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記者謝鳳秋/潭子報導〕「你教我學會什麼叫勇敢」,越南籍外配范垂莊在聽障兒子口語教室畢業典禮時說出這句感言,為讓兒子會說話,曾帶回越南求神一年,兩年多前回台陪兒學發聲,她才開始學注音符號,並去學開車方便接送。
學會勇敢 媽媽感性分享
台中縣聲暉知能發展中心昨舉行學前口語教室畢業典禮,九名聽障兒學會開口說話,將成國小新生。畢業生林建佑和老師一起搭檔主持,二十八歲的媽媽范垂莊看著兒子可以流利地念出整個句子,百感交集。
建佑三歲多才發現聽力重度障礙,只聽得到一百一十分貝以上聲音,裝電子耳後,曾短暫由爸爸陪同到聲暉學發聲,但媽媽聽說越南故鄉有間廟能治,鄰居有個小孩經治療四歲奇蹟式開口,帶兒子回鄉一年;求神、吃廟裡開的藥一年沒有效果,范垂莊又帶著建佑回台,抱持著最後一絲希望,陪建佑上聲暉口語教室。
范垂莊說,到聲暉一星期,兒子就會叫「媽媽」,但口語訓練從注音符號學起,她連注音符號都不會,硬著頭皮跟著學,二聲、三聲分不清,備感挫折。
社工張雅能指出,為讓建佑能夠說話對外溝通,媽媽碰到困難,總是努力地克服,從太平騎機車到潭子上課下雨不方便,就去學開車,還用注音符號做筆記,在家練習教不會的,上課就和老師討論。
學會說話之後,建佑能傳達喜怒哀樂,情緒控制也變好了,范垂莊說,不會說話時,建佑很會發脾氣,生氣時拿東西丟玻璃或捶打她,會說話後,就不會這樣了,母子倆常開心地鬥嘴。
台中縣聲暉發展中心主任潘素真說,九位畢業生中有三名是外配子女,外配當媽媽時本身都還在適應環境,而有語言發展遲緩發現得較晚現象,口語學習起步晚,也影響發音精準度,建佑在精準度上應該還有進步空間。
聽障兒學語 外配媽媽學會勇敢
(中央社記者陳靜萍台中25日電)來自越南的新移民范垂莊的兒子「小佑」有天生聽覺障礙,但她因迷信宗教而延誤孩子早期療育的黃金期;為陪兒子開口學說話,看不懂中文的媽媽全程相伴,笑說學會了「勇敢」。
台中聲暉綜合知能發展中心今天舉行學前口語教室畢業典禮,期望9名聽障兒成為國小新生後,展翅高飛,迎向另一段嶄新的人生。
聲暉知能中心9名畢業生中,有4名小朋友的母親是新移民,擔任典禮主持人之1的小佑有模有樣的大將之風,讓坐在台下的媽媽感動地眼泛淚光。
從小失聰的小佑一直到3歲半,才被家人發現仍不會說話,經醫院檢查確認為聽障兒童,范垂莊誤信越南習俗,以為「大隻雞慢啼」,多方打聽越南有1家寺廟曾成功治療失聰的孩子,她把兒子帶回越南住了1年進行民俗療法卻遲無進展,反而延誤了早期療育的黃金時機。
由於自己不會說中文也看不懂中文字,范垂莊返台後為全力協助兒子進行語言治療,28歲的媽媽陪著小佑學說話,但自己聲韻及發音位置老是搞不清楚,多次讓她壓力大到想放棄,常常淚流滿面;但看到兒子站在台上的表現,她在家長感言中說「兒子教我學會什麼叫勇敢」。
一般人簡單的3個字,小佑要花上1個月的時間才能學會,但從開始不能說話,到現在已經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清楚地叫出「爸爸、媽媽」,聲障兒的復健之路走得非常艱辛。
經過反覆練習以及不斷訓練,這一群被聲音遺忘的小天使們,經由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輔助,不但能聽、能說、能唱,更在畢業典禮的這一天,唱出生命的樂章。1000625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