生:『正常,沒什麼關系的。』李瀅:『紅腫,越來越多,還有身體沒動(勁)。』醫生:『沒什麼,是肌肉。』李瀅:『疤痕消了好?(消得了嗎)?』醫生:『半年到一年。』李瀅:『聽說不許吃海鮮?』醫生:『沒關系的,少吃一點。』整個過程大概20分鍾,李瀅告訴記者:『這個醫生還算比較耐心,但她沒有主動詢問病人的現狀,或者主動提醒應該注意點什麼。』


  從李瀅的談話記錄看,她的文字表達和普通人不一樣,一些語序和用詞都不對。陳捷說:『這和他們的文化程度有關,很多人沒有上過正規的學校,語言表達已經習慣用手語,所以有時即使用文字寫,人們也不一定看得懂。』


  調查看病成聾啞人一塊『心病』


  李瀅在聾啞人中還算是有文化的,所以平時和正常人交流她可以用筆。如果是只會手語而不會寫字的聾啞人一般讓家屬陪同,如果沒有懂手語的家人作陪,聾啞人看病就不得不花錢去請手語翻譯。一位手語翻譯告訴記者,盡管手語翻譯報酬很低,一天不過40元左右,但對聾啞人來說還是一筆不小的支出。而且專職的手語翻譯很少,有時要請還不一定就能請到。


  由於表達不清,聾啞人看病基本不看專家門診,對他們來說看專家門診和普通門診是一樣的,醫生不會很有耐心和他們交流,事實上也無法進行無障礙的交流。聾啞人也就不會多花錢去看專家門診。


  呼喚手語翻譯入駐醫院


  陳捷告訴記者,他曾經在日本看到過有家醫院配備專門的手語翻譯,只要有聾啞人一出現,手語翻譯馬上就會過來,而且手語翻譯還具備專業的醫學知識,詢問病情專業又仔細。於是,這家醫院也因此吸引了周邊所有的聾啞人,聾啞人要去醫院看病,馬上就會想到這家醫院。但上海目前還沒有一家醫院配備手語翻譯,對聾啞病人來說很不方便。


  目前全市專職的手語翻譯很少,懂手語的人也只在千分之一左右。『而且很多手語翻譯平時不和聾啞人交流,其實他們的手語和聾啞人的手語存在交流障礙,無法真正交流。只有平時經常和聾啞人交流的手語翻譯纔能真正和聾啞人進行交流。』陳捷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