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原本台灣欲藉國際賽會,增進國際形象的目的,必然有所折損。其實,經營賽會與經營企業一樣,都應該回歸基本面──產品品質,畢竟觀眾與選手的滿意,也是賽會成功的條件。 欣聞高雄市已順利爭取到2009年的世界運動會,台北市緊接在後,也爭取到2009年聽障奧運的主辦權。一時之間,我國竟然從毫無國際綜合性運動會的籌辦經驗,到連接二項大型賽會,當然令人憂喜參半,站在運動管理學界的立場,榮辱與共的使命感油然而生。我國賽會主辦單位自應盡速展開籌備工作外,其中人力資源管理的政策建立,更是刻不容緩,畢竟綜合性賽會所需的工作人員數量可觀,所涉及的招募、選拔、訓練、安全等議題,相當繁瑣。乃至於主辦單位的工作團隊人力所形成的組織架構,更是必須有堅強的實力,以面對千頭萬緒的籌備工作。做為培育我國體育運動事業人才的單位,大學運動管理系所自當參與國內舉辦之國際性賽會的工作,除積極協助籌辦工作外,也使學生從參加實習工作中,習得寶貴的國際賽會管理經驗,以養成我國未來的國際體育經營管理人才。
■ 當前我國運動管理教育的挑戰與困境
運動管理教育在台灣的發展,已超過10年,惟其成效尚不能稱顯著,因為我國運動產業除了用品製造型的企業較為有成果外,其餘如賽會管理與經營型組織等的發展,仍有待努力。在外在環境的持續變遷下,大學運動管理教育的挑戰有增無減: 一、全球化時代的來臨,國際賽會舉辦頻繁,但大學運動管理教育是否能培育出國際體育事務的經營與管理人才?其出路又是否夠多夠廣? 二、在廣設大學的國家政策下,新生之資量呈現下滑現象,缺乏個人之理想性,學習動力也不足,學校要如何教育,勢必更為不易。 三、運動管理教育乃管理教育之一環,也就是一門實務之學,所探討之事,乃發生在企業等組織之每天當中,而面對毫無實務工作經驗的大學生,要提升其對經營管理的興趣,得到學習效果,談何容易。由於學生無從得知實務工作之內容為何,對師長之教導,也難以感受。 四、此外,運管課堂上所教的與其將來或現在業界所需求的,二者之間契合程度如何?吾人之教學內容與方式,課程的安排是否合於現實?目前都缺乏橫向的探討,缺乏於此一方面的研究來證實。 五、來自國外教育機構的競爭。在資訊、交通發達之今日,學生可以輕易的赴國外大學學習運動管理課程,吾人是否有足夠之競爭力與中國等外國大學,爭奪台灣學子之青睞?
■ 當前我國舉辦之國際賽會所面臨人力資源的問題
賽會乃典型之勞力密集服務業,下表所列為近年來奧運所需之志工人數(正式職員尚不計於內)。 如果所有選手人數為15,000人,則平均每3名志工得照顧一名選手。數萬名志工的參與所涉及之管理議題,如人力政策之招募、選拔、訓練、福利等,必定既繁且重,其中更包括風險極高的人員工作所產生的人身安全問題。 而我國在缺乏足夠資源與經驗的情況下,過往所舉辦之國際賽會常發生以下四種問題: (一)賽會的人力資源管理政策,沒有明確的建立,不夠重視,以致發生狀況如下,難免折損賽會品質: 1. 對志工的招募來源有限,多以無經驗的學生為主要志工。 2. 對志工的面談挑選,無法盡到適才適所的工作分配。 3. 志工的訓練明顯不足,也欠缺完整訓練教材與教法。 4. 賽會內各工作的名稱與職責,沒有明確的規劃與書面資料,常造成志工遇事無所適從,不知如何處理的現象。 5. 對志工的照顧與重視度不夠,常會造成倦怠、士氣低落而影響服務品質。 (二)因文化差異所造成的工作價值觀不同,引發與不同國籍賽會人員在事務處理上的紛擾,影響賽會管理的順暢。 (三)競技型賽會人員所要求的嚴謹度仍然不夠。體能競賽的目的即在產生勝負,如果工作人員的準確度不夠,就極易引起競賽二方之爭端。其實無論從計時、裁判、場地標準、會場程序、器材等皆不能馬虎,工作人員皆需養成全神貫注,鉅細靡遺的習慣。 (四)欠缺以人力資源素質為賽會品質來源的認知。在所需工作人員甚鉅的賽會中,因服務不佳,而觸怒選手與觀眾的機會,可謂處處皆是。賽會主辦單位的管理心態,仍對人力資源管理的政策不夠重視。
■ 人力資源管理在賽會管理中之應用
在早年「人事管理」的年代,人力資源管理的工作只是處理組織內有關於「人」的相關行政事務;諸如請假、薪資管理、人員任用等維護(maintenance)事項。而處在「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的今天,人資應是組織的策略性夥伴,與組織的經營大政,息息相關,也就是能主動的為組織內外的顧客創造價值(姚燕洪,民87)。 無可諱言的,我國舉辦國際性賽會的目的之一,是在增進國際社會對台灣的認識與好感,這何嘗不是賽會明確欲達成的目標?所以就策略面來看,就必須以高品質的人力為最高組織策略,高品質的人力資源是辦好賽會的必要條件。令外國選手體會我國工作團隊的熱情、好客與工作效率,反應在他們的食宿、觀光、交通、臨場競技等的接待品質上,進而對台灣留下好印象。 首先,主辦單位應評估賽會期間正職與志工人員的實際需求數量若干,分析出每一種工作的詳細內容(job analysis),同時指出從事該職務者的條件為何(job specification)。尋求多種不同管道招募志工,以求取最大的應徵人數(pools of candidates),進而挑出適當的人選。規劃制定出志工的年齡上下限,如果志工能有較年長者的參與,就其人生之歷練,更能圓融處理賽會瑣碎問題。舉凡選拔(selection)的過程與方法,面談(interview)的技巧與事後的適材適所,就其專長分配工作等,皆需明文規範之。 就人力素質的考量,無論賽會正職或志工人員,皆需受完整的教育訓練。以我國舉辦之國際性賽會,並且考慮前述之問題,筆者建議所有的訓練內容編成教材,俾便保留做改進的參考。訓練的重點含蓋以下項目: ● 瞭解服務之真諦,認真敬業完成賽會使命感之建立。 ● 跨文化的學習,如瞭解、欣賞、包容不同文化之能力建立。 ● 語言(外語)的學習。 ● 瞭解競賽之方式、經過、內容等。 ● 瞭解自身工作的內容、職責等,例如運動行銷人員的分析力、企劃力等。 ● 急救能力與危機處理能力。 賽會期間究竟應不應給付志工薪資或車馬費,亦有勞人資管理政策的明定。雅典奧運並未給付金錢,但有提供下列之福利(benefits): ● 免費制服與必要之配備。 ● 餐飲提供。 ● 保險(服務期間)。 ● 工作時之交通運載服務。 ● 門票購買之優待。 我國賽會主辦單位可自行訂定有關志工之福利政策。此外,在員工承諾的建立方面,為激勵他們的傑出表現,以帶動服務氣氛,人資管理是否該考慮給予志工:(Kikou, 2004) ● 服務獎章、獎狀。 ● 於賽會期間舉辦志工特別晚會等鼓勵性質的餐會。 ● 表揚大會等各種具創意的活動。 Kikou(2004)建議適當的福利,有助於建立志工的團隊,除了制服、餐飲、交通等外,也可要求贊助商提供若干獎品,贈送給表現傑出的志工,種種作為也希望在未來的活動,能繼續吸引同批志工參與。
■ 人力資源管理的實務、教學、研究與產學合作架構
管理教育長期以來,備受企業界人士的批評,課程與教學太過理論化,與實務之需求脫節等等。而管理學界檢討之風也從未間斷,綜合中外各家之建議,亦不外鼓勵師生與實務接觸;鼓勵前往業界實習;特別是加強本土實務的學習;加強跨學科的研究與教學等。 黃同圳(民83)認為「人力資源管理教育」為一衍生性需求,由於出自於實務界的工作需求,乃激發人力資源管理教育之供給,而欲教育學生也必須有實務做基礎。 綜合前面之討論,筆者認為今後大學運管系仍應該鼓勵學生參與實習,對於未來之國際性賽會,應主動爭取參與機會。但應請求主辦單位最好在取得主辦權後立即於各校談妥實習事宜,以便師長於此期間內,預先請同學做報告,或參與師長為賽會主辦單位進行之研究,同步學習。 對於賽會之各項人資政策,大學師長應爭取做實證性研究之機會,以充實大學之人資教學,當然也幫助賽會建立制度,改進其管理績效。另外,大學師長亦可參與主辦單位各項教育訓練課程的教材編撰研究,諸如: ● 跨文化賽會管理之須知集 。 ● 賽會人力資源管理。 ● 國際賽會之常見英語會話集。 ● 賽會贊助技巧。 ● 志工服務手冊。 ● 危機處理手冊。 ● 賽會禮儀手冊。 而在編輯教材過程中,同學們以實務實習經驗提供師長編撰時的參考,達到教學相長之境界。最後,這些教材亦將直接傳授於學生。筆者上述之理想,可以用圖表示之。
■ 結語
值此國內大學之間競爭激烈,各校無不面臨招生人數之挑戰下,回歸基本面──提升教學品質,是最好的對策。我國舉辦的國際賽會,欲為台灣的美名發聲,同樣應提高賽會的品質,讓外人得以驚艷。兩者間的產學合作,互相促進其人力資源管理實務,工作與教育之進步,的確可創造雙贏,共享繁榮。 大學運動管理系所提供國際賽會所需的龐大人力資源,可以有效紓解主辦單位可觀的工作量,賽會也能做為運動管理教育之最佳練兵場。 「事在人為」,萬事皆靠人力完成,每一個執行面的執行者的多一個笑容,多一個嫻熟的處理動作,就多讓外國選手的印象好一點,不需要大道理,這就是創造價值,只要所有員工認真的做出來。報載(中國時報,民94)日本愛知博覽會風光開幕,但事前其工作人員已舉辦不下數十次的狀況演習,日本人的工作態度,值得國人學習。(作者為真理大學運動管理系副教授)
參考文獻 ●中華民國體育白皮書(民88):行政院體育委員會。116-123頁 ●中國時報,安全沒有價格,中華民國94年3月26日。 ●姚燕洪(民87):人力資源管理的觀念與展望。中山管理評論,第六卷第三期,725-740頁。 ●黃同圳(民83):當前人力資源管理教育之挑戰與因應。第六屆中華民國管理教育研討會,65-66頁。 ●Dessler, G.(2000).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8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Inc. ●國際奧林匹克官方網站(2005).www.olympics.org ●Kikou,O.(2005).How to build a volunteer force, P.19-21, www.olympics.org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