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手語翻譯員滿足聽障者需求本報記者蔡慧貞 去年台北市長選舉前舉辦的市長候選人電視辯論會,及不久前台中、桃園等連續幾場民進黨總統參選人陳水扁的造勢晚會,演講台一隅有一位人士,配合著演講者口沫橫飛的演說,雙手飛舞、忙著比劃,這是一般場合少見的手語翻譯員。 在台灣,翻譯員是吃香的工作,不管是進行書面翻譯或是現場口譯,待遇均極可觀。但手語翻譯員不僅常常英雄無用武之地,甚至全國現有十一位領有證照的手語翻譯員,只有二位在台北市政府中服務聽障市民,擔任專職翻譯員工作。手語翻譯員難展長才 台北市政府社會局自前年起開辦手語翻譯員檢定考試,共舉辦了兩屆,計有十一人通過考試,成為全國唯一領有證照的手語翻譯員。但因現行身心障礙福利法並未明定各種公開場合中需配置手語翻譯員服務聽障者,致領有證照的手語翻譯員多無法一展長才。 手語翻譯員聯誼會發起人吳秋南說,手語翻譯員的功能長期被漠視的情況,在去年市長選舉時出現了契機。就在公共電視舉辦首場市長候選人電視辯論會前夕,她主動打電話向公視詢問是否配置有手語翻譯員,當時公視工作人員回以,因電視畫面和舞台均安排不下,隔日重播時才配上手語翻譯。吳秋南當下直問:﹁為什麼聽障者要比別人慢一步知道?﹂隨後公視馬上安排,在電視辯論會第一次直播時即緊急安排了手語翻譯員。政見會場有了同步翻譯 吳秋南的主動爭取獲得極大的回響,不僅台北市長馬英九在其各場政見發表、造勢場合中,均安排了手語翻譯員現場同步翻譯。去年起,有些團體舉辦活動時,會留意到聽障者的需求。民進黨總統參選人陳水扁也在他的大型造勢活動中,在舞台上為手語翻譯員留下空間。 今年起,吳秋南和另外十位領有證照的手語翻譯員一一聯繫上。她發現,多數手語翻譯員均以其他工作為主業,空暇時才兼任手語翻譯。為使整個手語翻譯工作得以專業運作,他們成立了手語翻譯員聯誼會,統籌安排手語翻譯工作。但手語翻譯內容五花八門,不少專業用辭不易翻譯,因此聯誼會也提供了彼此切磋、交換經驗的園地。手語比不出來就舉字牌 擔任手語翻譯已有五年的吳秋南,因丈夫是聽障者,為了溝通而學習手語,第一次公開擔任翻譯員是在教會裡,在牧師傳教時同步翻譯。當時,吳秋南事先向牧師要了講稿,逐字逐句地翻譯,遇有手語比不出來的字句,她馬上舉起事先寫好的字牌。結果,一場傳教下來,吳秋南全身虛脫,聽障教友們卻向她表示﹁完全看不懂﹂,她才深刻體會,原來手語翻譯並不容易。 去年有一名考上輔仁大學社會系的聽障生向吳秋南求助。原來教育部鼓勵聽障生﹁回歸主流﹂受教,過去多數聽障生報考大學時,多就讀美術系等以術科為主的科系,教育部每年均編列預算,作為工讀生代聽障生抄上課筆記的補助款。但此次這名聽障生就讀社會系,多數學科以課堂講解為主,吳秋南決定整合各方手語翻譯員資源,有的是來自啟聰學校的老師,有的是領有證照的翻譯員,各自排出時間配合該名學生的課表,每周十八堂課均安排一名翻譯員,同步翻譯教授的講課內容。 如今,該名學生已順利升上大二,翻譯工作持續進行。儘管也有其他聽障生向吳秋南求援,但囿於人力和全數是翻譯員自費的情況,她愛莫能助。她不解地說,教育部既然鼓勵聽障生回歸主流教育,只為聽障生編列了工讀生抄筆記的預算,卻不肯為他們安排翻譯員,﹁憑什麼聽障生的受教權要被剝奪,教育部如此作法,聽障生坐在課堂上,到底有什麼意義?」缺譯員影響聽障者福利 九二一大地震後,吳秋南赴中部支援。她發現,出了台北市,其他縣市手語翻譯員資源更缺乏。她到大里市協助一戶聽障者家庭,這些住在偏遠地區的聽障者有的根本不識字,無從了解政府相關補助、福利措施。她認為,九二一震災後,一般災民需要說出他們的恐懼來進行心理復健,聽障的災民同樣也需要用他們熟悉的語言│手語,傳達他們的恐懼和壓力,只是他們的需求被忽略了。 ﹁聽障者是身心障礙者中最易被忽略的一群,因為他們的殘障不易被外人看出。﹂一般人常因可透過文字和聽障者溝通,而忘記他們是身心障礙者。誠如吳秋南所言,﹁憑什麼聽障者獲得的訊息,必須比別人慢一步?﹂ 政府制定身心障礙福利法,各政府機關、公司行號忙著設導盲磚、語音導引和愛心服務鈴、無障礙設施,卻忘了在各機關或公開場所配置手語翻譯員,這是忽略了聽障者﹁知﹂的基本人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莉娜手語工作坊 的頭像
    莉娜手語工作坊

    超有趣手語廣角鏡--莉娜手語工作坊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