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助塑造愛心社會
天生我才必有用,每個人無論是身體健全抑或患上殘疾,都有其擅長的本領。
殘障人並非只適合做一些低賤、瑣碎或簡單的工作,他們有者從事的領域,實在令常人也自歎不如,例如成為大學講師、律師、保險經理、裁縫和商人等。
他們不要成為社會的負擔,而是要像常人般對社會作出貢獻,因為以自己勞力換來的成果是特別有意義,也會格外珍惜這得來不易的收獲。
此外,為了協助教育程度低的殘障人士走進社會,過著與常人無異的生活,許多殘障中心都開辦合適的課程及活動,供會員參與學習。
這些殘障中心所開辦的課程,計有手工藝製作、資訊工藝培訓、語文班、歌唱班、午蹈班,和資源回收分類培訓等。
根據人力資源部的數據顯,在二零零一年我國共有十萬五千二百九十四名殘障人向福利部登記,其中四千四百九十人受雇。
二零零二年則有四千九百零三名殘障人在私人公司服務,包括快餐店、電子工廠、雪蘭莪錫蠟公司、電子半導體公司等,擔任侍應生和廠工。
大部份殘障人要的並不是同情或施捨,而是能夠以自己的能力獲得應該得到的東西。
因此,他們要的是社會給機會表現實力,及他人的鼓勵、開導與認同,而非排除在正常社交圈子外。
實際上,殘障人的工作能力無異于常人,就好比一名弱聽的人,我們當然不能要求他去負責聽覺的工作,但除了聽覺障礙外,其工作表現與常人一樣。
有鑑于此,社會應該協助他們投入工作,同時藉此削減外勞氾濫的問題,並提高本地的生產力。
我國首間全面聘請聾啞職員的肯德基家鄉雞快餐店,在一九八六年就為聾啞人士提供工作的機會,讓他們向社會證明其工作能力,及肯定他們的貢獻。
這些在快餐店工作的聾啞人,雖然失去了聽覺的能力,但在點餐、烹炸和清潔服務方面的能力,與常人無異。顧客願意接受他們的服務,可說是對聾啞人工作能力的一種肯定。
當然,在聘請聾啞人在廚房工作前,快餐店也特別裝置經過修改的儀器系統,和在牆壁裝配鏡子,並以燈泡來取代聲音。
每當食物煮熟時,燈泡就會發光報告,協助聾啞人解決聽不到聲音的障礙。
位于無拉港工業區的某牙刷公司,則聘請數名肢障朋友工作,為他們提供工作機會,又免除了員工的高流動率問題。
在這兒工作的殘障人,主要是把剛生產出來的牙刷柄上尖尖的木削磨掉,再裝進袋子裡。
這些公司在聘請殘障員工之前,都將工作環境加以改造,以符合殘障員工的行動。
由于殘障人不容易獲得一份理想工作,一般上他們在熟悉工作狀況后,如果公司福利不錯,都會忠心耿耿的做下去。
如此一來,聘請殘障員工的公司將可以獲得一批忠心的員工,同時也有助政府塑造愛心社會。
捐錢給殘障乞丐是鼓勵他繼續行乞
公眾對殘障人的瞭解一般上不多,很多僅限于需要同情、要依靠慈善捐款過活等。
人們有此印象,與殘障乞丐的出現不無關係。據本報抽樣調查顯示,人們一般上對殘障乞丐的捐獻,遠比其他類別的乞丐來得多。
事實上,這是不必要的,因為殘障朋友雖然身有殘疾,作為一名有骨氣且有個人尊嚴的人,他們都不願淪落街頭行乞,反而積極向正常人看齊,打工來養活自己。
相反的,那些依靠人們的同情心生活的殘障乞丐,在殘障人眼中是被人們「寵壞」了,才會做伸手將軍。
接受訪問的殘障人認為,他們需要的是工作機會,讓他們證明仍有能力為社會作出貢獻,絕不是同情心。
「我們身體雖然殘障,但是仍有自力更生的能力,可以從事很多常人可以做的事情,只是缺乏一個機會。如果是真正要協助我們,不如提供一份工作,這比捐款來得好。」
因此,要行善也得有行善的意識,想捐款協助殘障人士,你可直接將支票捐到殘障中心,而不是在大街小巷看到殘障乞丐就隨手捐錢,這只會讓他們養成隋性,並不想靠自己的努力找生活。
下一次,當你看到殘障乞丐向你討錢,請認真想想,你所捐出的錢是幫助了他,還是鼓勵他繼續做乞丐?
公共設施大改善殘障人明天會更好
在什么情況下才算殘障?
根據福利局的分類,包括聾啞、小兒麻痺、腦性麻痺、失明、畸型、脊椎神經問題和肌肉萎縮等。
在我國,罹患上述殘疾的人士約有廿二萬名,唯只有十二萬人向福利部登記。
雖然殘障人士佔我國人口的小部份,但是政府仍然有必要建設「無障礙的生活環境」,讓他們享有使用便利設備的權利。
環視國內大大小小城鎮的各種公共設施,沒有幾個適合他們活動和居住。
就以輕快鐵為例,布特拉輕快鐵雖附設有方便殘障人的設施,但實達輕快鐵卻沒有這些配備。
大型的購物中心、醫院和一些大專院校設有殘障人專用的衛生設備,但更多的只有階梯而非平行道,甚至殘障人專用的停車位也被常人霸佔,同時也沒有可供輪椅上落的固定斜板專利巴士,更別說供失明人士使用的盲道,有的只是供常人使用的公共設施。
這令到殘障人在障礙重重的生活環境裡,裹足不前和膽怯,即使想要發揮理想,也因環境的束縛而打退堂鼓。
其實,要鼓勵殘障人走出狹窄的生活空間,讓他們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經濟發展成果,政府有必要在規劃新建築物時,考慮到增設有利于殘障人的設備,並教育群眾對他們關懷和注意,以塑造一個真正有愛心和友善的社會。
此外,政府也應該在學校增設殘障人專用的設施,讓殘障的孩子不會因學校環境的障礙而打消上學念頭。
如果社會希望殘障的孩子往后能夠不依賴任何人的協助而自力更生,就得在教育環境上做出適當的調整和改革。
學歷低的正常人在現今競爭激烈的社會裡,都已經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更何況是殘障人呢?
有鑑于此,要他們自食其力,教育領域中的不友善環境必須有所改變,因為教育對殘障學童的未來肯定起了重要和決定性的影響。
許多父母都渴望他們的殘障孩子可以在普通學校上學,而不是送進專門或特殊學校採取隔離政策式的學習。
在特殊學校的學習環境下,其學習風氣不能與普通學校相比,而且孩子一旦要踏入社會與常人接觸,還得為他們進行心理輔導,以調整他們的心態。
所以,讓殘障孩子與身體健全的學子一起學習和成長,將有助他們增進彼此的溝通和減低心理障礙,塑造「愛心社會」的理念才能逐步獲得實現和更有意義。
意外事件是禍首殘障人士逐年增加
福利局登記的國內殘障人士: | |||
類別 | 2002年 | 2003年 | 增/減幅度 |
視障者 | 14,738 | 13,974 | ↓764 |
失聰者 | 21,981 | 22,077 | ↑96 |
肢障者 | 41,311 | 42,974 | ↑1,663 |
智障者 | 43,042 | 46,140 | ↑3,098 |
其他 | 1,017 | 1,029 | ↑12 |
總數 | 122,089 | 126,194 | ↑4,105 |
根據福利局所提供的數據,截至二零零三年六月,我國共有十二萬六千一百九十四名殘障人士經向當局登記,此數目比起二零零二年的十二萬二千零八十九人多了四千一百零五人,而二零零一年向該局登記的人數則有十一萬二千六百二十四人。
當中,雪蘭莪以一萬四千九百一十六的數目名列全國榜首,緊接下來的是柔佛州,登記的人數有一萬四千七百二十八人,名列第三的是霹靂州,共有一萬四千五百零四人。殘障人數最少的是納閩,只有二百三十六人。
檢視以上的數據,智障者的激增已達令人擔擾的情況,而他們的就業率更是可悲。
肢體殘障者人數的增加,工業意外和人為意外的發生可說是禍首之一。
有鑒于此,人力資源部特別通過工業訓練學院,為殘障人士準備就業訓練,如印刷、電子及汽車機械課程,希望會有更多私人界可以聘請殘障朋友工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