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8-1-19

【大公網訊】被譽為日本歌壇小天后的濱崎步近期承認,左耳已完全喪失聽力。早在8年前,她的耳朵已逐漸「不靈光」,曾因突發性失聰而取消數場演唱會。專家分析其耳聾原因為後天「高危因素」導致——噪音環境、勞累和外傷。與此同時,專家發現,臨床聽力障礙逐漸多發於中青年人。專家表示,此三種原因導致的耳聾都屬於神經性耳聾,發現及時可以改善或恢復聽力。

聽神經長期受侵害可致失聰

日前,日本著名女歌手濱崎步在其博客上坦承自己左耳已失聰。據媒體報道介紹,濱崎步在2000年就患上突發性內耳障礙,第二年又意外墜下1.5米高台。除此之外,她長期生活在噪音很大的環境之中且演出非常忙碌,壓力很大。

對此,武警廣東總隊醫院耳鼻咽喉中心董玉禮教授表示,如以上報道屬實,則多年來濱崎步都處於多重對聽神經嚴重侵害的「高危因素」之中,正是如此多後天誘因日積月累導致濱崎步聽力逐漸下降以至完全喪失。

他介紹,耳聾主要分為傳導性耳聾、混合性耳聾和神經性耳聾。傳導性耳聾通過合理的治療都能痊癒。但噪音性耳聾、突發性耳聾及部分外傷性耳聾都屬於神經性耳聾,如果通過治療聽力未能得到提高,就需考慮佩戴助聽器。「一般來說,部分神經性耳聾只要發現及時可以通過治療有效改善或恢復聽力,市民如果發現自身聽力有下降趨勢應及時就醫。」他說。

一覺醒來突然耳鳴要警惕

董玉禮介紹,由於現代社會工作節奏快、生活壓力大,因壓力而導致突發性耳聾者前來就診的人群呈上升趨勢,其中以白領尤為突出,而突發性耳聾未獲及時治療可能演變為永久致聾。

「人在壓力過大時,會導致腎上腺素分泌增多,使內耳小動脈血管發生痙攣,導致內耳血液供應不足,故而產生突發性耳聾。」董玉禮表示,突發性耳聾主要表現為聽力損失,多數發生在一側耳朵,其耳聾程度輕重不一;其次,患者耳內常有阻塞感或脹滿感,有70%的患者伴有耳鳴,多與耳聾同時發生,耳鳴程度一般較重,多數影響患者的休息及睡眠;另外,有少部分病人有耳聾同時伴有眩暈,常伴噁心、嘔吐,而伴有眩暈者一般聽力損失較重,也不容易恢復。他特別指出,非常多患者發病于睡眠當中,即一覺醒來便感覺到突然而至的耳鳴、耳聾。一旦出現上述症狀,就要警惕可能是突發性耳聾,需要及時就醫。

專家介紹,突發性耳聾就診過晚可造成終生耳聾。「發現突發性耳聾2至3周及時治療,80%以上的患者可獲痊癒或恢復;如果超過了這個時間,內耳長期供血不足,會引起聽神經變性,聽力恢復的可能性僅有20%左右,或造成聽力損傷永不可恢復。」他表示,不少患者常抱僥倖心理,認為暫時耳鳴休息幾天即可痊癒,因此往往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期。

董玉禮提醒,長年神經緊繃、工作勞累是「突發性耳聾」的重要誘因之一,所以保持良好精神狀態、放鬆心情、鬆弛有度非常重要。少飲咖啡以及烈性酒也有助於減少和預防耳部疾病。

噪音環境引起的聽力損失

應在三周內解決

「很多年輕人擁有MP3、MP4、音樂手機等娛樂設備,有一部分人還特別喜歡在家里、汽車里以及酒吧里聽震撼效果強烈的音響,長期如此,聽神經會‘很受傷’。」董玉禮指出。

他介紹,聲波由耳廓收集,經外耳道而抵達鼓膜,使鼓膜隨著振動,再經過一系列的過程由聽神經傳至中樞而產生聽覺。如果持續在噪音環境中生活,長期的聲音刺激,會讓鼓膜總是處於機械運動狀態,就很容易引起聽覺細胞的疲勞。噪音還會影響感觀接收細胞,減少神經元之間聯繫,進而使纖毛細胞減少,最終導致這些細胞和位於內耳的神經節神經元死亡,造成耳聾。

董玉禮表示,市民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採取適當措施保護聽力,如避免長期待在喧囂場所等。而因為工作關係必須處在噪音很大的環境中的人,如五金廠工人等,應戴頭盔或其他保護措施防範耳聾。專家介紹,一旦發生因噪音引起的聽力損失,應該立即到專科醫院就診,聽神經受損傷水腫時間過長(超過三周),就會出現神經變性、壞死,喪失聽覺功能等症狀。

外傷也可致耳聾

臨床還發現,部分患者會在頭顱受到撞擊後出現聽力下降甚至喪失。董玉禮介紹,人在頭顱受到撞擊後,顳骨可能發生縱形骨折,導致中耳腔積血等,形成傳導性耳聾,這種形式的耳聾,通過治療後可以治癒;如果發生了橫性斷裂,就可能導致聽神經受到擠壓或斷離。如未及時治療可能發生不可逆轉的聽力喪失。董玉禮指出,一般頭部外傷,都會要求患者做CT或磁共振檢查,有助於發現顱內損傷及耳部損傷和讓耳傷得到及時治療。

來源:市場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莉娜手語工作坊 的頭像
    莉娜手語工作坊

    超有趣手語廣角鏡--莉娜手語工作坊

    莉娜手語工作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