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仁奎、吳政峰/基隆報導】
  前言:「政府不要管太多」、「引進民間力量投入公共建設」近年成為「政府企業經營化」的最高指導原則,因此,政府部門陸續將許多投資事業或公共建設委託民間經營,也就是「公辦民營」,一方面減輕公部門財政負擔,同時鼓勵民間參與投資,進而也衍生出BOT、 BTO、ROT、OT、BOO等官民合作模式,期望各取所需,共創雙贏。不過,證諸基隆市府近幾年的公辦民營或獎勵民間投資許多案例,所謂共創雙贏似乎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比較多見的反而是公部門缺乏成本效益的盲目委託,卻不見公辦民營的好處。市府把百姓納稅錢拿去興辦公共事業及建設,又委外經營,納稅人有權利知道公部門如何運用或分配這些資源。
  市府耗資1億7000萬元在仁愛之家興建養護大樓,九十一年起委外經營養護中心,近年長期照護需求大增,一床難求,每年營收高達5 、6千萬元,卻僅年繳220萬元租金給市府。這套公有民營的社會福利到底是謀了誰的福利?
  養護大樓九十一年三月起委由財團法人恆安養護中心經營,租期4 年,今年又續約4年。養護大樓主要服務罹患慢性病或老衰、身心功能障礙,無法自理生活的60歲以上長者。
  養護大樓總共210床位,其中90床為公費床,專供社會局評估後,轉介有養護需要的長者入住,市府負擔每人每月17000元費用;另12 0床由業者比照民間養護中心收費標準,每人每月收費約24000元。
  市府當年花1億7000萬元興建養護大樓,這還不包括土地取得成本,但得標的養護機構每年僅繳交市府220萬元租金,今年辦理續約時,就有人質疑租金過低,若以目前定存利率2%計算,市府獲益「比定存還不如」。
  另一方面,養護中心原本只提供70個公床(今年續約才增為90床)給社會局收容低收入戶老人,根本不敷使用,排不上隊伍的老人只好轉到其他收容機構;而私床每人每月收費24000元(續約前22000元),與基隆一般私立的養護中心收費並無二致,外界質疑「公辦民營」養護中心沒有幫老人謀取福利。
  仁愛之家主任徐義南表示,仁愛之家上面還有市府社會局督導,當初養護中心換約,交由市府一個評選小組評選,連他這個主任都沒有名列委員,「根本插不了手」。恆安養護中心經營之初,還抱怨沒有人進住,且初期投資金額龐大,說「虧本1200萬元」。
  市府社會局長曾煥卿表示,「社會福利不能用一般成本觀念來計算」,必須顧及人的生命尊嚴。
  社會局長青身障福利課長林顯德也幫業者辯解,現階段長期照護的資源非常缺乏,依其他縣市委辦安養中心一些實例,恆安養護中心公床的比例算是高的,如果當初沒有設立這個養護中心「連90個公床都沒有」。恆安僅年繳220萬租金給市府,是否過於便宜?恆安養護中心主任余國康解釋,若以200床入住狀態,且全部以自費老人收費為例,每年營收約5760萬元。扣掉人事成本,一年獲利約僅2000多萬元,實際獲利不多,有關租金高低,見仁見智。恆安表示,租金是依據當初恆安與市府雙方簽訂的契約。外界若有疑慮,可於下次契約簽訂時,市府與恆安雙方再行協商。
  案例二/身障福利中心 不可自行招生
  市府八十二年起規畫籌建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八十八年評選並委託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經營,以公設民營方式經營,推動兒童早期療癒,庇護職場等福利。
  市府不向伊甸收取租金,反倒提供依甸運作財源「委託費」,伊甸所收治輔導的院生,須透過社會局轉介,因此不可自行招收院生。
  案例三/身障洗車中心 每月淨利10萬
  基隆公設民營身心障礙洗車中心九十一年十一月啟用。洗車中心建物由市府出資538萬元興建。建物與洗車機則以2年1約方式,委由社團法人基隆市聾啞福利協進會、基隆市新生協會及基市智障者家長協會等3團體共同經營。
  市府每月向洗車中心收取3487元月租金,洗車中心現有店長1人、會計1人、身心障礙員工9人。每月營收大約20多萬元,扣掉人事成本及耗材每月淨利約10萬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