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otal Communication Instructor
Summit County Board of Mental Retardation
Weaver Center
Tallmadge, Ohio
USA


吳荔雲


手語原先為失聰者用來溝通表達的方式。近年來, 學者做研究發現手語的使用在具有正常的听力 而有口語表達困難者,不僅可以表達其思想與行為,同時對其社會行為及語言發展上   有所助益。由於本人在美從事教育工作近三十年,教學對象包括嬰兒,自閉症,及智障者, 嬰孩學習手語用以表達其需要還是近年來受到學者,家長,與育幼人員的推薦逐受重視,由於正常嬰孩學習能力快,容易顯示其效果。自閉症,及智障者 語言溝通方面有相當的困難同時學習進度受到其他能力發展的影響,長時間的訓練才能有明顯的成果。因之,在這方面的研究需要長時間。教學成果也是在教育工作人員的長期訓練後觀察及記錄其表現而取得。在此將溝通學習與手語教學心得做一介紹。


基本能力的發展


在談論手語的訓練,先要了解正常人基本能力發展情況。要配合各方能力的發展才能使手語的學習與運用發揮其溝通的效果,增進其語言表達能力。所謂基本能力,包括認知能力,語言能力, 大動作能力,小動作能力, 社會技能,與自理能力。根據HELP (the Hawaii Early Learning Profile) Checklist:  Birth to Three years詳細說明各能力在幼兒前三年階段的發展狀況。
正常嬰孩在9個月至12個月間在認知方面,可以模仿熟悉的手勢或新的手勢,可以了解”不可以”的意思; 在語言能力的發展方面,在12.5個月至14.5個月時會說”oh-oh,” ‘no-no” , 到13個月至15個月時,才真正說”no”來表達真意,但 無法邊走邊說;在大動作能力方面,在11.5 至13.5個月間可以自己走二,三步;在小動作能力方面,9 至12個月間可以使用食指挖撥,兩指合用挾捏,雙手可互用; 可以看出偏用左手或右手;在社會技能方面,在7至12個月時可以顯示喜好與憎惡,在進餐或睡前會試探父母的反應;在自理能力方面,在9至12個月間自己可以用手吃東西,可以拿匙,12個月開始拿匙自餵。
對12個月大的嬰孩來說,知道自己喜惡,但不會說”no,”無法邊走邊說,會想試探父母的反應。這期間小動作能力的發展可以學習使用”No”的手語表示自己不喜歡的食物,用”more”的手語表示還要。



幼兒手語的運用與溝通


Drs. Linda Acredolo與 Sue Goodwyn 做研究,結果發現使用手語的嬰孩較一般沒有使用手語的嬰孩了解更多的字,字彙較廣,也能參與較複雜的遊戲。使用手語的嬰孩,他們的家長注意到這些嬰孩的挫折感減低,溝通增加,親子闋係增強,
同時也表現對書的興趣感增加。這些嬰孩長到7, 8歲時,他們再作調查,發現這些小孩智力平均為114, 而另外非手語使用控制組的小孩智力平均為102. Dr. Kimberly Whaley 1999 在Ohio State University 的實驗研究中注意到,使用手語的12個月大的嬰孩們會用手語表示他們要奶瓶,而一般的嬰孩就哭。老師很容易了解用手語表達的需要,一般嬰孩哭的行為表現方式
可能代表不同的原因與需求,老師無法馬上知道他的需求,嬰孩哭的溝通方式反而增加其挫折感。
在幼兒剛學走路時,開始牙牙學語, 自己對事物開始有偏好,又十分好奇。口語方面的發展還無法清楚表達,因之容易產生挫折感, 一般使用哭叫或拋擲等行為來表達。育幼專業人員開始教導幼兒同時使用基本手語與口語,他們的溝通大有進步,他們可以表達基本需要:吃,喝,要,不要,還要…..等。滿足需求與愉快的經驗,增加口語的發展,學習能力,适當社會行為表現以及增強親子間的關係,吵鬧, 發脾氣行為相對減少。對於教 導幼兒手語,有些學者及家長表示懷疑,認為手語的學習會阻礙口語的學習與發展。但從許多實例觀看,利用手語的溝通助長口語的發展及語言表達能力。我曾經在幼兒班6個月,
年齡在一至二歲間,正常與有特殊需求的在同一班。由於我本身手語教學有經驗,因之在平時活動中我給予手語的教導,特別在點心時間與遊戲中手語與口語同時使用。結果發現效果很好,孩子們個個有規矩有禮貌,他們得其所需也沒有大困難。孩子們之間互相能有基本溝通,口語表達增強。家長們都看到明顯的進步,很多家長提出學習手語的要求。
Joseph Garcia 曾是手語翻譯人員, 為 “ Sign with Your Baby”的作者, 係根据早年工作經驗以及日後論文研究的結果,有系統的為父毋寫有闋語言發展前期幼兒的手語。近年耒在大城市醫院為年青媽媽與嬰孩開班教導手語。 先進的幼兒院以及學校附設的班,在嬰兒能了解時己給予手語的觀念。



自閉症手語的使用與語言的溝通


自閉症其中有一重要的診斷是語言溝通方面與社會能力有困難。在Dr. Stephen M. Edelson,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Autism, Salem, Oregon, 的一篇文章” Signed speech or Simultaneous Communication” 指出 許多自閉症與發展不能者所表現的行為,例如侵犯,自傷,爆怒,焦慮,憂鬱等常常由於無法與他人溝通而引起。手勢的語言,至少讓他們能使用手語溝通。當教導他們用手語時,另外有一利處,他們要注意他們自已與他人相互表達的勢態。他也指出學口語說話,手語與口語同時教導會促進口語的學習。可能的原因是在於這二种的溝通方式剌激腦的同一部位,根據PET(定時內測量腦活動量)測量顯示出,當使用口語或手語時,剌激腦的同一部位。因之,當口語與手語同時使用時,腦部的語言部位接到二個刺激來源。如果單使用手語或口語時,只有一個刺激來源。結論是,手語教導並不阻礙說話能力。
根據個人經驗,有几個個案,可供參考。第一個案,該生在小時候有說話能力,但後來閉口不語。16歲時參與綜合溝通教學班,在社區活動購物,最初她打一手語說一字,由於我的教學目標在於句的表達,她必需用手語表達整句。經過一學期的活動參與,她使用手語開始說話成句。如果她不用手語就不說話,我後來建議家長利用karaoke 讓她唱歌,結果成效出乎意料。在公共場合,她也願意上台表演。她的語言表達方面大有進步,在切身有關的情況下,她會自動開口表達。畢業後,她母親形容她在家嘰嘰呱呱。
第二個案,該學生智能不足,開始表現沒有口語能力,完全與他人隔絕,平時目不斜視對週遭漠不關心,說一做一。參與我的教學訓諫有7年,每星期有三天半小時團体教學,一天參與到麥當勞吃早餐,一天參與賣甜甜圈活動。在賣甜甜圈後,他會選擇要錢,他選擇要錢因為他可以在午飯後買可樂。他有時會讓我知道他肚子餓要選甜甜圈做酬勞。在他畢業的最後一年,他能說”bye,” “pop,” “more,” “eat,” “hot,”…大約15個單音字溝通,他能用手語打出句子來表示他的需要,大約有40個句子左右,大部份與食物有關。對他來說,這是個大轉變,由被動開始成主動要求,在語言表達能力發展方面是一大進展。他不再是教室角落上孤單的一個,可是還有很長的一段要學習o家庭,學校,社區,工作單位要共同協助才能維持現有能力並繼續發展。
第三個案,她的智力不足,沒有口語能力,不喜歡別人靠近或接觸,有用手指撥動他人衣服及聞老師的衣服的行為。她的听力及注意力很好,她喜歡替老師做事,平時獨來獨往,吃飯自己獨桌一個。她小時在New Jersey州學校時曾受手語訓諫,但沒有成效。轉來後,我願意再給她机會學習,她參與市場購物也參與賣甜甜圈活動。由於她喜歡幫老師做事,听力,注意力也好,她上市場的任務是替她母親及一或二位老師採購,項目及款項寫在信封上。在5年的手語教導下,她主動讓我知道她要買什麼,有多少錢,要幫誰買,她特別喜歡看到別人買甜甜圈會給她錢(收錢)。錢有關的活動帶引她進入與人打交道的情況,同時,她的一些不適當的行為也隨之而消失。她畢業時,她父親告訴我一件他真不能相信的事:他在家外院修理,她無法打開門就用手語請父親幫忙,事後還用手語謝。他這個有自閉症的女兒會主動求救,還有禮貌,他十分高興也為她感到驕傲。



智障者的手語訓諫與語言發展


在 1988-93, Helsinki City Social Services Department 的語言治療師做了一項早期手語的研究-“Enhancing Communication Skills of Children with Down Syndrome: Early Use of Manual Signs”, 研究結果發現在早期治療中,唐氏症的孩童接受手語及集中注意的活動性溝通訓練,有即刻性及長久的效果,這項結果支贊一些研究認為唐氏症的孩童早期接受語言治療是必需的,而且對他們日後的适應與成就有其重要性。
據臨床經驗的報導 ,智力不足多重障礙的學習者,無法以口語溝通或者口語溝通十分困難所占比例很高,教學上使用綜合溝通法協助語言的發展,學習手語利用手語做為表達意念或需要的方式之一。因為手語的學習與其動作能力有大關連,學習者動作能力的發展與成熟影響手語學習的成效,包括正確性與可能性。一般動作能力的發展成熟方向是由頭到尾,由近側到遠側(末稍部),由大動作到小動作,由隨意動作到調和動作。教授者需參考動作能力的發展,在教學之先,觀察每個學習者的動作能力,在手語教學上才易於收到預期的效果,在一般聾人及幼兒手語教學上這也是重要的參考資料。
智障者一般基本能力的發展遲緩,教學方面需根據個別差異,在教學方案中訂立學習者增進語言能力的學習目標,設立適當的手語教學法及教學活動,詳細方案不在此述。在智力不足多重障礙的學生中,利用手語以及其他方式溝通,除了增進語言發展及社交能力外,由於自信心的增強,挫折感的減少,便得原先所謂行為問題學生其行為問題也因之大為減少。因之,在解決行為問題時,對於語言表達能力的加強列為重要方案之一。
教學多年中所觀見例為有行為問題的學生,除了生理因素需要藥物治療外,語言溝通障礙通常是最主要的原因。目前特殊幼兒教育注重早期治療,口語與手語並進,發展其語言能力。同時加強父母的手語訓諫,對幼兒的學習十分重要。語言溝通是雙方的,兒幼會使用手語表達而父母不懂手語,溝通上仍然是問題。我除了學校教學外,對家長,社區,有關教育工作人員也開課訓練。


結論


總結以上之討論,本文之重點在強調手語除了失聰者使用為語言溝通的重要方式外,對於其他据有正常听力但有語言表達能力的一群,手語的學習與使用在教育上有重大的意義。從事教育工作者及有關學習研究人員,一直不斷追尋有效的學習方式以求達到最高效果。對於具用正常听力幼兒的手語學習,經由學者的實驗研究以及實際的運用觀察結果,對於未來口語的發展,智能發展以及社會能力方面有很大助益。我們由個人生理基本能力的發展程序上,更可了解手語在幼兒語言表達的可行性與未來行為發展的重要性。在研究報告中,手語輔助口語的學習,減除一般人對手語使用阻礙口語發展的疑意。智力不足多重障礙者,手語的使用增進溝通能力,在行為問題的改進是一大突破。



參考資料:
Edelson Stephen M.. “Signed Speech or Simultaneous Communication”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Autism, Salem, Oregon.
Goodwyn, S.W., Acredolo, L.P. & Brown, C. (2000). Impact of Symbolic Gesturing on Early Language Development. Journal of  Nonverbal Behavior, 24, 81-103.
Hopmann, Marita R.The Use of Signs by Children with Down Syndrome. Down Syndrome Today. Spring 1993, Vol. 2, No.2, p. 22-3
Watson, Claire. Total Communication Options for Children with Down Syndrome in the Context of Hanen Programs for Parents. The Hanen Centre. Winter 1996.
Klein, Marsha Dunn.Pre-Sign LanguageMotor Skills. Tucson, AZ: Communication Skills Builders, Inc., 1982
Launonen, Kaisa, Enhancing Communication Skills of Children with Down Syndrome: Early Use of Manual Signs. Stephen von Tetzchner and Mogens Hygum Jensen (Eds.)  Augmentative and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 European Perspectives.Whurr Publishers, 1966. Pp. 213-3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