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省第三屆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在福州市舉行。今年從長春大學特殊教育學院畢業,听力殘疾的我市選手劉明在水彩寫生畫項目中榮獲二等獎,這是我市選手在本次比賽中所獲的最高獎。
提及獲獎,對劉明來說,早已不是新鮮事———
2003年
,他創作的書畫作品就已入選北京中華文人書畫優秀小品展並獲銀獎;
2005年,在紀念徐悲鴻先生誕辰110周年“東方光大杯”第二屆全國書畫藝術分科評選展中,他的作品榮獲花鳥畫入選獎;
今年9月,他的作品又獲得第三屆福建省美術書法征稿比賽美術青年組一等獎……
作為一名殘疾大學生,劉明走過的是一條怎樣的成才之路,其背後又演繹著怎樣的親情故事?11月28日下午,記者走進了劉明的家———漫漫求醫路
1976年,來自尤溪的劉昌金和來自莆田的吳愛蘭兩位青年從福建師大畢業後,雙雙被分配至三明師範學校任教。3年後,喜結連理。1980年元月,他們的兒子劉明來到了人間。
當劉明1歲多時,他們發現孩子還不會講話,而且對聲音好像也沒什麼反應。會不會是聾啞?一想到這,夫婦倆的心猛地一沉,把孩子帶到市第一醫院檢查︰先天性耳聾!
“當時,我們只有一個念頭,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都要把他治好,我們輾轉奔波于福州、北京、太原、武漢、杭州、上海、天津……只要听說能治療耳聾的醫院,我們都會找上門去。”夫婦倆一臉無奈。
每次求醫,都是一次刻骨銘心的經歷。1984年10月,夫婦倆帶著劉明又來到上海,求醫10幾天仍沒有結果。他們于是決定取道西安繼續求醫。“那一次,夠嗆。沒經驗,就帶了兩件衣服,還是秋天的。南方還是秋高氣爽,但當火車行駛到山西太原時,天空下起鵝毛大雪……”
劉昌金說,更糟糕的是,這次求醫,錢不夠用了,後來還是孩子的外婆寄錢來……
“針灸,那個針足有三四寸長,孩子實在受不了……”談到那次西安治療,劉昌金仍心有余悸。父母當起了“高中”教師
一次又一次的無功而返,讓劉昌金夫婦不得不接受兒子耳聾的現實。隨著兒子逐漸長大,他們開始考慮孩子的教育問題。“當時三明沒有聾啞學校,我們想到了三明附小,因為有一個班的班主任是劉明媽媽的學生。看在師生情誼的份上,老師收留了劉明。”劉昌金說。
畢竟是听力有缺陷的孩子,劉明無法適應和正常孩子一同上學。在師範附小上了兩年學後,1989年劉明被送到當時全省惟一的一所聾啞學校———福州古田聾啞學校。在那里,劉明得到了比較正規的學習。3年後,為了讓劉明得到更好的照顧,父母又把他轉學到新成立的三明聾啞學校上學。
當時全國有兩所大學招收殘疾學生,其中一所就是長春大學。而當時的聾啞學校只是九年制初中教育。為了讓兒子能上大學,在劉明初二剛上完時,劉昌金夫婦干脆把他領回了家。于是客廳成了課堂,父母成了老師。父親教數學和語文,母親教政治和歷史,英語則請同事們幫忙輔導。劉昌金說,數學、政治自然是沒問題,因為這正和他們所教專業相聯,但語文、歷史教起來就有些吃力了。這麼多年,都忘得差不多了。沒辦法,為了教孩子,只好拿起課本重新學。“那個時候,每個晚上都要到十二點以後才睡。前面的時間是教劉明學習,後面的時間則是自己學。”吳愛蘭笑著說。
由于劉明是聾啞人,教與學只能靠筆來交流,學習的難度可想而知。劉昌金說,有時幫助劉明理解一個詞的含義,他要聯系好多好多的範例,從現實到抽象,不斷反復。
一天,劉明還寫下一張字條,上面寫著︰“媽媽,學習好累,我想放棄!”“身體殘疾了,志氣不能沒有呀!”劉昌金告訴兒子。
功夫不負有心人,2002年劉明順利通過了由長春大學特殊教育學院組織的文化科目考試。為兒子學畫,父母傾其所有
在順利通過由長春大學特殊教育學院組織的文化科目考試的同時,劉明也通過了由學院組織的專業考試,並最終成為長春大學特殊教育學院藝術系的一名新生。同年,全國只有62名考生有幸成為長春大學特殊教育學院的新生。而劉明所在的國畫專業全國只招收了9人。而同期報考該學院的有300多人。
劉明說,進入大學仿佛進入藝術殿堂。專業系統的輔導,濃郁的書畫氣息,市殘聯工作者和親友們的支持鼓勵,讓劉明格外珍惜這個難得的學習機會。大學期間,劉明的繪畫技藝也是突飛猛進,並年年獲得獎學金。
在劉明家里,一本本關于繪畫的專業書籍把書架擺得滿滿當當。“為了劉明,我們可以說傾其全部,每次出差上海、北京等地,都會幫劉明選購輔導書籍。為了讓劉明更好學畫,我還專門到福州去買關于繪畫系列的VCD片。一買就是十幾片,當時一片100多錢呢?僅1994、1995兩年,我們光買繪畫書籍就花了2萬多元。”劉昌金說。現在,劉明不僅擅長國畫,還兼學油畫、攝影和電腦繪圖。
為了便于兒子學到更多的知識,父母為他配置數碼相機、攝像機和電腦。劉昌金說,家里的積蓄基本都花在劉明學畫上了。
如今,劉昌金已退休在家,吳愛蘭仍堅守在教學崗位上。已從長春大學畢業並獲學士學位的劉明沒有停下學畫的腳步。劉明告訴記者,進一步提高畫技並找到一份工作,是他目前最大的心願。他說,畢竟,親人為自己付出了那麼多,如今是到了回報親人的時候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